1.婺源的风景特色

这个地方的风景真的很美,很有地方特色

2.婺源的主要景点

婺源,中国最美的乡村!因地处乌江源头,故名婺源。是古徽州六县之一,现属江西省上饶市,与安徽、浙江接壤。

婺源风景名胜区众多,其中国家4A级及以上景区13处。此外,婺源还有很多未开发的小景点,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小众景点吧!

第一个:月亮湾

是婺源县城到李坑省道上的一个免费景点。很多人路过时都会停车拍照。 !但不好的是,最好的拍摄点都被当地村民包围了,而且里面拍照还要付费!

第二位:万g口观景台

在去黄陵的省道上,也是一个免费景点。与月亮湾类似,但可以在平台上拍摄汪口村的照片。 10分钟就能看到全景。

第三:上滩村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拍摄地。你可以看到电影中范冰冰住过的房子。门口有一棵大樟树。坐在她出演电影时划的竹筏上。

第四:龙天塔

龙天塔位于婺源凤山村头路边。乍一看,这座塔就像一座古塔。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挺有趣的。塔的周围悬挂着许多铁制风铃,风一吹就会响。

第五:茶关

距离龙天塔不远,是一个未开发的村庄,可以免费参观。你还可以遇见艺术学校的学生和正在写生的摄影师。 。

第六:虹关

与茶关毗邻,被誉为徽饶古道第一关。里面有溪流、古桥、大樟树,只是还没有被开发。 ,免费参观。

第七:长溪村

通往村里的路比较小。如果是公交车,就得请村长倒车。村子不大,建在有山有水的地方。村前的小溪上有一座特色的板凳桥,非常适合拍照。这里去的人不多,主要是一些摄影爱好者秋天去的。这也是一个免费景点。

第八:浙源岭脚

据说此地与浙江仅一山之隔。这里是古代徽商步行到江浙经商的唯一场所,村落也很原始。原来的风味十足,暂无开发,免费参观。

第九名:张村

电视剧《欢乐颂2》中安迪和小宝老师呆过的最美的地方就是长凳桥。这里也是摄影师最喜欢的地方。有的村民在村口收取卫生管理费。

第十名:梦里故里演艺小镇

靠近婺源县,主要是人工修建的徽州古镇。从早到晚都有一些小型表演。晚间将有大型现场演出《梦想家园》。

第十一个:菊井

中国最圆的村庄,非常独特。村庄被一条小溪包围。溪上有许多长凳桥。村边种了很多枫树。秋天是非常美丽的!进入村庄是免费的,但在观景台拍照需要付费。

第十二个:黄村

据说,所有的人都住着村里都是秦桧的后裔。这是婺源一个古老的村庄。村里有一座古桥,一块倒立的石头。千年罗汉松。

第十三:宏村

婺源著名的长寿村,这里很多老人都活到了90岁以上。村口有一棵千年银杏树和一棵大樟树。秋天的银杏树应该很漂亮。

第十六:张山村

婺源最高的山村,夏天可以避暑。尚未开发出来,有原味。其中含有最著名的美食之一——冷水鱼!

第十七:万岔村

比较偏僻的村庄,去的人不多。这里还有梯田的油菜花,中间有两根树干神奇地相连。在一起的银杏树中,一棵结果子,一棵不结果子,一雄一雌。钍当地人称之为情侣树。

第十八:贾鲁村

婺源著名特产贾鲁油纸伞的产地,相传是岳飞战争时期经过的地方。村内有古驿道。古建筑遗址。

第十九处:龙尾村

四大名砚之一的龙尾砚的矿石产地。整个村子很小。村后有一条河,水很干净。摄影师会去的地方。

二十:茶坪村

前一天下雨后去村里拍第二天的云雾,是个不错的地方。村里有油菜花、梨花,也是一些摄影爱好者喜欢的地方。那个地方。

3.婺源风景区特色

婺源素有“红”、“绿”、“黑”、“白”之称,分别是荷包红鲤、绿茶、龙尾砚、江湾雪梨< /p>p>

4。介绍一下婺源的风景特色

古风古韵,四季皆美

5.介绍一下婺源的风景特色

婺源石头城,一般最佳观赏时间是:5:00 - 9:00早上00:00左右,这个时间段会经历“晨雾先升起,晨雾逐渐变浓,晨雾在山谷里变得雾气缭绕,晨雾慢慢被阳光穿透,晨雾渐渐散去”。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时间段(15-30分钟的时间段)呈现出不同的美丽景色。

6.婺源人文特色

婺源县因清华大学旧县城、临近婺江源头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吴、楚两国的分界之地。柘岭山上至今仍矗立着一座界碑“吴楚岔”在县城北部。南宋咸淳五年(1269年),独宗赵佑将疆域与朱熹故里相连,赐婺源“文公阙里”称号。自古以来,这里就因其万丈悬崖、浩瀚山谷、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而被誉为“书乡”、“茶乡”。

婺源历史悠久。根据境内鄯善、江村、毛坦庄等地出土的陶纺轮和石器,对网坠、骨针、圆底陶罐、印花陶片、石斧、石凿等器物的研究表明早在4000多年前,婺源地区就有居民活跃,孕育了文明。生活在这片景观中的早期土著祖先属于“越”。古越人以蛇、鸟为图腾,习惯水上行船、筑巢居住,善于铸造铜。他们还有以印陶为代表的越文化。他们“喝米汤、吃鱼”、“用火种田水”。他们在这里辛勤劳作,过着安定的原始农耕生活。

西周之前,婺源地区属“扬州地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吴地属吴国领土。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吴国被越国攻灭,归还越国;武王夫差的长子武弘也被流放到婺源湖山。周献王十四年(公元前355年)楚灭越后,婺源地区划入楚国版图,直至秦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 。

秦统一六国后,出兵南征“百越”。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占据全国第一。古徽州一带设齐(后改为“邑”),社尔县属章郡;婺源地区属歙县,后属漳郡。至于“掌君”之名,一种说法是源自婺源北部的三三子张(大掌山)。西汉元寿二年(公元前121年),漳县改称丹阳县,无棣与歙县并改为丹阳县。秦汉时期,生活在彝族、畲族地区的土著越人因不堪忍受封建王朝的暴虐,纷纷逃入深山,形成了“山越”。山越人实行刀耕火种农耕,“以渔猎、山伐为业”。他们隐居在山林之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东汉末年,三国势力,丹阳郡成为孙吴的属地之一分裂主义地区。建安十三年(208年),孙吴政权出兵征讨三越侯,将歙县辖为始新、新定、溧阳(后改为“澧”)、庐阳(后改为“澧”)四县。即将改为“秀”)杨。与原彝、歙6县合并,设立新都县;婺源地区属修阳(三国武永安元年改称“海阳”)郡。吴嘉禾三年(234年),居住在深谷的山越人走出山林,结束了这里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封闭状态,促进了半半山地的逐步转型。原始山越丛林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吴亡,改新都县为新安县,海阳县改为海宁县,婺源地区属海宁县新安沟nty。

开皇九年(589年)改新安县为歙州,十八年(598年)改海宁县为休宁县,无棣属歙州休宁县。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析休宁县惠玉乡、乐平县怀金乡土地,置婺源县,辖青化、隶属到歙州。元和七年(812年),乐平县丹阳乡隶婺源;汉长沙王吴芮墓也随石老山(现称“鸡山”)迁入婺源境内。天福元年(901年),婺源县由庆化迁至板城。唐朝时期,中原人口由北向南迁徙,婺源因大批北方贵族的迁徙而得到广泛发展,种植面积逐步扩大。茶叶种植广泛,陆羽《茶经》中明确记载“歙州(茶)产于婺源谷”。瓷器生产蓬勃发展,清华东源瓷业烧制的青瓷、青花瓷窑炉行销皖、浙、赣边境地区,龙尾砚(又名“歙砚”)远近闻名,成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唐昭宗李晔之子,改名“李改胡”,隐居婺源考水,开创了中国“明镜胡氏”。

五朝十国时期,婺源跟随歙州先后隶属南唐武宁国军和建威军管辖,南唐圣元二年(938年),有1500人关西军士兵镇守婺源的部队驻扎在“无锡香田、四溪大田、鲁西车田、伏溪盐田、古溪丰田”。 ”等地使农耕成为永久性产业,导致山区盆地不断开垦。龙尾歙砚生产体系进入了繁荣时期,南唐后主李渔称赞他“宋开宝八年(975年)南唐灭亡,婺源随歙州入宋。宣和三年(975年) 1121年),歙州改称徽州,婺源遂隶属徽州。两宋时期,经济、文化发展到新的水平。由于水利工程“北”、“娨”的大量兴建,建筑工程不断兴建,农业进一步发展。山区森林资源丰富。 “年联是浙江,浙江(浙江)R”主要经济作物是茶叶,“歇园茶”在《宋史食火志》中被列为国宝,六大精品茶之一。龙尾歙砚是“茶园”之一。南宋时期的“新安四宝”,定期进贡朝廷。北宋时新安墨(徽墨)制造中心从黄山转移到婺源黄冈山后,制墨业工业开始繁荣。重文学、兴教育的社会风潮开始形成。自宋庆历四年(1044年)设县学以来,龙川书院、万山书院、善武书院等讲学场所、文学场所也相继出现,文风兴盛,逐渐形成了婺源人文。定昌县有进士334人,官吏455人。

十三年元朝(1276年),徽州(次年改称徽州路)入元,婺源随之而来。元代 贞元元年(1295年),婺源县升为婺源府(峡州),属徽州路(至正二十四年改称徽州府)。元代婺源虽然各项工业萧条,但仍有采矿、炼铁、淘金等活动。文化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对婺源历史影响较大的紫阳书院、明镜书院、义安医学、狼山书院等,均建于这一时期。元通二年(1334年),皇帝下旨批准修建“文公庙”。

明洪武二年(1369年)婺源府恢复婺源县,仍属徽州府管辖。清朝沿袭明制。明清时期D历代以来,是婺源经济发展的关键繁荣时期。元末动乱中荒芜的田地逐渐被开垦为成熟的田地。明弘治五年(1492年),全县每年划田增至37.9万亩,清康熙元年(1662年)增至42.9万亩。森林资源更加丰富。冯:“新安的树多为松、杉,必须先栽后才能成材。”婺源、祁门人民种植尤为勤奋。”清代徽州府是茶叶的主要产区,嘉庆年间(1796-1820年)全政府进行了茶叶引种2万次(每次100公斤)每年都有,婺源占总数35.5﹪。徽州墨的制造。清代有墨铺100多家,生产的墨锭有“销往二十三个省”。造船、造纸、制伞等工业均兴起于明代,印刷业则始于清末。明清时期徽商在中国商界占据主导地位,婺源商人是最有实力的群体之一。他们的活动遍布整个豫区,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的奇迹!文化教育取得长足进步,“十户村不弃诵”是当时婺源的真实写照。明清时期,全县考进士200人(武进士7人),考中进士619人(武进士57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朝廷编修《四库全书》时,选了婺源学者的著作83种;明清两代有2114人入仕出现了“一科九进士、六书四臣”的现象。

民国元年(1912年),蔡府(徽州府)仍留县,婺源县直属安徽省管辖。 1932年属安徽省第十行政区; 1934年划入江西省第五行政区; 1947年,又划回安徽省第七行政区。民国时期,近代教育得到一定发展,全县有中小学129所。婺源至衢州、德兴、景德镇高速公路相继开工建设。但随着经济衰退,耕地面积由清代的42万亩锐减至1948年的25.4万亩,茶叶种植面积由鼎盛时期的17.2万亩、4.7万担锐减至4年。面积分别为8000亩和15000公担,茶叶公司和茶馆数量从243家减少到数十家。抗战时期,日本侵华,给婺源造成损失128亿元(法币)。人口从清末的21.5万人锐减到1948年的15.4万人。

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由安徽回归江西。先后属乐平府、浮梁府。 1952年属上饶地区。 1971年属上饶专区。 2000年起划归上饶市管辖。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婺源的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显着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优势不断提升,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 “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不断完善,建设“中国最美乡村”迈出坚实步伐。

7.婺源风景特色介绍

D1 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与我的家乡山水相连。记忆中,有好几次、好几年去婺源出差,或者去收集作协组织的作品,但让我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留下过一丝文字,而且我总是不情愿地交上一张白纸。

有时候仔细想想,是不是因为我的懒惰呢?浅的?难道是因为用“江”已经用尽了他的才华吗?

还是婺源的山水,幽深的青石板路,无数青瓦白墙的徽派建筑,还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对我来说,一切都缺乏感动。

8.婺源特色

1.婺源特产——红红是一种外表有颜色的鱼,它就是中华荷包红鱼。

2.婺源特产——绿色指的是植物。这里的绿是婺源的特产绿茶。余味芬芳浓郁,色泽翠绿自然

3。婺源特产——黑黑是指婺源特产绿茶。龙尾砚砚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婺源的龙尾砚有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美誉。因古时婺源属歙州管辖,故又称“歙砚”。

4.婺源特产——白果。这是一种白色的水果产于婺源,即江湾梨

9。婺源风景有什么特点

婺源文化和徽州其他县一样,是徽州文化的组成部分。宋宣和三年,朝廷改歙州为徽州,辖歙县、绩溪、休宁、黟县、祁门、婺源六县。

徽州文化的形成主要得益于移民。这些移民是为躲避战乱而迁徙到惠州的难民。其中也包括在这里当官的人和热爱这里山水的人。移民带来了比山外居民更丰富的儒家文化和更先进的文明。徽文化历史上以古徽州府为中心,向其他地区延伸,具有独特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现象。

回族文化不仅是地域文化、移民文化、儒家文化,更是一种参考。汲取了中国儒家文化的特色,具有典型性和标本价值。

回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了中原文化的精髓。它生长、繁荣于明清,从古至今,影响遍及国内外。它具有一定历史时期的主流文化特征,对研究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徽州山多田少。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生活需求与实际满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南宋以后,徽州人逐渐外出经商。外出经商的徽州人凭借文化优势迅速致富,并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的商帮。徽商利用部分生意一部分利润作为继续经营的资本,另一部分带回惠州买田建房。他们还注重教育,培养子女读书做官。凭借雄厚的经济基础,各种文化元素得到比其他地区更好的发展,从而使安徽文化繁荣而辉煌。

10.江西婺源风景区有什么特色

婺源盛产绿茶。婺源绿茶具有“色泽蓝天然、滋味香浓、水叶清澈润泽”三大特点。早已享誉欧、美、日及东欧国家。美国学者威廉·乌克斯在1935年出版的《茶全书》中说:“婺源茶不仅是最好的道茶,而且是中国品质最好的绿茶。

婺源茶品种有建国前,出口的产品有很多。包括珍眉、精眉、道贡、凤眉、贡溪、花茶、三角茶、绿茶粉、寿眉、白毫、银针、朝青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81年“玉茶一级” “贡溪一级”荣获国家优质产品奖;1982年,“婺源茗美”被评为国家名茶;1985年,“特级”、“特级”、“豫茶”三个产品被评为国家级名茶。特级”荣获国家银奖;1988年,“特级”、“特级”、“饮茶一级”三个产品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89年,“灵岩尖峰”“在全国名茶评比中荣获“全国名茶”称号; 1999年“AA级大樟山茶”荣获99昆明世博会金奖。 [1]

江西婺源是著名的产地。茶之乡,所产婺源明美茶被评为全国及江西优质名茶多次荣获省部级称号。

婺源名美茶树生长条件好,品种优良,加工精细,品质优良。眉茶形状弯曲如眉毛,翠绿,结结紧密。银毛外露,内在品质高,滋味鲜醇,故而闻名。

近年来,婺源也开始生产红茶,鲜叶极佳。其出产的红茶也口感极佳,深受饮茶者的欢迎。

婺源还生产花茶,以黄菊花茶为主。比较有名的有小七黄菊和黄陵黄菊。此茶香气浓郁,入口甘甜,汤色金黄,韵味无穷。光绪皇帝看到从婺源带来的菊花,认为这是国家吉祥的征兆。他评价其特点是“香、清、甜、活泼”,花大。尺寸和形状都很好。 ,可以形成一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