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祭龙”、火把节、新米节、过年等。
基诺族最隆重的节日是过年,在春节前后举行。每逢过年或祭祀时,家家户户都要宰杀牲畜家禽备酒肉,其中以传统的杀牛活动最为隆重。过年的时间不固定,一般由卓巴(村父)、卓胜(村母)决定。当“卓巴”敲响大鼓的时候,就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全村男女老少都涌向“卓巴”。人们在“巴”、“卓胜”的房子旁载歌载舞,庆祝新年的到来。
火把节是对基诺族开国祖先阿夭夭白的纪念。它通常在六月举行,持续三天。阿夭夭创造了t基诺族和他们的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在建地运动中遭到阴谋而殉难。节前,卓巴(村父)和卓胜(村母)派人上山砍松柏,并用砍下来的树枝在广场上竖起了高高的火把。村子里面。这一天,全村人都停止征税,男女老幼都穿上节日盛装,家庭主妇忙着准备节日饭菜,亲朋好友互相串门。晚上,要塞外点燃火把,人们聚集在火把周围。卓巴向火把祈祷后,人们开始尽情地载歌载舞。基诺族的节日和祭祀活动基本没有区别。

请简单介绍一下Timok Festival的由来?

特茅克节即将来临中国基诺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特毛克属基诺语,原意是“打大铁”。早年的特茅克节就是制铁节,是基诺族人民纪念铁器制造和使用的节日。这个节日原本没有固定的日期,通常在腊月庆祝。 1988年,西双版纳州人大常委会根据基诺族人民的意愿,将这个节日定为基诺族一年一度的节日,每年2月6日至8日统一庆祝。

特茅克节的由来 特茅克节源于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传说。据基诺族民间传说,很久以前,妇女不生育。直到九年零九个月后,她怀的孩子才出生。孩子一出来它在母亲的子宫里,随风生长,变成一个一手拿着锤子,一手拿着钳子的壮汉。他无师自通,架起炉子、铁砧,亲手制作铁刀、铁斧,使基诺族人用上了铁器。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的变化,人们每年腊月都要举办打铁节,使特茅克节成为一种习俗,成为全体基诺族人共同庆祝的盛大节日。过去,特茅克节期间,活动都是在村里进行,节日期间由各村的“卓巴”长老决定。节日期间要举行杀牛、祭鼓(神鼓)、舞鼓、荡秋千、踩高跷、陀螺等活动。还将举行象征性的锻造仪式,全村人都会向铁匠献上一根竹子。鼠代表着对铁器创造者的尊重。

什么是基诺独特的风俗习惯?

重要节日
基诺族历来崇拜祖先,相信万物有灵。巫师有两种,一种是“布拉宝”,一种是“莫皮”。当灾难来临时,请巫师杀牛、猪、鸡、狗来祭祀鬼神。巫师可以进行比较简单的占卜,也可以练习草药。 “卓霸”、“卓胜”(村里长辈)主持重大祭祀活动时,往往要举行抢牛仪式。基诺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祭龙节”、“火把节”、“新米节”等庆祝新年的节日。过年的时间不固定,一般以“卓巴”、“卓升”来确定。当“卓巴”敲响“大鼓”时,就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全村男女老少都涌向“卓巴”,“卓声”在旁边载歌载舞。

风俗习惯

男子穿白色无领双排扣棉质上衣,背面绣有圆形彩灯。图案,穿着宽棉白色长裤;女子头戴斗篷式尖帽,身穿无领、纽扣镶嵌七色图案的双排扣短衣,胸前饰有精美刺绣的三角形贴身口袋,饰有圆形银饰。穿着一条短裙,下面有黑白木板和饰边。基诺族的主食是大米,佐餐的食物主要是妇女采集的野菜、野果、菌类和自家的蔬菜、水果。肉类包括牛、猪、狗和鸡。主要是,人类猎杀的动物也是肉类的主要来源。基诺族的房屋建筑过去都是“干棚式”的竹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开始逐步采用坚固、不易着火的木柱和石基瓦。屋顶上的“竹屋”取代了不坚固、不利于防火的茅草竹屋。

基诺族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他们婚前自由恋爱,婚后很少离婚。他们仍然保留着过去的传统。还有一些配对婚姻和群婚的残余。基诺族青年男女举行“成年仪式”后,就有了谈恋爱的资格。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对歌,以请假为书信约定见面的时间和地点;两个人相爱之后,就可以住在一起了。婚礼通常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后举行。举行婚礼时,长辈必须亲自到场。新娘在婚礼后5天回国,几天后回到新郎父母身边。

基诺族通常实行土葬。他们挖一棵树当棺材,埋在公共墓地里,不留坟墓。死者生前的全套生产、生活用品均作为随葬品。有钱人还埋一铜锅银子。墓面建有竹屋,内有竹桌。死者家属一日三餐到竹屋祭祀,持续1至3年。然后竹屋就被拆除了。由于公共墓地很少,而且不能随意扩建,所以基诺族是有祖先的。将新棺材埋入坟墓的习俗。孕妇和精神病人死后都会火化。基诺族夫妻不合葬。

其他~~

文化艺术

基诺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丰富的神话、传说、故事和诗歌在民间流传。神话传说中,流传最广的有《马黑与马玉》、《女祖妖白》等,前者讲述了基诺族的创世、洪水故事和兄妹联姻。后者讲述了姚白开天辟地后,将茶籽撒在基诺山上,让基诺族人以种茶为生。民间故事有体现纯洁爱情的《二少爷》,有体现善良有好报的《剑与竹笛》、《猴子与人》、《大姐四姐》等。以善恶报,必以恶报应。基诺族诗歌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两类,反映内容广泛,风格含蓄真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基诺族民间音乐也相当丰富。民歌包括叙事歌曲、民歌、喜新居歌曲、哄婴儿歌曲、儿童歌曲等。主要乐器有口弦、二孔笛、二胡“必图鲁”、“七克”(7根7音阶的竹管组成)、“色图”、筭、钹等。 . 基诺族人民喜歌善舞。他们从小就学习传统曲调,成年后即兴创作歌词和对歌。每逢节日和一些重大仪式,都有歌舞表演,舞蹈动作一般比较简单。

基诺族还有精美的刺绣艺术和竹编艺术。基诺族妇女为爱人在衣服、包包、手帕、腰带上刺绣精美的图案,做工精湛,图案匀称。

人口约为20,89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