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年糕:明清时期盛行于北方。明代万历年间沈邦所著的《万书杂记》中记载,北京郊区宛平县“制扁食,庆元旦,祈长寿”。元旦吃年糕是明清时期流行的,尤其是在南方。明末《帝都风景》卷二记载,正月初一,“日日吃枣糕、年糕”。北方河北嘉靖年间的《魏县志》称,当地吃“蒸羊糕”。年糕寓意一年比一年好。元旦吃年糕,意味着生活越来越好,也意味着日子越来越红火。

2.吃饺子:饺子是过年必吃的食物。他们有e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意为“除夕”。饺子是中国美食的代表。

3.喝屠苏酒。屠苏酒是元旦饮用的一种酒,故又称年酒。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由于酒是在这种屋子里酿造的,所以被称为屠苏酒。在中国为数不多的历史文化名酒中,屠苏酒独具特色,具有无与伦比的文化内涵。

4.吃汤饼:古代用水煮小麦面制品。汤饼就是面条。宋代,元旦流行吃面条等食品。

5.寄贺卡:据相关史料记载,我国明朝天顺年间,贺年片就已经出现在民间。每到元旦,都是辞旧迎新的时刻。亲朋好友送贺年片互相祝福他们新年快乐。明朝时期,有人用二寸宽、三寸长的纸,在上面印上美丽精致的梅花图案,并工整地写上自己的名字和地址,寄给亲朋好友,以表达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