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七大传统节日是什么?
我国的七个传统节日是: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农历,俗称“过年”。春节的由来,在我国已有四千年左右的历史。它是我国最热闹、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直到南北朝以后才改为春节。在一年的末尾,一般指整个春天,当大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视之为新的一年的开始。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农历改为公历后,正月初一农历正月被定为春节。直到S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因此,很多人仍称春节为农历新年。)
正月十五: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籍中,这一天被称为“上元”,它的夜晚被称为“元夜”、“元夕”或“元夕”。元宵节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因元宵节有放灯、看灯的习俗,所以民间又称“元宵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习俗,中国古代历法与月相密切相关。每月初一,人们迎来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这一天当然被视为吉祥的日子。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就被定为祭祀天帝、祈福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为“上元”,将七月十五称为“中元”。十月十五日称为“夏元”。最晚在南北朝初期,三元节是举行隆重仪式的日子。元三朝中,上元节最受重视。后来中元、夏元朝的庆祝活动逐渐废除,上元则长存不衰。)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活动)节日,是祭祖、扫墓的日子坟墓。扫墓俗称扫墓。这是一种祭祀死者的活动。大多数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时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带酒、食物、水果、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在亲人的坟墓前供奉食物,然后把纸钱烧掉,换新的。坟上铺上土,折几根青枝插在坟上,然后磕头祭拜,最后吃完酒菜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云:“清明时大雨,路上行人欲死,请问酒家在哪里?牧童指杏花村。”描述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原名“端午”,“端午”是开始的意思。“五”与“午”谐音,常用。是中国古老的节日。中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
在遭到诽谤和流放后,他亲眼目睹了楚国政治日趋腐败,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也无力挽救危亡国家。于是,他投汨罗江,为国捐躯。从此,人们为祖国的命运而奋斗。鱼虾吃尸体,和糯米一起吃。用面粉揉成的各种形状的煎饼被扔了出去。进入河中心,后来成为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源头。这种习俗流传到了国外。)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日
(农历七月初七夜ar月被称为“中国情人节”。据中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这一夜在天河鹊桥相会。这天晚上,妇女们会向维加穿针线,乞求技艺。所谓乞讨,就是在月光下,在织女星面前用彩线穿针。如果能穿过七个大小不同的针眼,那就算是“本事”了。农谚说:“七月初七晴朗,磨镰收稻”。这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正值仲秋,故称“中秋节”。夜晚,月圆香浓,老人们把它视为团圆的象征。他们应该准备各种水果和熟食来赏月。中秋节也吃月饼。相传元朝末年,人们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将暴乱的日期写在纸上,放入月饼馅料中,偷偷地传给每个人。其他并呼吁大家。 8月15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发动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的腐朽统治。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在中国古代,九为阳,9月9日为农历正月初九,故又称“重阳节”。东汉桓英,汝南人,听费长芳告诉他9月9日汝南将有大灾难。他赶紧叫家人缝了一个小代,用山茱萸填满,绑在手臂上,爬上高山,喝菊花酒。 ,寻求庇护。这天,桓景一家爬山,晚上才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都死了。从此,民间习俗有了制作山茱萸代用品、喝菊花酒、举办庙会、重阳节爬山等。由于“糕”与“糕”同音,所以重阳节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唐代诗人王维在《9月9日忆山东兄弟》中有诗云:“独我异乡异客,每逢佳节,更思念亲人,知远方”。兄弟登高处,其中一人必遍植山茱萸树。”它重新勾勒出当时的风俗习惯。因这首诗的感情真挚,至今仍广为流传。)
此外,还有寒食节(清明前一天)、9月9日重阳节、腊八节等。腊八节、农历11月22日冬至节、12月30日除夕夜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008年的传统节日中,除春节外,又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