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十三五”规划(旅游业“十三五”规划)
一是旅游经济平稳增长。城乡居民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0%左右,旅游总收入增长11%以上,旅游直接投资增长14%以上。到2020年,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元,旅游总投资达到2万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
二是综合效益显着提升。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率达到12%。餐饮、住宿、民航、铁路客运行业综合贡献率达到85%以上,年均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0万人以上。
第三,中国人民的满意度更高。旅游交通更加便利,旅游公共服务更加完善旅游环境更加优美,带薪休假制度加快推进,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文明旅游蔚然成风,旅游环境更加优美,“厕所革命”成效显着。
四是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入境旅游持续增长,出境旅游健康发展,旅游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
2.旅游“十三五”规划的主要任务红色旅游
组织游客开展纪念主题活动
红色旅游主要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以革命和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馆、地标建筑为载体,承载着革命历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的内涵。我们组织接待游客开展主题旅游活动纪念演讲、学习和参观。
为更好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十二五”期间,中央决定拓展红色旅游内容,融合近现代史1840年以来的中国170年来,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活动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文物,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侮、英勇斗争、自力更生的伟大民族精神。 ——完善、充分展现伟大民族精神有选择地纳入红色旅游范围。这将更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和优良传统。
红色旅游是红色人文景观与绿色自然景观相结合,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推动旅游业发展相结合的主题旅游新业态。行业。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点,不仅可以观光、欣赏风景,还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时代精神,使其成为一种文化。
2020年12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消息称,2020年我国红色旅游人次将突破1亿人次。整个“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出游人数将保持稳定增长。在全国国内旅游市场保持11%以上的市场份额。
3.旅游“十三五”规划总体思路和目标2021年2月2日,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贵阳市召开,会议在县以视频方式召开。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省“两会”、全国主任会议精神文化和旅游厅、省委宣传部部长会议总结“十三五”期间和2020年文化和旅游工作,研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思路规划》期间,部署了2021年工作和旅游产业化工作。
4.旅游“十三五”规划教材1.旅游规划要上升为顶层设计。新常态下,旅游业凭借综合带动作用,成为引领消费产业发展、引导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行业80%以上省区市直辖市已将其视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因此,旅游业的发展迫切需要超越传统的职能结构和工作目标,制定国家旅游公共政策、国家行政资源支持和管理政策等符合国家顶层设计的战略措施。 。
2.集体休假的时代即将到来。随着国民财富的不断积累,旅游已成为大众消费品。 “带薪休假”的加速实施,也促使医疗保健、养老、暑假等旅游需求进一步释放。以避寒为特征的休闲度假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这将对经济结构形成复合带动效应,刺激相关政策配套落实。
3.旅游业将走向多产业融合。旅游业是一个跨行业的行业消费结构和多产业融合的综合结构,涉及传统旅游、国家公共政策、交通、商业、农业等行业。旅游景点带来游客聚集,游客聚集形成消费集聚,消费集聚带来产业聚集,最终形成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产业聚集形式和载体。
4.旅游业将与产城融合深度融合。旅游通过“消费转移”,构建了吃、住、游、购等全方位的终端消费经济链;形成了带动地方产业发展的泛网络。旅游产业集群带来了增加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城市品牌等效益;它还带动了周边土地的升值。可见,旅游业提供了五大服务区域发展的支撑:产业、就业、环境、服务、居住,这也决定了它将成为产城融合的最佳选择之一。
过去的旅游地产更注重占据旅游资源、拥有美丽的风景,现在的旅游地产更注重投资价值。有业内人士表示,“投资旅游地产,相当于同时投资了观光旅游和休闲市场。由于旅游地产产品一般距离景区较近,能为顾客提供观光服务,因此旅游地产投资是双向的。我们还鼓励房地产投资进入旅游地产市场。我们感觉风险比较低。”
5、旅游业对扶贫意义重大。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存在一定差距,旅游业恰恰是为落后的群体服务的。寻找区域和发达地区之间平衡的最佳工具。它将人们从经济相对发达、消费能力较强的旅游客源地区转移到旅游产品供给较好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旅游目的地。一秀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例,将城市消费力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动力,为民生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注入血液,实现旅游扶贫。
6. “互联网+”让旅游业进入新局面。旅游是一种移动的生活。互联网与旅游的结合,极大地刺激了旅游业成为生活体验的主渠道,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爆发力。 。互联网时代,旅游传播力大幅提升,形成畅通的传播网络线上和线下。 “互联网+”下的旅游大数据、O2O等资源和理念为旅游产品创新、业务配套调整、全方位精准整合营销、构建完整的客户服务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
7.区域联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京津冀一体化、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四大区域发展战略将对旅游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显着影响。 “十三五”期间旅游发展要抓住区域联盟的机遇,依托互联网、高铁的快速发展,超越以往仅在线路和产品上的合作,走向互联互通、文化融合、品牌合作、资源共享。新阶段真正达到“1+1>2”的效果。
8.旅游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成为重点。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逐渐成为新常态的背景下,旅游的生态效应将得到极大发挥,特别是在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建设中。
5.旅游“十三五”规划乡村旅游发展条件
1.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丰富的农业资源基础。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农业自然资源包括可用于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要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
2.旅游农业的发展需要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农业的发展与当地旅游发展的基础密切相关。旅游发展条件好的地区,如果旅游发展带来大量游客,就会有更多发展旅游农业的机会。在分析区域旅游发展基础时,应重点关注区域旅游的类型、特点、资源组合、资源分布及其所提供的旅游功能,并重点关注区域旅游发展的基础。关注周边旅游资源状况。
3.旅游农业的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市场定位。旅游农业按市场运作,追求回报率。任何旅游产品都应该有市场卖点。从我国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旅游农业的主要客群是那些对农业和乡村生活不熟悉,但又非常感兴趣的城市居民。因此,旅游农业首先应作为城市居民休闲的“后花园”,即市民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开展短期、低成本旅游,作为休闲、娱乐、自我的好去处。 - 培养。
4.发展旅游农业需要明确的区位选择。区位因素与游客数量呈正相关。一个成功的旅游农业园应选择以下地点: F一是城镇化发达,客源市场充足。二是农业基础较好、特色鲜明的特色农业基地。第三,在旅游景点附近,可以利用景区的客源市场,吸引一些游客。四是围绕度假区发展农业度假模式。
6.旅游“十三五”规划主要内容 近年来,我市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绿色发展的主攻方向,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创建全国旅游胜地为目标。 ——区域旅游示范区。以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全国扩大文化消费试点等“五大示范试点”为突破口,深化“三大战略”“四大行动”,现代公共文化水平不断提升硒文化旅游产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显着,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艺术精品不断涌现品牌形象显着凸显,产业融合更加深入,特别是2020年,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全市文化旅游工作主动出击,迎难而上,积极克服不利因素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要求。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在重重困难中保持了领先地位。发展态势稳定。 2020年1月至10月,全市共接收穹顶2833.54万个境外游客和境外游客,同比下降30%;旅游综合收入175.46亿元,同比下降34.3%。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15.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46%,同比下降0.9%。
7.旅游业“十三五”规划摘要2016年12月7日,国务院印发《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总体方针计划”期间。 《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未来五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行动计划。旅游规划历史上首次纳入国家重点专项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要实现四大目标。一是旅游经济平稳增长。到 2020 年,旅游市场总规模将达到67亿元,旅游总投资将达到2万亿元,旅游总收入将达到7万亿元。二是综合效益显着提高。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达到12%以上。三是人民群众满意度更高。 “厕所革命”成效显着。旅游交通更加便捷,旅游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带薪休假制度加快推进,市场秩序明显改善,文明旅游蔚然成风,旅游环境更加优美。四是国际影响力显着提升。入境旅游持续增长,出境旅游健康发展,与发达国家旅游差距明显缩小。
8.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第一批“十三五”之年,我国旅游业发展任务重。笔者认为,重点任务集中在五个方面,包括:
一、完善旅游市场开发方式,促进品质旅游拓展
改进旅游市场开发,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建设优质国际入境市场和国际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包括改善服务环境、加强品牌建设、突出目的地形象宣传;聚焦优质国内旅游体验,形成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旅游信用体系建设、旅游消费能力提升规划等多层次发展规划。关注低收入群体旅游权益,制定全国福利旅游规划;实行中小学生等特殊群体夏令营制度,安排专项经费每年都会支持它。同时,中小学生参加夏令营的费用将从家庭成员所得税中扣除,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参加夏令营提供部分或全额资助。
二、持续优化旅游业结构,积极优化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结构中的地位
旅游业自身结构优化重点在促进优化所有制结构,破除旅游产业集团和链条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进一步简政放权。积极鼓励创业创新,围绕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等重点围绕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等形成更多创业创新企业,推动旅游产业带动作用凸显城乡结构平衡。
优化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主要在于构建科学、客观的旅游统计体系(包括总量统计、投资统计)及增值统计等),有助于了解家庭情况并做出有效决策;全面梳理和强化旅游发展在社会和谐、国际关系、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打造旅游外交项目、旅游和谐项目、旅游文化交流项目等。从深化产业结构分类角度,引导旅游与幸福感创新创业和产品供给升级、旅游新知识推广、旅游与社会疾病治理。
三、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与信息化融合发展
重点旅游与信息化融合,就是会同有关部门围绕互联网技术等方面推动旅游创业创新;推动中国旅游大数据研究中心体系形成,推动全国重点企业和骨干企业旅游大数据研究中心发展。在现有旅游研究院所建设的基础上,在全国部署了多个旅游大数据重点实验厅和省部级旅游大数据研究中心;聚焦大数据时代对旅游发展的新影响,梳理国家旅游局现有法规和市场监管措施,评估原有制度和政策,以适应“十三五”时期技术和市场发展需要。年计划及以后,探索建立旅游电子商务园区;基于o大数据,对游客的体验评价和关注点进行实时跟踪和阶段分析,建立旅游目的地在线口碑评价机制;基于大数据,建立旅游流监测预警系统。
四、扩大旅游开放,加快边境旅游发展
扩大旅游开放,加快边境旅游发展的重点是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围绕战略能力重构和战略能力增量两种不同的境外旅游投资模式,建立我国境外旅游投资服务体系,完善清单和评价指导吸引外资旅游投资的机制;建立边境地区旅游经济特区体系,评估旅游综合实力在内地改革试验区,借鉴自贸区经验,探索设立若干国家级旅游服务贸易特区;加快国内公众免税店体系建设;立足扩大中国出境市场,完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储备更多高层次国际旅游管理人才,加强中国对国际旅游市场的治理,建立新的国际旅游组织,提高在现有国际旅游组织中的主导地位,打造与中国国际旅游市场地位相适应的体系。适应性强的国际旅游发展协调调控能力体系。
要会同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出境旅游统计框架,力争全面科学掌握流量、控制出境旅游统计数据。我国出境旅游的消费、需求、评价等相关信息。这不仅是准确了解我国出境旅游消费需求,也是国家有关部门与相关目的地国家(地区)有效协商,为出境游客获得更好目的地服务的依据。
五、积极推进旅游资源差异化管理
加强旅游资源差异化管理,平衡高附加值旅游产品出口和资源型旅游进口产品,推动可持续发展。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角度,评估我国现有资源的旅游接待能力;从全球资源配置角度评价出境旅游品牌发展的积极作用提升中国入境旅游市场质量,满足中国国内旅游需求。 。
在现行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国家休闲区,平衡资源保护与休闲利用的关系;向公众开放更多国家公园游憩空间,建立国家公园、历史纪念地等多种形式的国家公园管理新模式,完善国家公园制度,突出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国家公园的管辖权;适应高速交通系统的发展、自驾游的兴起以及我国线性旅游资源众多,研究建立国家风景廊道系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