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年四季都有哪些节日?
1.农历7月7日七夕之夜,称为“七夕节”。据中国民间传说,当晚牛郎织女在天河鹊桥上相遇。所谓乞巧,就是在月光下,用彩线对着织女星穿针。如果能穿过七个大小不同的针眼,那就算是“本事”了。农谚说:“七月初七,天气晴朗,磨镰收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了。
2.寒食节是旧俗中的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一版本是清明节前两天)(现在多与清明寒食节一起庆祝)。春秋时期,流亡多年的晋国太子重耳回国登基。e [即晋文公].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改绵山为“介山”,建庙祀介子推,并定烧山之日为“介山”。寒食节期间,全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只吃冷食。后来就形成了这一天吃冷食和扫墓的习俗。
3.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正值深秋,故称“中秋节”。晚上,满月香,肉桂香。老人们视其为团圆幸福的象征,并准备各种水果和熟食。这是赏月的节日。中秋节也吃月饼。相传元朝末年,为了推翻元朝的残暴统治,广大人民写下了起义的日期写在一张纸上,放在月饼馅里,偷偷地互相传递,号召大家8月15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极其腐朽的统治。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4.重阳节是农历9月9日。这就是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周易》将“六”定义为阴数,“九”为阳数,所以9月9日,日月为阳,两个九重叠,故称重阳节,又称双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并为历代所沿袭。这重阳节,又称“走秋”和3月3日“走春”,都是涉及家人的节日。重阳节,所有亲戚都会一起登高“避祸”,栽茱萸,赏菊。魏晋以来,重阳节的气氛日益浓厚,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诵最多的传统节日之一。
5.汉仪节 汉仪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宁音节”、“鬼头节”,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传统的祭祀节日据说起源于周朝。冬衣节在北方很流行。许多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祀自己的尸体,以纪念已故的亲人,这被称为“送冷衣”。与此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这也是给父母、亲人和其他你关心的人送温暖的日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