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贵州旅游政策法规

2021年贵州旅游最新优惠政策!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浙江省等六省两市实施景区免费入场政策! 2021年5月7日,贵州发布最新旅游优惠政策,针对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辽宁省、上海市、重庆市居民,为期100天! (2021年5月10日至8月17日)贵州省国有A级景区第一大道免费入场。

2.贵州省旅游优惠政策

凭优惠政策,可享受免费景区门票。贵州省旅游优惠对象为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辽宁省、上海市、重庆市居民与贵州省签署文化和旅游战略合作协议的城市,实现游客互访。优惠期为2021年5月10日至2021年8月17日(共100天)。

法律依据:《2021年贵州省旅游优惠政策规定》第一条:贵州省旅游优惠政策内容:

1.享受优惠政策的游客须先进入“麻友贵州”微信小程序等预订平台预订游览时间

2。到景区售票窗口出示身份证

3.享受免费的第一通票。

第二条 贵州省旅游优惠对象:与我省签订文化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实现相互交流的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辽宁省的游客。上海居民艾和重庆。

折扣期:2021年5月10日至2021年8月17日(共100天)。

3.贵州最新旅游政策法规

外地来的每个人都必须做。如果你是贵州省的,则不需要这样做,但要看你去哪里!如今广东疫情防控如此严峻,对于来自广东的朋友来说,核酸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疫情期间请做好防护措施。毕竟,您要对自己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负责。每个人都对其他人的安全负责,加油

4。贵州省旅游政策

一是2012年颁布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保护工作更具指导意义,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是深入实施民族特色村镇保护和发展规划,重点建设10个民族特色小镇、10个示范走廊、500个特色村。已有1328个民族特色村被命名挂牌,其中312个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完成全国第三批99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庄命名挂牌工作,第五批320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庄命名。在保护中促进民族村镇发展,在开发中保护,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民族旅游村落,成为多彩贵州旅游产业和产业“井喷发展”的重要载体人们收入和财富的增加。

三是打造民族文化展示活动。每四年举办一次全省少数民族文艺演出和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民族服装设计大赛。依托大型文化活动平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在发展中,加强民族文化人才储备,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助力民族文化旅游发展。

5. 2019贵州旅游政策

贵州省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化。来贵州一年四季都可以欣赏到不同的美景。冬天来贵州,可以体验一次温泉养生之旅。黔东南部的剑河温泉、铜仁的佛顶山温泉、贵阳周边的西峰温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养生的同时,还可以品尝一把贵州特色小吃,比如酸汤鱼、丝娃娃、豆腐饺、肠王面、牛肉面等。 。贵州小吃永远不会让你失望。

6.贵州省出台旅游政策

1. 2019年贵州旅游收入:12321.81亿元。

2. 2019年贵州旅游总人数达113517.7万人次,突破10万人次。 2019年贵州财政总收入12321.81亿元。 2019年,贵州总收入位居全国第三,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11.6%,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3.贵州省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全省贫困人口的发展,使他们脱贫致富。脱贫致富,增加了经济收入。

7.贵州旅游新规

2021年贵州省渔业管理工作要点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之年脱贫攻坚取得成效 今年是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的开局之年,全省渔政系统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坚持稳中求进。推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提高渔业提质增效、稳定水产品生产供应主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科学谋划,深化改革创新,确保“十四五”期间贵州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开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提高渔业提质增效,稳定水产品生产供应

(一)大力发展生态渔业。统筹发展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以大水面生态养殖、稻鱼综合养殖、冷水鱼健康养殖、设施渔业为重点,加快构建贵州生态绿色健康发展新格局渔业,实现“好水、好鱼、优质、好价”、丰收。年水产品产量26万吨,渔业产值64亿元。

(2) 稳定与扩展以及水产养殖的发展空间。依法开展水产养殖滩涂规划的编制和发布以及养殖证书的颁发。严禁擅自占用或改变养殖水域滩涂用途,稳定养殖面积,保障渔业发展空间。加强养殖许可证执法检查,依法取缔非法养殖,加快推广养殖许可制度,提高水域滩涂养殖许可证发放率。

(三)全面推进养殖业绿色发展。实施绿色健康养殖“四大行动”,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开展国家级和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制定、修订多项相关标准,增加放宽绿色、有机水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加强水生动物防疫能力建设,开展水生动物疫情防控,实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加大检疫证书查验力度。

(四)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落实《贵州省2021-2023年水产养殖投入品监管工作方案》要求,加强水产养殖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管理,严厉打击生产、进口、经营和使用假冒伪劣投入品依法处理劣质水产养殖投入品。严厉打击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违法行为,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开展原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测,加强抽样检查严厉打击水产品原产地违法犯罪活动。

(五)认真编制“十四五”渔业发展规划。编制发布《贵州省“十四五”渔业发展规划》,指导地方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市县“十四五”渔业发展规划,保障渔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贵州生态渔业将开局良好,持续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和日常执法监管

(六)为退役渔民提供就业援助在长江中。加强对长江流域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引导,发展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稻养鱼、池塘养殖。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渔民组织化水平,鼓励退休渔民从事水产品加工、休闲捕捞等渔业相关产业。连接海洋渔业生产与就业,为愿意从事海洋渔业生产的长江渔民创造条件。

(七)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贵州省开展“中国渔业政策亮剑2021”活动,组织实施禁渔执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涉渔“三无”船、“绝湖网”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电鱼。重点加强长江流域“三无”涉渔船舶和非法渔具清理整顿,落实关税监管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开展明查暗查,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电动捕鱼设备和“极限户网”生产销售行为,消除违法行为隐患钓鱼。

(八)加强渔业执法能力建设。贯彻新《行政处罚法》和《渔业执法工作规范(暂行)》,规范渔业执法案件处理流程,确保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渔业执法资质管理,组织全省重点渔业执法人员能力提升活动,提高渔业执法队伍素质。加强全省渔政执法装备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加强渔政船、视频监控、无人机装备es等信息化执法装备,充分发挥“技防+民防”优势,保障长江“十年禁渔”车队。

(九)保障渔业生产安全。严格落实《全省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开展渔业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加大渔业安全警示教育力度,组织渔业安全应急演练,打造“平安渔业”。示范县”。加强渔业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

三、继续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水生态修复

(十)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按照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多渠道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工作,强化行政许可管理对新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区的水生野生动物进行执法监管,严格执行《野生动物名录》。 《动物保护法》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规定,禁止猎捕、交易、运输、食用水生野生动物,违反规定的,依法从重处罚。

(十一)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加强养殖放流活动监管,确保养殖放流数量和效果。规范社会放流放流活动,严格禁止向自然水域放流外来物种、杂交物种、转基因物种等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物种,确保水域生态安全。严格落实生态红线要求严厉打击破坏水生生物资源和水生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的非法捕捞项目和非法捕捞、非法捕捞行为。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活动,并举办与全国“放鱼日”同步的系列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水生生物保护的良好氛围。

四.大力推动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十二)推动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落实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关于促进大型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培育壮大大型水面生态渔业经营主体,加快筹建大型水面生态渔业以大水面生态渔业为产业融合发展的支点和跳板,延伸发展水产品加工、流通和休闲渔业,实现渔业融合发展。

(十三)抓好水产品加工流通建设。支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鼓励企业提高鲟鱼、大鲵等名优水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扩大加工规模,提高加工质量,建设水产深加工基地产品,促进贵州山鱼和贵州鱼出口。

(十四)加快发展休闲渔业。结合资源条件和渔业生产特点,开发集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湖库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因地制宜地设有垂钓、餐饮、竞赛、鱼类放流等集民俗体验、垂钓、观光、垂钓、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稻田。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建设。

(十五)加强品牌建设。全省开展“贵水千语”系列公益品牌推广活动、贵阳市开展“千户牌”品牌推广活动、黔东南州开展“刀花语”品牌推广活动、“刀花语”品牌推广活动黔东南州开展品牌推广活动。 “贵州湖鱼”品牌推广活动。逐步构建“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企业产品品牌商标”三位一体的品牌体系。

五、加强渔业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建设

(十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种业基地以企业为主体,基地为基础,产学研结合,“育、育、推广一体化”,高标准建设水产原种良种场,提高水产种苗质量和品质。良种覆盖率高,在玉屏、关岭、青龙等县建设了一批高标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贵阳市大型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

(十七)强化科技服务支撑。加大对生态渔业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科技创新和成果引进,加强科技示范应用和推广。做好本地土特产鱼类开发利用,选择经济价值高的品种推向市场。重点解决多项“卡脖子”技术解决湖库生态渔业、稻鱼综合养殖、设施渔业、鲟鱼健康养殖、良种繁育、养殖尾水处理、水产品加工等方面的问题。加强渔业科技领军骨干人才培养,加强基层渔业技术人才建设,加大对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全省渔业从业人员能力。

(十八)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提高生态渔业企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三化”,培育壮大一批省级龙头企业,特别是重点培育1-2家家规企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聚焦发展需求围绕生态渔业全产业链,着力引进一批有影响力的渔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生态渔业经营实体实力。

(十九)加快渔业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水产”智慧渔业建设,配备安防、水质在线监测、增氧、智能投喂系统等设施设备;建设远程病害诊断、状况报告、质量安全追溯等渔业信息平台。

8.贵州旅游政策法规解读

贵州是旅游大省,所以春季旅游一开始,贵州旅游就会大力发展旅游业。每年对外省友人征税适应高速公路通行费5折、指定免费入场等一系列优惠措施持身份证省份可吸引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