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磴口县旅游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三团、那林湖。内蒙古乌兰白沙漠东北部的巴彦淖尔农肯纳林洮海农场有一个原始湖泊。这里云雾茫茫,欧洲鸟儿盘旋,快艇飞驰,翠绿芦苇摇曳,青山绿水相得益彰,使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之中。这就是被誉为沙漠明珠的纳林湖。 。

2.磴口县旅游景点和寺庙

1949年9月23日和1949年9月27日,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和平解放,成立人民政府。 1954年4月,宁夏蒙古族自治区成立,辖阿拉善旗、磴口县。是宁夏省下辖的一个区级地方政府。同年10月,因宁夏省撤销宁夏蒙古自治区并入甘肃省,更名为甘肃蒙古自治区。 1955年3月,甘肃省蒙古族自治区更名为甘肃省蒙古族自治州。 1955年11月,甘肃省蒙古族自治州更名为甘肃省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 1956年2月,巴彦淖尔盟成立,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巴彦浩特市,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领导。

1958年4月,巴彦淖尔盟并入河套行政区,成为自治区专署,团部迁至三圣宫;同年8月,撤销巴彦浩特市,恢复镇级建设。放。 1961年4月,阿拉善旗分为阿左旗、阿右旗。

1969年7月,中央政府调整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阿左旗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管辖,阿右旗划归甘肃省武威地区管辖,额济纳旗划归甘肃省酒泉地区管辖。管辖权。

1979年7月,阿左旗、阿友旗、额济纳旗重新回归内蒙古自治区领导。 1980年5月,阿盟成立,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为区级机构,辖阿左旗、阿尤旗、额济纳旗。联盟总部设在巴彦浩特。

历史上,大漠南北、长城内外的中原王朝、北方草原诸国的可汗、中部汉族的争斗中,平原与羌、月氏、休北方的恩努族、鲜卑族、乌兹别克斯坦等民族,在少数民族、突厥族、吐蕃族、党项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经贸往来、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北方丝绸之路”,一条草原自东向西,进入西域,跨越沙漠,沟通中亚,就此形成。它是这条交叉交通线的枢纽。如今,黄河之滨、兰山要塞、戈壁绿洲、浩瀚大漠,都有极其丰富的文物古迹。史前遗迹、商周遗址、古县城、长城、关塞、城堡烽燧、农田遗址、冶炼遗址、汉元墓葬、古代岩画、居延汉简、黑城文献、王府等黄教寺庙群构成了阿拉地区灿烂的历史文化。

3.磴口县旅游景点图片

主要景点巴彦淖尔的标志是阴山石刻。阴山石刻是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岩画群之一。集中在磴口县沙沙。金涛海苏木管辖的狼山山脉中约有上千条格敖包沟、莫勒图沟及其支沟,最大集中面积达400平方米。河套黄河湿地风景区 河套黄河湿地风景区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景区位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南端、双河新区北侧,总面积196万平方米。那林湖生态旅游区 那林湖生态旅游区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鸟类繁殖和栖息地。有100多种鸟类生长和栖息。景区面积2200公顷,湖泊3万个和湿地。亩,平均水深3.8米,最深处约8米。乌拉特草原 乌拉特草原是该地区九大草原之一。因乌拉特蒙古部落世袭而得名。

4.磴口县旅游资源

巴彦淖尔市星罗棋布着300多个湖泊,其中包括地球同纬度最大湿地、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的乌梁素海;纳林湖,沙漠的明珠;国际垂钓中心——金马湖;镜湖、龙兴湖、庆春湖等也成为巴彦淖尔市的旅游景点。大大小小的湖泊里长满了茂密的芦苇。芦苇荡里,大雁自由漫步,天鹅高声歌唱

5.磴口县旅游景点地图

杭锦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中西部。它位于河套平原。东邻临河区,西接乌兰白沙漠磴口县,南临黄河和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北至阴山山脉至乌拉特后旗。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4′至107°34′,北纬40°26′至41°13′,南北长约87公里,东西宽约52公里,总面积面积1790平方公里[28]。杭锦后旗是以汉族为主体,蒙、回、满、大汉等民族杂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1]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杭锦后旗常住人口217573人

6。磴口县旅游局

伊犁黄河大桥不收费。

内蒙古伊犁黄河大桥位于乌拉特前旗黄河三户口河段下游2公里处。是连接110国道和109国道的重要桥梁。idge于2008年5月中旬开工建设,历时两年,总投资2.9亿元。由内蒙古伊利集团投资建设,中铁二十局一公司承建。

这是一座长1847米、宽12米、东西走向的桥梁。沥青铺成的桥面平坦,视觉上开阔。 93盏大型风光互补节能灯在阳光下庄严肃穆。威严,就像庄严的卫兵矗立在桥的两旁,使这座桥显得雄伟、壮丽。

独贵塔拉奎苏黄河公路大桥起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奎苏村北,在三湖河渡口下游2.25公里处跨黄河,止于乌拉乌拉山镇特前旗,连接110国道。该桥不仅是省道S215过黄河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又一个包头黄河大桥至磴口黄河大桥400公里范围内的永久性特大桥。工程主体结构由大桥1座、小桥7座、涵洞69座,路基总里程近13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每小时80公里,设计荷载为一级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