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景区公厕设置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作出本决定。并结合本省实际情况规定。

第二条 本决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农村户厕和公共厕所的改造、建设、维护和管理。

第三条 农村改厕工作应当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规划先行、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长期运行、示范推广、全村推广。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修缮、建设、维护公共建筑。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厕所的管理。

省人民政府负责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完善政策;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负责协调监督、制定配套措施;县级人民政府负责项目实施、资金筹措、推动实施;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由(乡)人民政府负责。

村委会协助做好农村厕所改造的宣传动员、组织协调、施工监督、维护管理等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农村改厕工作协调机制,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科技、教育等手段。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建设、维护和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卫生部门统筹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和住房城乡建设、文化和旅游、开发建设等工作。改革、财政、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各负其责。共同努力改善农村厕所。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村厕所改造工作的宣传力度,鼓励组织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公益性宣传活动,多层次宣传农村厕所改造工作。从各方面加强日常厕所使用与维护、卫生健康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对于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军人的卫生、文明、环保意识。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水平、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等因素,结合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统筹推进规划根据村庄类型,突出乡村特色,体现风土人情,因地制宜编制厕所整治专项规划,明确年度任务,组织开展厕所整治工作。执行。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厕所改造资金纳入本级一般公共预算,统筹相关渠道资金,重点支持厕所改造、新建和后续改造。加强维护和修复,并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利用等。 Fina各级要引导农民主动改善厕所,以奖励代补贴,先建后补。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推动建立政府补贴、用户付费、市场化管理的运维机制。

第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卫生标准建设农村户用厕所,并按照有序推进、整体改善的要求,按时完成农村户用厕所的任务。改善厕所,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第十条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地理、气候、生活习惯等特点确定厕所改造模式。鼓励探索厕所改造新模式。

鼓励农村宅家应该将厕所从街道上搬到家里或房间里。城市污水管网覆盖村庄并设有污水处理设施的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村庄和新建社区,优先使用节水冲水厕所,建立粪便管道集中收集处理系统网络;气候条件适宜的平原地区和浅山区,可以选择使用三格化粪池式、双瓮漏斗式厕所等型号进行改造;在高寒、寒冷缺水地区,可以选择采用粪尿分流、双坑交替厕所等模式进行改造。新建农民住房应当配备卫生厕所。

第十一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场所等公共场所建设农村公共厕所。农村活动中心、中小学、市场以及中心村等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在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村庄、乡村旅游景区按需建设公厕。公共卫生间应当在显着位置设置标志和引导牌。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农村公厕在土地、水、电以及后续运营维护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第十二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村公共厕所的服务标准,鼓励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公共厕所的管理水平。农村公厕实行属地管理,建立规范运行维护机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公共厕所。如果确实有必要的话因村庄改造、道路拓宽等公共利益而拆除的,应当遵循以一换一、就近建设的原则。现有公厕数量和建筑面积不得减少,不得擅自占用、改变公厕用途。

第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推进厕所粪便分散处理、集中处理或者接入污水管网处理,逐步建设适合当地人口的设施。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农村厕所污水集中处理。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粪液、粪渣的集中收集、运输、处理和利用,积极探索经济实用的技术模式。作为粪便施肥和污水达标排放,促进沼气发酵。 、堆肥和有机肥生产等方法,推动农村厕所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通过政策鼓励和财政投入等方式,支持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卫生厕所设备生产企业开发适合农村条件的卫生厕所新技术、新产品。加大厕所建筑材料、除臭杀菌、智能化管理、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研发。加强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组织形式多样的农村卫生厕所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交流活动。

第十五条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县级以上政府和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村厕所改造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厕所设备采购和施工质量的检查指导,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六条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长效管理保护机制。组织开展农村厕所建设和维护相关人员培训,引导当地农民形成社会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服务队伍。鼓励乡(镇)、村设立农业厕所服务站(站),负责厕所维护、管理和维护。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改造、运营、维护的监督检查。建立农村厕所改造信息台账,对农村厕所改造入户信息、工程进度、施工过程、检查情况进行监控。对检查验收全过程进行监督,实现逐村逐户精准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改厕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范围,建立群众监督机制,公开改厕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群众和社会。

第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民投入劳力、物力,积极参与农村厕所改造工作。

村委会要引导和促进村民积极性融入将如厕、文明如厕写入村规民约。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村厕所改造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和奖惩制度,对厕所改造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

第二十条违反本决定,不依法履行职责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对负责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理。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厕所整治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常务委员会。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通过执法检查、代表检查、专题调查等多种方式对农村改厕工作进行监督。

2.旅游景点建立公厕规划

公厕主要建在以下地方:

【商场】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商业街随处可见。商业街可以有效促进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满足人们的购物需求。商场每天人流量很大,包括员工和购物顾客,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

【旅游目的地】近年来,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特别迅速,节假日期间很多旅游景点人满为患。因此,设置公共厕所、景点、游客等是很有必要的。n 旅游胜地。

【车站】车站,包括公交车站,人流量比较大。人们在乘坐公交车,尤其是长途自动公交车或长途火车之前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以上三个地方是使用最广泛的公厕。当然,不仅有这三个地方,还有展览馆、市中心主干道、大型体育设施等。

3。旅游公共卫生间标识牌

为了缓解如厕排队现象,在马桶座上安装了厕所状态屏,显示“有人”或“无人”。马桶座有人或无人的指示牌上,绿色显示为“不可用”。人,红色的是有人的,由各个厕所的门锁控制。当厕所不使用时,显示屏显示绿色。当有人进入厕所并锁上门时,显示屏会变成红色。马桶座被占用d或者是无人的最大的牌子,好处是人们一眼就能看到,不用一一敲门询问,节省了时间。根据显示屏上的信息,更容易掌握排队时间,决定是排队还是选择离开最近的厕所。

4、旅游景区公厕建设标准

1.景区内每个厕所应有专人负责随时清洁。

2.人员聚集的场所应当设置残疾人卫生间,配备合适的设备。

3.公共厕所排水沟应畅通,地面保持清洁,无污渍、水渍、纸屑。

4.公共厕所的门窗每天开放前清洁一次,确保无蜘蛛网、灰尘堆积。

5.厕所应定期清洗,确保干净无污垢,卫生纸篮应及时冲水,并每天至少疏通一次

6。公共厕所每天应喷洒消毒剂、除臭剂或空气净化剂,确保无蚊蝇、无异味。

7.经常检查公共厕所的门、窗、水箱、洗手盆、冲水阀等。器具、设备如有故障,应立即修理。

5.旅游景点公厕设计规范

我从实践经验讲,比如城市车站、高铁站、男厕所有20多个蹲坑。残疾人蹲坑和小便池大约有两个,所以男厕所一般不会出现人群拥挤的情况。县站明显小一些,一般十个左右,再加上专门为残疾人准备的蹲坑。 ,一般小便器都比较长,卫生,可以用跑步冲走随时供水。

6、景区设有旅游公厕。头陀岭位于南京市宣武区紫金山主峰西侧,海拔425米。是紫金山第二大旅游厕所。第二个高峰。因古时岭上有头陀寺而得名。 1993年辟为头陀岭风景区,包括山霄阁、白云阁、六极洞、潭琴石、白云泉、黑龙潭、太子岩、人人泉等主要景点。山脊巨石巨石,山峰险峻。是从高处欣赏金陵湖光山色的绝佳场所。紫金山观光索道终点站位于此处

7、景区公厕规格

1. 3A级厕所

男女马桶座比例为2:3,即:(男小便池+男马桶座):女厕座比例不能大于2:3。考虑到女厕的拥挤,女厕座的比例是一定的。高于男性,此项一票否决;

建筑面积大于80平方米;

管理用房大于6平方米;

工具间大于1.5平米;

第三卫生间大于6.5平米;其功能包括残疾人卫生间、母婴室等,国家标准有详细清单

儿童马桶座圈、小便等。

每个马桶至少应有1个抗菌扶手; 2 个衣帽钩; 2个厕纸盒;以及架子(也在小便池上方)

5-8人座的洗脸盆应配备2个以上。男女儿童可单独配备洗脸盆。

二. 2A级厕所

男女马桶座比例为2:3,即:(男小便器+男马桶座):男、女马桶座的比例f 女厕位比例不能大于2:3,考虑到女厕拥挤,所以女厕位比例必须高于男厕位比例,该项目一票否决;

2.建筑面积大于60平方米;

3.管理用房大于5平方米;

4.工具间大于1.2平方米;

5.第三卫生间大于6.5平方米;其功能包括残疾人卫生间、母婴室等。国家标准有详细清单

6。儿童马桶座、小便、儿童洗手等

7.每个马桶座圈至少有1个抗菌扶手; 2个衣钩; 2个厕纸盒;一个架子(也在小便池上方)

8。 5-8人用的洗手盆应在2个以上。男性和女性可以分开。儿童洗手盆

3. 1A级旅游公厕

1.男女马桶座圈比例为2:3、即:(男小便池+男马桶座):女马桶座的比例不能大于2:3,考虑到女厕所的拥挤情况,所以女马桶座的比例必须高于男厕所。此项目必须一票否决;

2.建筑面积小于60平方米;

3.管理用房大于4平方米;

4.工具间大于1平方米;

5.第三卫生间面积大于6.5平方米;其功能包括残疾人卫生间、母婴室等。国家标准有详细清单

6.儿童马桶座、小便、儿童洗手等。

7.每个马桶座圈至少有1个抗菌扶手; 2个衣钩; 2个厕纸盒; 1个架子(小便池)也在上面)

8。 5-8人用的洗手盆应在2个以上。男女儿童可以有独立的洗脸盆。

8.旅游公厕管理体系标志

旅游景区卫生管理具有以下七个特点。

1、景区内路面:平整、干净卫生,无积水、纸屑、枯叶、瓜皮等杂物,路面畅通无阻。

2、景区内公共财产干净整洁,无异物、灰尘、蜘蛛网、昆虫,桌椅摆放整齐。

3.各景区垃圾桶干净、美观、无污渍、无异味。

4.公共卫生间应做到六无、六洁、三好:

六无:(1)无痰、粘液、纸屑(2)无堵塞( 3)无污垢(4)地面无污泥、水(5)无蛆虫、苍蝇、异味(6)无灰尘、蜘蛛网

六大清洁:(1)清洁墙壁、门和窗户(2)隔断干净,无损坏(3)马桶干净(4)地板、立面干净(5)蹲位干净(6)公厕周边干净

三好:(1)公厕标识,男女标识完好(2)公厕水电设备齐全(三)公厕挡板、挡土墙完好

5、景区内所有人员要强化环境卫生意识,以身作则,不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如发现有破坏景区环境卫生的行为,应大胆劝阻。

6、景区保洁人员应按要求每天清扫,有垃圾及时清除;人流量较大时,应加强清洁力度,时刻保持地面清洁、无积水。

7旅游从业人员应当文明举止,使用规范语言,提供符合标准要求的服务质量。

9.旅游公厕管理

(一)按建筑形式分类

城市公厕按建筑形式可分为独立式、附属式、移动式三种类型。按建设基准分类,可分为地上和地下两类。

1.独立公厕

独立公厕是指建筑结构与其他建筑结构不相关,在城市道路、广场、绿地、文体设施、车站、码头、住宅区附近独立修建的公厕。区域等。在这些地方或经过这些地方向公众提供厕所服务。由于历史原因,人们对公厕的形象和卫生状况存在片面的认识。公厕远离其他建筑,单独建在不显眼的地方。因此,我国的公厕大部分都是独立公厕。 abo的会计80%-90%。

由于独立公厕与其他建筑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往往可以结合周边建筑环境和所在地的人文环境,设计成个性鲜明的建筑小品,丰富公厕的选址。建筑环境和文化内涵成为与城市面貌相协调的建筑音符。独立公厕在管理操作方面相对方便,如从化粪池抽粪等,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适合建设在城市广场、城市绿地、城市主干道、城市旅游景点附近等。

2.附属公厕

附属公厕是指公厕的建筑结构与其他主体建筑结构属于同一整体,公厕建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附属于主楼的建筑。公厕可通过与主楼分开的门进入,且独立于主楼使用者的出入。例如,公厕附设在住宅楼的底层,公厕的入口与住宅楼的入口是分开的。也可通过与主楼同一门进出。如果公厕附设在商场、酒店大楼等处,可以组织人流通过主体建筑的门厅、通道等进入公厕,为公众提供便捷服务。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市政建设和城市改造步伐和强度加快,包括城市公厕在内的许多城市建筑在大规模市政建设和改造过程中被拆除。城市转型。在程序中随着城市改造的推进,由于城市土地价值的重新定位,原本独立建设的公厕很难在同一地点得到恢复。因此,公厕与其他建筑合并建设,成为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满足公厕布局要求的好办法。此外,公厕建设、管理和卫生水平不断提高。附属公厕技术成熟,在城市公厕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些业主,例如商场经营者,愿意增设公厕设施,以改善商场服务设施,吸引更多顾客。因此,附属公厕正在成为我国城市公厕建设的发展方向。

附属公共厕所适合缺点繁忙商业街等用地紧张、人流量大的场所的施工。可建于大型商场、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公共建筑内。服务对象和路人使用的公厕,公厕的规划和布局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3.移动公厕

移动公厕是指将公厕建筑可以重复、更加便捷地移动到需要安装的地点,为公众提供如厕服务的设施。由于一些地点受地形条件限制,没有商场等可以附设公厕的建筑,公厕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迫切需要占地面积更小、流动性更大的公厕为公众提供服务。一些大型户外娱乐活动和体育赛事呈现增多趋势唱响潮流。这些活动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人群,然后又恢复正常。也迫切需要能够满足期间需求的公共厕所设施。于是,移动公厕应运而生。移动公厕占地面积小,一般在5-10平方米左右,机动性强,可重复利用,减少拆除造成的浪费。它们非常适合在受地形条件和基于时间的服务需求的地方使用。

根据车身尺寸和移动频率,移动公厕可分为整体吊装式、整体运输式、自动力行走式和无动力牵引行走式等几类。整体吊装式可相对固定安装在所需位置,适用于受地形条件限制、占地面积较小的场所,如商业街、主干道两侧、街道空地等。整体运输类型可以人工搬运,也可以手推车搬运。步行式是由机动车辆改装而来,可以更方便地自行驾驶或牵引到任何地点。机动性很强,适合大型户外娱乐活动和运动。用于活动、聚会等对时间要求敏感的场所。

4.地面和地下公厕

大多数城市公厕都建在地面上,但建在地下的公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地下公厕。从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来看,服务水平不亚于地面公厕,为广大游览天安门广场的游客提供良好的如厕服务。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解决厕所问题地铁、地下商场等地下公共设施的顾客问题已提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地下公厕建设成为城市公厕亟待突破的空白点之一。首先,需要人们不断的研究和实践。

(二)按建筑结构分类

公共卫生间按建筑结构分类。分为砖混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砖木结构,结构简单。

砖混公厕采用钢筋混凝土和砖石材料建造。其特点是结构坚固、取材方便。是目前公共厕所普遍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钢结构公厕以钢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它们的特点是结构轻巧,适合当地基条件、荷载要求有限且工程进度要求严格时使用该表。然而,成本相对昂贵。木结构公厕在我国南方气候炎热的城市和一些旅游区普遍采用。它们结构简单、实用。公厕多为砖木结构、结构简单,是历史悠久的公厕建筑。在一些中小城市,它们仍然存在。随着城市改造和公厕改造的不断深入,它们正逐渐被淘汰。

10.旅游景区公厕设置要求

1.爱国卫生组织管理

1.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要领导重视并亲自抓落实。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城市创建活动。

3.市、区爱国卫生协会办事处具有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编制、人员、经费和工作条件。街道办事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社区(居委会)等基层单位配备兼职爱国卫生员。

5.本市有爱国卫生工作的法规或规范性文件。

6.有关部门认真处理公共卫生投诉,公众对全市卫生状况满意率≥90%。

2.健康教育

1.全市各级健康教育机构健全,人员、经费充足,能够承担健康教育工作。e 由业务和技术指导中心负责。

2.城郊所有中小学均开设健康教育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80%; 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3%。中专、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

3.各级医院可采取多种形式对患者及家属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住院患者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80%。

4.社区可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70%。

5.各行业可结合本单位特点开展职业卫生、疾病预防、保健等方面相关健康教育活动,从业人员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80%。

6.各市、区新闻媒体均设有健康教育栏目,能将健康防病工作与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健康热点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 、为卫生城市创建活动提供正确的舆论引导。

7.机场、车站、航站楼、广场等大型公共场所设置的电子屏和公益广告,含有卫生防疫宣传和健康教育内容。

8.继续开展控烟工作。公共场所无吸烟标志,无烟品o 城市建成区的广告。

3.市容环境卫生

1.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各级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经费落实。

2.各级政府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当地发展需要,编制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3.市容和环境卫生符合《市容标准》要求。主、次城市主干道、小巷路面光滑,下水道无垃圾堵塞现象;主要街道两旁的建筑干净漂亮,没有随意张贴、摆摊的现象。广告、牌匾设置标准化。住宅楼阳台顶板不得乱放、乱放。挂衣服等现象;落实沿街单位“门前三包”等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度,车辆停放整齐;垃圾箱等垃圾收集容器配备齐全,无乱扔垃圾现象;城市无卫生死角,街巷普遍硬化,无废墟、乱建、垃圾土裸露、非法饲养畜禽等现象;城市亮化美化,照明设施完好,街道亮丽战斗率≥98%。

4.落实建成区保洁保洁制度。生活垃圾应每天清理。主要街道保洁时间不少于12小时。一般街道保洁时间不应少于8小时。道路应采用机械化清洗或高压冲洗。 ≥20%,垃圾、粪便收运全密封。

5.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场的建设、管理和污染防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城市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80%。

6.生活垃圾中转站、公厕等环卫设施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布局合理、数量充足、管理规范。其中,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厕所符合《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和《城市公共厕所规范与设计》的要求,包括城市主次干道、人流密集道路、首末公交车站、客车运输。车站、火车站、机场、码头、旅游景区设置的公共厕所不得低于二类标准。

7.农副产品市场规范管理。产品分排返回市场,摊位摆放整齐,不占用人流。员工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卫生管理和保洁人员,卫生设施齐全。排水设施齐全,公厕、垃圾站建设符合卫生要求;食品摊点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市场设置了“集贸市场”;严格控制活禽销售,有活禽销售。市场设置了相对独立的区域,废物(水)处理和消毒设施齐全。实行隔离屠宰,保持环境干净卫生。全市无违禁野生动物销售。

8、施工现场管理符合《施工现场环境卫生标准》要求,施工现场设置的隔离护栏规范,高度不低于

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绿地率≥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0。城市河流、湖泊等水面清洁,无漂浮垃圾;岸坡清洁,无垃圾杂物。

四、环境保护

1、年度API指数<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70%,所有考核监测均在地级及以上城市g点采用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县级城市至少有2个监测点采用空气自动监测系统。

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环境监测站定期对饮用水源进行监测,每年监测6次,每隔一个月监测一次。 113个国家环保重点城市每月监测14项指标。未每隔一个月监测一次且未监测的指标将被视为不合格。所有在用水源均需监测,备用水源不监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是指从城市地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获取的水。地表水源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水质合格地下水源地质量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标准水量占取水总量的百分比。

3、防烟区覆盖率≥ 9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已建成的烟尘控制区面积之和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百分比。

4、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5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是指城镇生活污水经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量的百分比。二级及以上且占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达到排放标准的。

5、区域环境噪声平均≤60dB(A),检测到的等效声级的算术平均值通过城市建成区环境噪声网格认证s。

6.近三年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损害事故。特别污染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死亡、中毒、饮用水源中断、供水厂停产、农副产品大面积停产或者大幅减产等事故。(经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部门)

5.公共场所卫生和饮水

1.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卫生监督、监测和技术指导规范、信息齐全。

2.经营单位具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健全的健康管理制度,有专(兼职)健康管理人员;员工持有有效健康证和健康知识培训证书,“五病”转移率100%;室内外各类公共场所门口环境干净整洁,清洁、消毒、通风等各项卫生措施均得到落实,从业人员操作标准、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小卫生间、小美容院、小歌舞厅、小酒店、小网吧等都要满足卫生要求。

4.水厂、二次供水设施管理规范,公司及卫生监督机构监督检测数据齐全。水厂、管网及二级公用设施水质符合《城镇公共水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