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龙节,基诺族的传统节日
在我国,各地都有一些特殊的传统节日,庆祝丰收、祭祀神灵等。祭龙节是基诺族的主要传统节日之一。分为大龙祭和小龙祭。它是基诺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祭龙节是怎么来的呢?有哪些礼仪和习俗?让我们来看看。
祭龙节是纪念基诺族创世始祖阿耀白的日子。它通常在六月举行,持续三天。阿耀白创造了基诺族和基诺族的山河、日月、动物。 、植物,最后在建地运动中被密谋而殉难。
阿夭夭白死后,基诺族民众为她哀悼了十三天。现在的“祭龙”就是从那时流传下来的。在祭龙之日,o 村里的人被允许外出。村里不准唱歌、跳舞、大声嬉闹。村外的人不准进村。违反这些,是对基诺族祖先阿夭夭白的不尊重,是对基诺族的侵犯。礼仪。
祭龙的第一天,卓巴和卓胜带着各家的父母在村外的祭房举行祭祀仪式。先在村边一棵固定的大树上宰杀一头水牛,然后在村外的池塘边宰杀一头母猪和七头小猪。杀牛后,将一块牛尾巴挂在大树上,作为食物食用。除去肉的猪头骨被供在池塘边。
祭龙时,卓巴会宣布禁忌。主要内容是:
“不参加祭祀、不守禁忌的人,如果不参加祭祀,就会打断颌骨。”都在前面,如果落在后面,他们的颌骨就会掉落。打碎你的头。如果向左侧摔倒,就会摔断筋骨。如果你从右侧摔倒,你就会摔断腿。如果你遇到豹子,你就会被豹子吃掉。如果你遇到老虎,你就会被老虎带走。爬树就会摔倒。”
祭祀结束后,各家各取一块肉回家,切三块瘦肉,宽三指,长十二厘米,烤熟。早上,三块烤牛肉和烤鸡送到长辈家里。中午,长辈家里的人在门口喊了三声:“哈哈哈哈哈哈哈”(吃饭时间到了) ),各家的父母去长辈家吃晚饭,吃完饭后,长辈们派人去各家各户收米,派来的人带来了一个可以装一公斤米的竹筒。各家各户的东西都装在竹篮里,放在竹篾桌旁。收米的人到了,就把米装进竹筒里,堆在上面。然后他用竹片夹起米。他摘的稻子越多,摘下来的稻子越多,预示着当年的未来。收获就越好。
祭龙三天,村里一切生产活动停止,村里交通受阻,村口立了两根木桩,禁止所有人出村,村外的人不准进村。第一天妇女不准外出,违者将受到处罚。基诺族认为,进出村子是对造化祖母阿夭夭的不尊重。在这三天里,男人们讲述了村里的故事、风俗和生产,老人们讲述了村里的故事、习俗和生产。她们干活,女人们做针线活、纺纱和编织。
祭祀结束后,各家各户都走出村子,看看田里的庄稼长得怎么样,有没有灾祸,能否有好收成。况向卓巴报告说,如果检查中发现灾害,各户自行牺牲。若遇大灾,则杀白猪,全村祭祀。
亚诺村的拜龙方式与上述的八朵、巴雅有些不同。他们封村三天,分别是第一天、第二天、第四天。禁令当天不准下地干活,但第二天就可以下地干活。村里的长辈没有抢牛,而是派人带着一只鸡、一杯酒、一升米到普米村祭祀神剑。据说这个神奇的开关命令可以切断流水。每当长时间的雨后发生洪水时,可以祭祀这把剑,以祈求晴天。
小龙节在大龙节后的第十三天举行。祭祀仪式均由村长“卓八”、“卓升”的诗词组成。为了祭龙,祭牛,并且停耕三天。甚至全村人都不准离开村子。长老带了一只鸡、一瓶酒、一升米,来到漠阳寨祭剑。据说那里有一把剑,可以控制天气。旱时祭剑可以祈雨;祭刀可以祈求洪水时的阳光。祭刀时,杀鸡后,将三片草插入鸡头,然后放在火上烧,然后看鸡腿骨上的纹路来辨别好坏。d 运气好。这其实就是“鸡卜”或者“骨卜”。祭小龙活动必须连续举行六天。没有庄稼干活,男人要上山打猎,女人要在家做家务。祭龙的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