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石窟文化旅游(巩义石窟壁画)
河南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大相国寺、新乡定国寺、南阳水莲寺、青龙山慈云寺、熊耳山空相寺等七大名刹,都历史悠久。 ,香火缭绕,享有盛名。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中岳嵩山腹地少室山麓。是禅宗祖庭、少林武术的发祥地。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物,如北齐石刻400多件;唐至清砖石墓塔250多座;北宋第一祖庙大殿;明代巨幅彩色壁画《五百罗汉》;彩色壁画苏分别是《少林拳谱》和《十三和尚救秦王》。
洛阳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修建的第一座寺庙。被誉为中国“祖庭”、“佛教源头”。史料记载,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明帝遣使西域求法。三年后,天竺高僧拍下了莫腾、朱法兰的照片,莫腾、朱法兰应汉使之请,骑着白马载着佛经返回洛阳。次年,皇帝下令修建寺庙。白马寺承载经书,故名白马寺。寺内古建筑保存完好,1961年被政府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封大相国寺始建于清乾隆六年。北齐(公元555年),原名建国寺。相传原为战国时期信陵君的宅邸。七世纪初,唐睿宗下旨,将寺院改名为大相国寺。宋代,大相国寺作为当时京城最大的佛教寺庙,受到皇帝的尊崇,鼎盛时期成为皇家寺庙。这座寺庙里有很多著名的僧侣,他们在许多历史和文学作品中都有记载。
新乡定国寺始建于北魏。相传权臣高欢为纪念寒陵山大捷,在山顶建庙。历代香火鼎盛,高僧辈出。
南阳水莲寺位于桐柏山腹地,淮河。是禅宗五宗派中临济宗的重要道场。因寺旁有水帘洞而得名。千百年来,该寺饱受兵祸、盗匪之苦,原建年代已不详。历代碑文记载,曾多次重修。 1983年开始大规模重建修复。
慈云寺位于巩义市青龙山。始建于汉明帝永平七年。现存鼓楼、白衣阁、山门、大雄宝殿等遗址,还有明清碑刻三十七处。
空相寺位于陕西县熊耳山麓。古称定林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距今已有近两千多年的历史。耳朵。南北朝时期,禅宗创始人达摩圆寂于此,葬于此寺。该寺经历了北周武帝两次大规模灭佛和唐武宗两次大规模灭佛的考验。曾毁于战乱,历代曾多次修葺。尚存“达摩塔”、“达摩石刻像碑”等珍贵文物。
2.巩义石窟壁画简介龙门石窟和巩义石窟均位于河洛地区。龙门石窟规模较大,佛像较多,而巩义石窟规模较小,佛像较少。龙门石窟比巩义石窟更有名。
3.巩义石窟简介1.甘肃敦煌真高窟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敦煌县鸣沙山麓,因位于莫高乡而得名。它是世界上最大、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万平方米,彩塑造像2100余尊。
2.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武周山南麓,距山西省大同市西孝17公里。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有主窟45个,石刻造像51000余尊,大小窟龛252个。是中国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3.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历经多个朝代,历经400多年不断大规模修建,成为瑰宝中国石雕艺术之家。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2800多处。它以大量实物和文字资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学、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变化。 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4.重庆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它们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有大足石刻75处,宗教石造像5万余尊。尸体总数超过10万具,上面的铭文超过10万处。其中以宝顶山、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 6.甘肃省酒泉市榆林石窟
榆林石窟俗称万佛峡,位于瓜州县城南75公里处的榆林河(又名扎什河)河畔。钍现存唐、五朝、宋、西夏、元等各代石窟42个,分布在榆林河东西两岸的悬崖上,其中东崖31个,西崖11个悬崖上有4200平方米的壁画和259个彩塑。
7.河北省邯郸市响堂山石窟
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历代均有增建、修葺。香堂寺分南北两个洞窟,相距15公里。有洞窟16个,大小造像3400尊。洞内石刻精美,构思巧妙。其附属建筑规模宏大,中心建筑殿阁楼阁依山而建。真是气势磅礴、气势磅礴。是中国古代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的宝贵遗产艺术。
8.甘肃丙灵寺石窟
丙灵寺石窟位于永靖县城西南约40公里处的积石山大石沟西侧悬崖上。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在黄河北岸大寺沟悬崖上开凿。始建于西秦建洪元年(420年),共四层。初名棠树洞,羌语意为“鬼洞”。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明永乐以后称丙灵寺。 “冰灵”是藏语“显巴”。 “丙灵”的简化意思是“千佛”、“十万弥勒佛岛”。
9.新疆克孜尔千佛洞
克孜尔石窟(或称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距乡内库车明乌塔格山约100米,该洞开凿于木扎特河谷北岸的悬崖峭壁上。它是我国开凿最早、最西的大型石窟,开凿于公元三世纪(东汉末年)。它在五至七世纪达到顶峰,并在八世纪末逐渐停止。它的长寿在世界其他国家中是独一无二的。
10.河南巩义石窟寺
贡察石窟寺是继龙门石窟之后的又一北魏佛教艺术宝库。它位于伊满山东段大理山麓的石墙上,背靠黄河,面向伊洛。石窟雕刻始于宣武帝景明年间(公元500-50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唐、宋、金、明、至雍正年间重修。庆东王朝。佛像雕塑主要产生于北魏时期,北齐、唐时期延续较多。石窟寺有石窟五个,千佛龛1个,小佛龛255个,摩崖大佛三尊,大小石窟共7743个,碑刻200多处。
4.巩义石窟的艺术特色水泉石窟,位于宜宾区口田镇水泉村石窑门村万安山悬崖上,是一处天然造像洞窟。洞坐东朝西,面向万安山。鞍山主峰,沙河从洞前流向东北,背山背水,环境优雅。位于北魏、汉魏都城洛阳古城以北约20公里处。是我国较重要的佛教石窟寺之一位于龙门石窟周围,是河南省最重要的佛教石窟寺之一。是继龙门石窟、巩义石窟之后的第三大石窟。
水泉石窟前广场的石牌坊。
水泉石窟1963年被列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泉石窟由此得名因位于北魏洛阳城南大沽关旁的水泉村而得名。
5.巩县石窟寺图片隋朝统一南北,史称魏晋南北朝。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乱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文学艺术取得伟大成就的时代。
源自菩提开始创作
1。佛教艺术的兴起。这一时期佛教艺术的亮点是在中国北方。
2.早期石窟壁画
佛教艺术大致包括建筑、雕塑和壁画三大部分。三者是相互结合的统一体,是宗教与美学、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壁画一般画在石窟、寺庙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寺庙内的壁画随着建筑本身的毁坏而消失,但至今仍有大量的洞窟壁画。
3.石窟造像
佛教造像按材质来分,一般有铜像、石像、泥像、木像、陶像、摩崖石刻等。
最主要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最能体现佛教艺术繁荣的,无疑是是石窟造像。除敦煌莫高窟外,规模较大、较有名的还有山西大同云冈、太原天龙山、河南洛阳龙门、巩县石窟寺、甘肃天水麦积山、永靖丙灵寺等。以河北为界的河南响堂山、南京栖霞山均建于南北朝时期
6。巩义石窟摩崖造像巩义石窟摩崖造像为建筑,共有摩崖石刻三处
7。张掖石窟壁画张掖千佛洞是马蹄寺石窟群的第一窟。它位于马蹄河西岸,距马蹄北寺约三公里。石窟初开凿于北凉时期。现存洞窟依崖势走向自然分为南、中、北三段。南部和中段以佛窟为主,北段为浮雕石塔林。陡峭的红砂岩上散落着数十座大小不一的石塔,那里是苦行僧居住的地方,或者是存放山猫的地方。
石塔多为元明时期雕刻,也有来自西夏的珍品。这些石塔一般由塔基、塔身、须弥座、相轮、刹盘和塔顶组成。这是当地洞穴艺术的一个显着特点。
中段挖了一个山洞,洞内开龛佛像。洞檐为佛寺式木檐。这些雕像是用岩石雕刻而成的。虽有破损,但仍保持着唐代鼎盛时期面容丰腴、身材匀称、神态生动的艺术特色。
8.巩义石窟壁画简介门票不是免费的,30元。
石窟温度乐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东北部河洛镇四湾村。位于黄河南岸,伊洛河北岸,芒岭下的大理山。石窟寺始建于北魏熹平二年(517年)。相传景明年间(500-503年),原名西宣寺。宋代改称“十方净土寺”,清代改称石窟寺。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佛教石窟。 。唐代玄奘出家之地。
9.巩义石窟寺壁画河南著名的中国画家有:
1.吴道子
吴道子(约680-759),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画家,绘画史上被誉为“画圣”。汉族,阳地(今河南禹州)人。生于公元680年左右,卒于公元758年(乾于元年)左右。一个)。他孤独清贫,年少时就以画作闻名。擅长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
作品:《天王送子图》、《朱韵过门槛图》等。
2.武宗元
武宗元(约980~1050年),原名宗道,字宗道。河南白波(今河南洛阳吉犁区)人。北宋画家。宋真宗景德年间,修建玉清昭应宫,广纳全国画师。他将其分为两部,以宗元为左部首领。其家世儒学源远流长,曾任殷台寺斋郎,官职为豫部员外郎。他擅长画道教、佛教人物,曾为开封、洛阳等地寺庙绘制大量壁画。
作品:《朝元仙战图》等。
3.李唐
李唐(1066-1150),南宋画家。字西固,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州)人。起初,他以卖画为生。宋徽宗年间,赵佶考入美术学院。南渡后,被任命为画院,号程中郎以待圣旨。
擅长山水、人物。景浩、范宽的变法,苍劲古朴,大气磅礴,开创了南宋水墨画刚健刚健的先河。晚年他去繁就简,用笔犀利苍劲,创作出“大石坚硬,立体感强”。效果。尤其擅长画水,有漩涡、湍流之趣。作品有:《万谷松风图》、《清溪隐钓图》、《延寺松风图》、《采薇图》等。
4.李荻
李荻,南宋画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现有作品:《雪树寒鸟图》等
5.朱亚东
朱亚东,男,职业画家,出生于河南郑州。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会员。现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巩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创作山水画、花鸟画,画风古朴自然、清新秀丽。
作品:《春山烟云》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