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
火把节6月24-25日大理楚雄石林燃火把、摔跤、斗牛、歌舞
二月初八插花/歌唱节大姚、双江采杜鹃花到处摆放着盛装的男女青年跳着“左足舞”
二月初八米脂节龙树祭祀及石林野餐
二月初八祭龙节景谷跳芦笙
3月2日赛义节
18日大姚赛义
3月28日赶集跳
正月初八至十五虎节双柏县麦田舞蹈

白族
三月街,3月14日至16日,大理物资交流,赛马,赛龙舟,歌舞
饶三岭,4月23日至16日25日,大理山游,祭祖,霸王鞭,八角舞励志
6月25日大理村寨举办火把节,辟邪祈福,祈求丰收
主节日期不定。大理拜“主”,念经唱歌,烧香磕头
唱歌跳舞,游乐,比赛等
七八月初三剑川石宝山歌会,弹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节,1月3日,屏边,永善对歌,芦笙舞,爬花竿

纳西
米拉会/棒棒会丽江赛马农具博览会5 月 15 日
节日的日期各不相同。丽江祈丰收、消灾
骡马大会三月七月牲畜交易
三多节丽江赛马、“阿丽丽”舞、二月初八野餐
七月相会丽江七月中旬大型牲畜交易和对歌

摩梭人
7月25日潮汕节,泸沽湖祭神女,歌舞射箭,结交阿夏

民族传统节日简介

155****9793 : 你好。
岁首:【立春】,又称“大春”。继【春节】之后,正月初七【人间胜利节】。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2月2日【中和节】龙抬头,3月3日【上巳节】,【清明节】,4月8日【浴佛节】,5月5日【端午节】,6月6日【天贲节】。夏至到了,初三吃饺子,初二吃面条,初三吃煎饼鸡蛋。 7月7日【巧巧节】、7月15日【中元节】祭祖、扫墓、盂兰盆节。 8月15日【中秋节tival]和9月9日[重阳节]:爬山,赏菊,种山茱萸。十月初一,我们祭祖、扫墓(10月15日是下元节,所以这些活动提前举行)10月15日是【下元节】。十一月【冬至节】,吃饺子,不吃饺子,耳朵就会冻掉。进入腊月,有【腊八节】和二十三【祖牛祭祀节】。除夕【除夕夜】。
以上均为民间节日,不含3.8妇女节。 5.1 劳动节,6.1 儿童节。 7.1 建党日。 8.1建军节,10.1国庆节。 1.1 元旦。

我国少数民族节日习俗

苗族-节日

游华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举行每年的。抓住。这几天,苗族居住的各县都会竖起花杆,举行盛大的爬花活动。这里不仅是苗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群众开展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苗家男女老少,身着金银,从四面八方来到花竿脚下,打芦苇、打拨浪鼓、跳鼎、打砍刀、斗牛、摔跤、斗画眉、攀爬。花杆。
富宁县部分地区流行“打反击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举行。是苗族青年男女的节日。节日期间,青年男女欢聚在美丽的山坡上。当打屁股开始时,男人们成群结队地冲出来,冲向他们所选择的女孩。一只手当其他男孩离开时,另一只手捂住女孩的脖子,另一只手遮住女孩的眼睛。打她回来。女孩也不甘示弱,笑着挣扎。当他挣脱束缚时,他抓住了年轻人并以自己的方式对待他。整个会场,男人追逐女人,欢快地跳舞。玩累了,男女各找一个地方打本地电话(即用两根竹筒,中间一根长线,各自能听到竹筒里说话或唱歌)。一边),互相倾诉甜言蜜语,结下不解之缘。伴侣。恋爱后,告诉父母,择吉日结婚

傣族:
泼水节:傣新年。傣历6月24日至26日(夏历4月中旬),节日持续三至五天。节日清晨,男女老少,沐浴更衣,前往佛堂拜佛。拜佛的仪式,就是向佛像洒水,洗去灰尘,然后互相泼水,以祛病消灾。后来演变为以泼水为表演的节日。相传,远古时期,有一个火魔,无恶不作,偷走了七个女孩。最小的女孩弄香得知了杀死火妖的秘密:拔出它的头发并将其勒死。恶魔变成一团火球,所到之处都会着火。女孩们立即互相泼水,以扑灭邪火。这个传说成为一种习俗,逐渐成为泼水节。据说这个习俗起源于印度。婆罗门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到河里沐浴,以洗去罪孽。老人不能下河,孩子们就给他们泼水,洗去他们的罪孽。后来传入傣族地区不。

西藏:
雪顿节是西藏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每年藏历7月1日举行,持续四五天。雪顿的藏语音译是“酸奶盛宴”,所以雪顿节被解释为喝酸奶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为以表演藏戏为主,又称“藏戏节”。当时,拉萨市附近的居民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扶老携幼,提着酥油桶,把酥油茶送到罗布林卡。茂密的树荫下拉起了帷幕,绿油油的草坪上铺上了地毯,摆放着瓜果佳肴,人们席地而坐,喝酒聊天,载歌载舞,看藏戏,享受着藏戏的欢乐。节日。下午,各家各户开始互相拜访。主人向客人敬酒三口“歌”准涅塔”(酒礼)并唱出各种不同曲调的酒歌。曲终人散,客人三口将酒喝完。举杯、祝福、笑声久久不息。当晚霞染红天空时红色,人们在暮色中离开罗布林卡。根据佛教规定,僧侣在一定时间内禁止外出。夏季,藏历六月底期限届满,僧侣们离开寺庙前往寺庙。下山,俗人拿酸奶布施,当时纯属宗教活动。

白族:
每年二十五举行三月街端午火把节农历六月初六,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祭祀祖先,通过祭火把、燃火把、玩火把等活动,并跳上火把,我们希望丰收,牲畜繁荣。
节日前夕,全村人都竖起了高约十、二十米的大火把。以松树为杆,用麦秆和松枝绑住,顶上插一面旗子。旗杆由竹竿串联而成,三个纸条制成的升斗,即连续升起三层。每个升起的杯子周围都挂着写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牲畜兴旺等字画的小纸旗。升起的杯子下,有火把、梨、海棠、烟花、灯、彩旗。
火把节中午,人们带着小火把、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先的坟前扫墓、祭奠。小火把点燃后,在坟墓上撒上三把松香,撒完之后,人才可以回家。rch 到达手柄。如果墓地离家较远,就在家祭拜。
太阳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去看火把、赛马。有大人和小孩在赶马。绕火炬跑三圈后,即可驰骋远方。不参加比赛的人会挨家挨户地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看谁的火把精致漂亮。在全村火把全部点燃之前,年轻的妇女们会撑着雨伞,在火把下把刚出生的婴儿转三圈,以辟邪、祈福。
夜幕降临,村里的老人带头向大火祭祀、磕头。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一爬上高高的大火把,一一传递小火把去点燃大火把。刹那间,火柱冲天,鼓声响起一声巨响,鞭炮响彻天空。场面十分壮观。当火把上挂水桶的竹竿被烧毁时,人们争先恐后地去抢从天上飞下来的水桶。抢到的人被视为幸运者,受到众人的祝贺,并被送回家,主人用烟、酒、茶招待众人。抓住明年大火把上的水桶的人会准备它。
火把节的高潮是玩火把。青年男女各高举火炬。看到有人,他就从书包里抓起一把松香粉,撒在火把上。每扔一把,就会散发出耀眼的火焰,伴随着“轰”的一声,火焰向对手燃烧,这就是所谓的“给一把”。白族相信点燃火焰可以消除身上的霉气。于是,他们互相竞争,玩得很开心。放火表演结束后,年轻人会成群结队地手持小火把到田间地头,在火把上撒上松香粉,给谷物穗子进行照光,意在消灭病虫害,确保丰收。
火把节结束时,还有火把舞。午夜时分,狂欢节燃烧的火柴被堆成一堆堆篝火。青年男女纷纷从篝火中来回划过两三趟,祈求火神“消灾除邪”。就看谁能跳得又高又远,直到乐趣耗尽。

白雪节
维吾尔族:
白雪节是每年第一场降雪时举行的娱乐活动。第一场雪过后,几个朋友商量,联名写了一封信封雪。信中首先祝贺收件人初雪到来,家人平安,然后询问受赠人按照冰雪节的习俗举办娱乐晚会,并提出晚会的活动内容。内容请直接将一份送到收件人家中。寄件人应悄悄地将信件放在失主不易找到的地方。使者离开前,如果主人没有发现,将按照信中的要求举办第一次雪会。如果使者被当场抓住,第一场雪会将在使者的家中举行。晚会包括诗歌朗诵、歌唱、舞蹈、音乐表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