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旅游资源特点

1.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广东省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东与福建接壤,北与江西、湖南接壤,西与广西接壤,南濒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的雷州半岛与海南省隔琼州海峡相望。

2.全境位于北纬20°13′~25°31′、东经109°39′~117°19′之间。全省土地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87%;其中岛屿面积1592.7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0.89%。

3.全省沿海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759个,居全国第三位。该国仅次于浙江省和福建省。还有露天礁石和干礁石1631个。全省大陆海岸线长3368.1公里,居全国第一。

4.广东省的山脉大多与地质构造走向一致,多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山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山谷和盆地。珠江三角洲平原面积最大,其次是潮汕平原。此外,还有高要、清远、杨村、惠阳等冲积平原。台地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电白-阳江地区和海丰-朝阳地区。

5.广东省属东亚季风区,自北向南属中亚热带、南亚热带、热带气候。是中国光、热、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水旱灾害频发,台风也更加频繁nt。春季低温多雨、秋季寒露风、深秋初春寒潮霜冻也是广东灾害性天气的常见现象。

2.人文地理环境特点:

1. 1978年以来,广东在全国率先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推动经济快速协调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省内经济最发达、市场活力和投资吸引力最强的地区之一。珠三角地区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加工制造业出口基地和全球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区之一。

2.广东文化源远流长,是岭南文化的主体。它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最具特色和活力的房地产之一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地域文化。

3.岭南文化由根文化(即语言认同文化)、百越文化(即本土固有文化)、中原文化(即南迁的中原汉族文化)和海外文化(即传入的外来文化)组成。共四个部分,其内涵丰富多彩。

4.广东文化涵盖岭南建筑、岭南园林、岭南画派、戏曲音乐、工艺美术、民俗节庆、宗教文化、饮食文化、语言文化、华侨文化等诸多内容。从地理上分为广府文化、广东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

5.广东的语言情况比较复杂。除粤北、粤东、粤西外,还有瑶语、壮语、畲语、标准方言和归属不明的汉语方言。老正话、君话、韶州话(粤北话)等。中国流行的三种方言保留了丰富的古代汉语特色,各具特色。广东本土汉语方言粤语(含能古方言)、客家话(含雅方言)、闽语。

2.我国旅游资源特点综述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概括地说就是旅游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般认为,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旅游客源研究包括旅游者概念、旅游条件和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则、旅游流量和旅游需求预测等。

2.旅游资源的研究包括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别、分类等。各类旅游资源的来源、状况、特征、分布格局,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和旅游目的地评价。

3.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包括旅游规划与发展、旅游环境容量、旅游资源保护、旅游交通和旅游线路设计等。

4.旅游的区域影响研究包括旅游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影响。

5.旅游区划研究包括旅游区划的理论基础和分区方案。

6.旅游信息和旅游地图包括旅游信息的编制和传播、旅游地图的特点、类型和功能以及旅游地图的编制。

3.我国旅游资源特色产业

1.石化行业

重点方向:石化行业以石化为主产业集群、精细化工材料、化学工业及精细化工、石油储备基地等4个方向发展。原油、炼油、清洁油品、润滑油等多个产业链;有机原料及合成材料产业链;特种纤维产业链已形成。

2.有色冶金工业重点方向:有色冶金工业重点发展铝冶炼及加工业、碳素及加工业、铁合金及加工业、钢铁及钢材制品工业等4个方向发展。煤炭、发电、电解铝等产业链已形成;炼铁、炼钢、钢材、钢板产业链;电解铝、铝合金板、带、箔、汽车轮毂行业链。

3.装备制造业重点方向: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风电装备产业、汽车及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石化装备集群、自动化信息产业集群、特种装备产业集群等五个方向的发展。形成风电机组、塔筒、风电叶片、风电零部件、成套设备生产的产业链;零部件配套、整车研发、生产、工程机械、汽车产业链等多条产业链

4。能源与新能源产业重点方向:重点发展生物能源、水电产业、火电煤综合利用、热电联产、太阳能光伏光热产业、核电六大方向。形成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液体燃料及生物能源发电工业化海恩;水电开发、电网建设、热电联产、智能电网产业链;核能供热技术推广、成套设备制造及配套产品生产一体化产业链等一批产业链。

5.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方向:重点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航空航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五个方向。已形成网络设备、系统集成等信息网络产业链;人用疫苗及治疗用生物制品产业链;以及航天技术研究中心、研发设计、飞控仪器航天产业链等多个产业链。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6.农业

重点方向:聚焦五个方向:重点农副产品深加工、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创意农业、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发展。形成了玫瑰、百合种植、初加工、深加工的产业链;休闲旅游等现代创意农业产业链;以及红鳟鱼、奶牛养殖、初加工、深加工等多条产业链。

7.现代服务业重点方向:重点发展商务服务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新型服务业、面向民生的公共服务业、面向公众的服务业转型升级向六大方向发展。加快批发业、零售业、餐饮酒店业等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改造升级提升仓储配送业水平,形成现代服务业多种产业链。

8.文化旅游产业重点方向:重点打造标志性旅游节庆品牌、黄河文化旅游、丝路文化、民俗风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等6个发展方向。整合全市旅游节庆资源,打造享誉全国的黄河文化旅游品牌和沿黄经济带;大力发展传媒、出版、演艺等文化产业,规划形成文化旅游各类产业链

4。中国旅游资源特点

一是名山众多。避暑胜地-庐山、革命圣地-井冈山、户外运动天堂-武功山、赏月圣地-明月山、丹霞名山位于——龟峰、道教圣地——龙虎山、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

其次,河流湖泊非常美丽。境内以赣江为骨干,汇聚府河、元河、信江、饶河、秀河等多条水系,注入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

三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名城赣州、中国最著名的瓷都景德镇、中国最美乡村之一的婺源、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白鹿洞书院中国四大名书院之一。

第四个是红色圣地。江西是我们共和国的摇篮、革命圣地。革命圣地——井冈山、中国少先队的诞生地、安源路矿工罢工旧址柯——安源、凭祥,以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所在地——红色首都瑞金。

5.最具中国特色的旅游资源

1.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是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桂林山水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是中国山水的代表。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桂林独特的景观。桂林山水涉及范围广,项目多。

桂林山水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包括山、水、溶洞、石刻等,境内山水风光举世闻名,千百年来享有“桂林”的美誉。山水甲天下”。

2.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太岳。这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介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万公顷。

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可谓是雄伟、雄伟。素有“五山第一”、“五山最长”、五山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3.华山

华山古称“西岳”,俗称“太华山”。它是中国五大名山之一,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中国”与“中国”中的“华”出自华山。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东距120公里西安,省会。南濒秦岭,北眺黄尾山,自古就有“天下第一险山”之称。华山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

4.五台山

五台山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中国十大名山之一。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世界有五处佛教圣地。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北纬38°50'-39°05'、东经113°29'-113°44'之间,总面积592.88平方公里。

5.黄河

黄河是中国北方的一条大河,全长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它是世界第五长河流、中国第二长河流。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支脉察哈斯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青藏高原北部。格子格雅山,巴颜喀拉山的支脉。鲁氏卡日曲起源于海西兴秀月古宗的礼曲。

呈“吉”字形,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到达流入渤海。

6.中国旅游资源有什么特点?

1.旅行可以缓解压力,让你看到更多不一样的事物。旅行可以让你认识不同的人,收获更多的人生经历它可以改变你的心态,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让你拥有独特的生活态度。

2.旅游是人类的一种空间运动,就是到定居地以外的任何地方去体味不同地区的差异。偏远不仅仅指地理位置的差异,更重要的是不同地区造成的旅游资源的差异。

3.旅行是认识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享受地道的美食,发现自己的未知,感受生命的无限可能,最终增长你的见识,提高你自己,丰富你的生活,也是发现和成长。

7.中国旅游资源有什么特点?

1、贵州气候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亚热带地区,云贵高原山坡上。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半部为东南季风区,终年湿润,西半部为东南季风区,终年湿润。地处无明显干湿季的东南季风与干湿​​季明显的西南季风的过渡地带。由于地处低纬度、高海拔、靠近海洋,领土中部升高,向东、南、北三个方向逐渐降低。地处四川盆地、重庆山地、丘陵、广西丘陵之间,山峦纵横,河流纵横。地形蜿蜒曲折,使得地形十分复杂,导致气候复杂多样。虽然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湿润,但山区、河谷的垂直气候变化尤为明显。冬半年,由于秦巴山的阻挡在北方,南方冷空气多绕行两湖盆地从东北方向侵入,常在中西部地区形成静止锋。西部的威宁、盘县经常在前面,所以冬季晴天多。全省中东部地区紧随前线,因此冬季阴雨天气频繁。夏半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东部地区常出现持续晴雨和干旱,而西部地区则频繁出现暴雨。当副热带高压北跳时,雨带也北移。此时,全省旱涝交替。全省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通常为3℃至6℃,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为22℃至25℃。平均年降水量1100-1400毫米,相对湿度常年在70%以上。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暖风,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阴天少日照,湿度大,降雨日数多,季风明显。气候,无霜期长,垂直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的。夏季省内微风多,在森林的自然调节下,凉风习习,再热也不会感到闷热。是全国罕见的亚高原度假胜地。贵州湿度方面,夜间下雨较多(白天晴)。该省的森林对水汽起到了很好的保留作用。夜间降雨后,白天略有蒸发。一般来说,人体最适宜的湿度条件是45%至70%。 %,平均总和贵州的湿度在65%左右,非常适合人们出行,走到哪里都会感觉清爽。据科学研究,当周围气候在18摄氏度到24摄氏度之间,空气湿度在45%到70%之间时,人体感觉最舒适。显然,贵州两者兼而有之,而且持续整个夏天。由于受贵州、云南静止山峰和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影响,贵州夏夜湿润凉爽,白天晴朗多云的天气,大大减少了紫外线的侵入,防止游客被晒伤或晒黑。女性皮肤白皙、水润,而男性皮肤则中等健康。气候资源类型:特区造就了贵州独特宜人的气候。贵州气候从北到南横跨温带和亚热带两大气候带。它可以分为分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四种类型。南亚热带主要分布在贵州南部的罗甸、旺谟和北部的赤水等低热河谷地区。 ≥10℃积温大于6000℃;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10℃;年极端最低气温大于-5℃。中亚热带主要分布在平均气温≥10℃、4500-6000℃的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4-10℃;年极端最低气温-10--5℃。北亚热带主要分布在积温≥10℃和3500-4500℃的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2-4℃;年极端最低气温-20--10℃。暖温带主要分布在西部高海拔地区和梵净等山区山和雷公山。 ≥10℃积温小于3500℃;最冷月平均气温小于2℃;年极端最低气温小于-20℃。气候资源优势:贵州夏无酷暑,春暖秋凉,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夏季,这里是地球同纬度最凉爽的地区之一。优越的气候资源,孕育了贵州绚丽的自然风光,创造了宜人的旅游环境。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39%,山青水秀,风景秀丽,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非常适合旅游休闲度假。春夏季节,全省月降水量在100~150毫米之间。充沛的降水不仅使全省山区溪流泉水不断流淌,日照也发生变化雨水使喀斯特山脉发生变化。更加丰富多彩。气象景观 1)大气中的光现象。光主要指太阳光和月光,包括朝霞、旭日、晚霞、彩虹、光晕、绽放等,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光图像。 2)雨雪景观。在自然降水过程中,可产生云、雾、雨、雪等各种景观。 3)与风有关的气象景观。游客可以通过感官感受它的美。例如“春风柳”、“红枫秋月”、“妙岭松”等会给人一种舒适宜人的感觉。气象类型 1)避暑气候:贵州省避暑旅游区可分为三种类型,即A山型,如梵净山、雷公山、斗蓬山; B湖滨​​型,如威宁草海、红枫山。湖、百花湖; C高原型、如龙里gr阿斯兰没有炎热的夏天,成为避暑胜地。 2)贵州气候夜间多雨,白天晴:6-9月贵州多夜间下雨,白天晴。夜雨有利于休息,晴天便于游览。气象和气候的特点 1)变率和快速变化 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往往是不断变化的。俗话说“山有四时”、“相距不十里也不变”。“同天”都说明了天气、气候的多变性,其快速变化多体现在要素上。例如雾、雨、闪电和光。典型的场景有日出、霞光、日落等,只有抓住时机,游客才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 2)背景和风景气象要素虽然具有直接的观赏价值,但很多时候并不像背景和风景气象要素那么具体和实质性。它们不像地貌,也不像水景、花草树木那样直观、可体验。 ,所以常常成为人们观赏其他风景的背景和借景。此外,气象气候还具有宜景、育景的功能,即在不同的气候和气候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环境。气象气候具有培育风景的功能。 3)节奏和导向 由于气候的年、月周期性变化,旅游活动也随着气候变化而出现淡季和旺季的节律性变化以及客流的走向。例如,在夏季,天气炎热时,该地区的人们会迁移到高原上气温较低的地区;冬天,寒冷地区的人们搬到温暖、阳光充足的地方。这种客流引导模式是气候节律变化的结果。季节 1) 春天 桂的春天周三月至五月,春天来临,树木复苏,鲜花盛开,到处充满生机。春天,光照、气温、降水同时增加,植物茂盛,树木茂盛。尤其是春雨过后,江河湖泊水满了,树木长出了嫩叶,青山滴翠,蓝色倒映在其中。这是人们外出游玩的最佳时机。 2)夏季 贵州夏季为6月至9月,阳光明媚,气候温和宜人。白天日照时间较长,夜间气温温和,日温差较大。 3)贵州的秋季是10月至12月。虽然气温比夏季低,但天气依然很好。省内原生植物为常绿植物,但也引进了许多落叶乔木。色彩斑斓的树叶装点贵州秋天的美景名词4)冬季 贵州的冬季从一月到二月。全省大部分地区气温有所下降,但未出现严寒。现在仍然是旅行的好时机。 。 2、自然资源 贵州是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的省(区、市)之一,资源优势极为突出。尤其是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得天独厚。能源资源丰富。水 能源有多种,包括电力和煤炭。水电与煤炭优势并存,水火相辅相成。水能资源蕴藏量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容量达1683万千瓦,占全国的10%。 4.4%,特别是水位差集中河段较多,开发条件优越。贵州众所周知被誉为“西南煤海”,煤炭资源储量497.28亿吨,居全国第五位,超过南方12个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总和。煤炭不仅储量大,而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为发展火电和实施“西电东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煤化工产业和“煤制油”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资源条件。在推进“西电东送”的疫情之下,电力建设快速发展。截至2005年底,贵州电网统一装机容量达到1324万千瓦,发电量达到786.78亿千瓦时。矿产资源丰富。境内矿产资源种类较多,种类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截至2005年底,全省已发现矿产123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76种。许多储量位居全国前列。排名前列的是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和冶金用矿物。砂岩、饰面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第二位包括磷矿、铝土矿、稀土等;第三位包括镁、锰、镓等;此外,煤炭、锑、黄金、硫铁矿等也具有一定优势,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贵州铝土矿品质好、产量大。是中国三大铝土矿产区之一。铝土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17%。磷矿储量为矿石26.8亿吨,占占全国的40%以上。晶石位居中国第一,储量占全国三分之一;黄金储量23.33万公斤,居全国第十位。是我国又一个新兴的黄金资源基地。生物有很多种。全省野生动物资源有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云豹、金钱豹、白颧、黑鹤、黑颈鹤、秋沙鸭、金雕、白颈鹤等1000多种。肩雕和白尾海雕。 、秃鹤、蟒蛇等14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1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69种,主要有:穿山甲、黑熊、水獭、大果子狸、小果子狸、林麝、红腹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雉锦鸡等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25.7%。植物资源包括森林、草原、农作物品种、药用植物、野生经济植物和珍稀植物六大类。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4.9%,人均森林面积0.16公顷,立木总蓄积达到2.11亿立方米;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珍稀植物有70种,其中银杉、珙桐、秃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喜林芋等4种,占50%该国类似工厂的总数;二级保护植物27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8.9%;三级保护植物39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8.9%。 19.2%。有超过3个全省野生植物资源8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3700余种,占全国中药材品种的80%。 “夜郎无闲草,贵州良药多”。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一。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品质优良的珍稀名贵植物有人参、三尖杉、扇蕨、冬虫夏草、GFDA3、爱那香(天然冰片)6种。另外,天麻、石斛、杜仲、厚朴、乌玉、黄柏、党参、何首乌、胆、芦笋、英花、桔梗、五倍子、半夏、雷丸、南沙参、冰芪子、黄精、灵芝、艾粉等被誉为道地药材。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中,工业植物约600种,主要为工业植物。y 用于纤维和鞣料、芳香油和油脂植物资源;食用植物约500种,主要是维生素、蛋白质、淀粉、油料植物;具有绿化、美化环境、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约有200种;它们具有防污特性 环保植物有40多种。贵州农作物种类丰富,栽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植物等经济作物近600个品种。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主要经济作物为烤烟、油菜籽。主要经济林木有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核桃等。“大方生漆”、“柳马桐油”为贵州著名土特产品。全省饲养主要牲畜品种30余种,优良饲草资源2500余种s。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迷人的自然“公园”。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美丽,景观千姿百态,溶洞景观多姿多彩,野生动物奇葩,还有著名的文化革命遗迹;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举世闻名的黄果树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金蓼、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一串串璀璨的宝石绚丽多彩,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以遵义会议会址、红军第四渡赤水遗址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文化,让人驻足瞻仰、缅怀。悠久灿烂的多民族历史文化,丰富而神秘浓郁的民族风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贵州成为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贵州概况 贵州省简称黔或桂。位于我国西南部。战国时期,楚黔中与切兰、夜郎地区分设楚、黔中郡。秦时设黔中县、项县。汉代设荆州、益州。黔中路始建于唐代。明朝设立贵州布政使。清代设贵州省。现辖3个自治州、3个地区、3个地级市、10个县级市、56个县、11个自治县、2个特区。 50多个市、县和黄果树风景区对公众开放。全省面积17万多平方公里里程表。省会是贵阳。梵净山、荔波茂兰喀斯特林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州经济 贵州有耕地面积超过2800万亩,大部分地区实行一年两熟制。粮食作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三,主要是水稻和玉米;水稻产量约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是油菜籽和烟草。其他经济作物还有棉花、苎麻、甘蔗、甜菜等。该省是我国四大烟叶产区、四大蚕桑产区之一。贵州烤烟以其优良的品质而闻名。全省森林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清水河、独流河、池涌河流域和梵净山区。主产杉木、松树,是重要的杉木产地之一就像在国内一样。锦屏杉闻名全国。主要水果有菠萝、柑橘、苹果等。全省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汞、煤、磷、铝、铅、锌、铁、锑等。传统手工艺品有玉屏笛、岑公的“泗州石砚、民族花边、南瓜壶桶、蜡染、大方漆器,平塘县以崖州陶闻名。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汞、二氧化硅、压电晶体储量居全国第一,磷储量居全国第二。全省86%以上的县有地下煤炭。全国19个土地开发重点区域中,贵州就有两个。一是六盘水—攀西开发区,将带动川、贵、滇三省能源、冶金机械、化工等重工业发展;第二个是乌江流域水电矿产资源开发区,是贵州经济振兴的重要抓手。还有希望。贵州葡萄酒、贵州烟草、军工企业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