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红色旅游规划纲要(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纲要)
如果行程代码有星级,理论上可以去其他地方。
由于行程代码上的城市名称带有*(星号),表示您过去14天内去过的城市目前存在中风险或高风险地区,但这并不并不意味着您实际上访问过这些中风险和高风险区域。行程代码不会将包含中风险和高风险区域的城市名称标记为红色,而是将在城市名称后面的括号中包含中风险和高风险区域。
以上备注仅供旅游参考,与健康状况无关。具体管控政策请以当地联防联控机制为准。建议: 1虽然带星号的绿色出行码基本不会影响出行,但仍建议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以及非必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的出行。 2.如果外出,要做一次核酸检测提前进行id检测并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同时,确保体温正常,做好个人防疫工作。提前向目的地做好防疫报告。
2.最新版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纲要1979年,中共陕西省委决定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南郑纪念馆。也是陕南川陕革命根据地唯一的纪念馆。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始建于1980年5月,原址在南郑县城关镇南大街。 1990年迁至南湖中心岛上。 2006年迁至南郑县红寺湖风景区。南郑县人民为南郑县的建立、巩固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陕西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是全国百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之一。位于汉中市西南25公里处的国家水利风景区红寺湖风景区。占地150亩,建筑面积5240平方米。
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
建馆背景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革命的主力军。 1932年12月,徐向前率领的红四军从湖北、河南战略转移到安徽根据地,突破重围。陕西入川后,在川陕边区党组织和川东游击队的配合下创建。以南江、同江、巴中为中心,覆盖23个县级政府,约6个县级政府。人口一百万,红四方面军扩大到五个军,八万多人。 1933年,中共川陕省委员会和省苏维埃政府成立。毛泽东同志称其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领土”。南郑地下党组织积极配合红军主力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建立了洪江县、北县两个县级苏维埃政治组织。境内留有中共陕南特委旧址、陕南军委旧址(陈小平故居)、北坝等。洪江公司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石标语群中涌现出陈小平、陈千伦等一批革命英雄以及陕南战役中奇袭猫儿洞、攻占蟒滩等战役遗址。南郑县人民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革命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
馆内展览
纪念馆内展示了红四方面军过程中的著名战役军队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交通线的创建与活动;
红25军、红29军、红二方面军、第359旅、巴山游击队等汉中战斗情况;汉中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事件、文物; 1920年代以来汉中地方革命武装斗争事件介绍到汉中解放,以及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爱国主义教育广场展示川陕革命将领和英雄半身像、重大事件浮雕和雕塑群。景区内矗立着另一座雄伟、庄严、肃穆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战士纪念碑。馆内陈列分为五个部分:
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
一是徐向前、李先念等革命前辈共书写了博物馆的 19 块铭文和诗歌;
二、中代陕南地下组织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文物;
三、巴山游击队、红军活动史料。二十九军、红色交通线;
四、革命英雄生平事迹介绍;
五、碑帖拓片红四军在北坝保存。
现状
2006年迁至南郑县红寺湖风景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景区基础设施项目
基础设施项目属于《2005-2007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项目,是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2006年省、市、县重点建设项目。由南郑县旅游局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金秋领衔,中国西北建筑设计院华夏研究院设计,主要包括展览馆、爱国主义教育广场、有停车场、水、电、路、绿化等配套服务设施,占地150亩,总建筑面积18600平方米总投资2124.023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1590万元)。工程计划建设期一年,将于2007年6月全面竣工。
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
场地设施
p>
纪念馆位于汉中红寺湖风景区入口处。是整个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色经典景区之一。该子项目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部分。
该项目由主体建筑“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陈列馆、爱国教育广场、停车场及水、电、道路、绿化等配套服务设施组成。纪念馆采用大地艺术的表现手法。 ,将纪念馆的主题建筑与红寺湖美丽的自然风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项目主要仅包括:
汉中市新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一座,其中5600平方米,其中纪念馆一座4200平方米,文物数据库一座1400平方米;
新建一座5000平方米爱国主义广场;
新建的红寺湖风景区建有步行道5.9公里,停车场8000平方米,还有供水、供电、排水、垃圾处理等设施。一套工程,2007年竣工。
纪念馆建成后,主要用于收集和保护散落在各地濒临灭绝的革命历史文物,展示全面展示川陕苏区革命历史,成为弘扬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基地。南方红色旅游中心辐射南郑、西乡、镇巴、宁强、洋县5个红色旅游区。纪念馆落成后建成后,成为弘扬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陕南红色旅游中心,打通陕川北“红色交通线”、汉中至四川旅游环的红色旅游网络、重庆、延安。推动汉中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建设意义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全国第二大苏区。汉中是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川陕苏区至中共中央的“红色交通线”,在传递情报、转运伤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及运输武器和弹药。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及时保护修复西川遗址、遗物等重要文物陕西革命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将汉中独特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与靴子文化和历史文物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陕南独特的旅游品牌,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革命老区人民快速脱贫致富。红四、二方面军和红二十五、二十九军曾在此活动数年。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汉中生活、奋斗过。与此同时,著名的汉中至川北“红色交通线”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汉中市有革命遗址遗址1800多处,珍贵革命历史文物近2万件。它有大学发展红色旅游优势明显。
3. 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纲要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碑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涵,以现代旅游为基本形式,组织接待旅游。让游客参观、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长阅历的旅游活动,是红色革命精神和现代旅游经济的结晶。自1999年我省提出“红色旅游”概念以来,红色旅游在全省蓬勃发展,成为国内旅游的新亮点和重要增长点。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把我省红色旅游打造成震撼品牌,把红色旅游活动推向高潮,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使其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红色旅游快速健康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特制定本纲要。
1.意义
发展红色旅游不仅是打造中国特色旅游品牌、繁荣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战略工程,还是体现时代精神的重要表现方式。
(一)红色旅游是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实现了三个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需求;实现了传统教育与现代休闲方式的有机融合。将教育与娱乐、教育相结合,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弘扬政治内容,运用市场手段,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能够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形式。
(二)红色旅游是培养“红色”下一代的重要课堂。加强未成年人教育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任务。旅游是青少年普遍喜欢参与的时尚、文化、高层次生活消费活动,具有较强的学习和教育功能。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可以把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革命精神以旅游的形式传递给广大青少年,是潜移默化、有效的。
(3)红色旅游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南。发展红色旅游,实现红、绿、古旅游资源相互融合、区域旅游线路互联互通、城乡旅游市场联动、国内外游客互流,实现区域间经济效益再分配,符合科学发展观,能够促进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际的协调。
(四)红色旅游是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重要引领。革命老区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大部分仍处于落后状态。经济、社会比较落后。发展红色旅游,就是依托自身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培育革命老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这是一项重大扶贫工程。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革命老区打破封闭结构,加快开发开放;把扶贫与智力支持结合起来,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态环境,再造美丽山河。
(五)红色旅游是展示我省新形象的重要窗口。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发展红色旅游是弘扬红色文化、彰显革命精神、展示新风貌、提升整体形象的重要窗口。目前,我省正在广泛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开展“弘扬井冈精神,振兴美丽江西”主题教育活动。发展红色旅游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江西浓郁的红色文化,还能向世界展示江西新的时代风貌。
(六)红色旅游是我省建设“旅游休闲后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江西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居民旅游休闲后花园”,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发展红色旅游,加快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完善红色旅游产品,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是我省旅游产业的最大亮点和新增长点,并将以此带动绿色古玩旅游和红色旅游发展。推动旅游业全面发展 让江西成为旅游休闲后花园尽快辐射东南沿海乃至全国及海外
4。国家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红色旅游主要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所形成的纪念地、地标建筑为载体,他们以历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游客开展纪念、学习、参观等主题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点不仅可以观光、欣赏风景,还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革命新精神。时代,并使其成为一种文化。
主要红色旅游景点有: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马可波罗大桥、宛平城、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李大钊烈士陵园、顺义区焦庄湖地道战址纪念馆;唐山市乐亭县李大钊故居暨纪念馆;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盘山烈士陵园。
5.国家红色旅游计划我的观点是从种植业入手,也准备生态循环链,发展农家乐、旅游业,纯天然无污染的产品供游客采摘,实现农民增收。收入。同时,生态循环发展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
一是从村里现有的宝贵资源入手,如:历史文物古刹、非物质文化遗产、红烈士陵园、战役指挥部等。在村庄规划和规划上寻找突破。三是种养殖业创新突破。四是坚持市场导向为主体。
6. 《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游学根据地域特点、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各学科教学内容需求而定。学校通过集体出行、集中食宿等方式组织学生走出校园。 ,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对自然和文化的亲近,在不同于平常生活的生活中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德的体验。
游学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新方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客栈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印发《国家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 《全国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全国发布。纲要提出了“逐步推广中小学生游学”的思路。此前,我国不少地区都尝试开展游学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学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有着明显的不同。 “旅游”重在玩,“游学”重在“研”和“学”,也就是说,学生游不是简单的“游”,学生需要注重走进现实,走进自然,在“旅行”过程中探索自然,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走出去阅读书本,了解国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现实中学到的知识要丰富得多,比书本上的知识更现实、更具体,所以我们不仅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此次游学主题:
1.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主题
我们的革命先辈在近代斗争中顽强拼搏,展现了民族革命精神,留下了许多革命遗迹。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可以结合游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特点和教育培养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爱国主义教育等专题游学等各类学习教育活动,能够继承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2.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主题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博大精深、魅力无穷,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学校在游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人文资源,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树立民族自信心。时机成熟时,还可以与市内外、省内、国内外的友好学校进行交流、参观,让学生体会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
3.祖国和国家的大好河山、省份和乡愁主题
祖国幅员辽阔,各地风光各异,风土人情更是千姿百态。 D在游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当地的地貌特征、动物、植物、生态环境、风土人情等方面去了解和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解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
4.科技与国防主题
科技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个人都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在科研活动中,可以通过考察科技馆、天文馆、航天博物馆、现代工农业等,探索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应用,了解其工作原理,加深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将它们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探索国防知识dge,包括国防、军事训练等方面的科学技术应用。
5.社会生活主题
p>深入社会生活学习探索,深入社会,了解不同社会分工,对交通、卫生、食品、就业等进行考察,体验巨大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增强社会角色体验,了解各个社会角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6.体能发展训练主题
我们要的发展是“德、智、体、美”、“劳”,其中“体”不可忽视。以提高学生体质为目的的游学活动可以去野外,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训练体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地理知识和急救护理知识,培养学生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d 锻炼他们的意志和品质。
游学的主题可以有很多,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发游学课程,可以有地方特色、有实际教育意义、有实际操作性的课程。发达。
7. 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1.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布局
近10年来,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进行了专门部署,中央文件主要有两个:一是2009年的《指导意见》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通知》;另一份是2017年《国家发改委《“十三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涉及文化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旅游分布近10年,除2012年外,每年均纳入相关政策。
2.旅游有“热点”,关键在“文化”
1.文旅融合的核心理念是:“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灵魂。这是近10年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政策的核心理念和思路。打造旅游品牌,创新旅游产品,培育旅游消费热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老年旅游旅游等,任何一个发展创新领域,涉及到旅游品质、品牌、消费、特色、个性化、差异化等,这个核心概念贯穿其中,并分别提出建设内容,当然,这里的“文化”指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而不仅仅是文化资源。
2.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和实践活动为支撑,培育体验旅游、游学旅游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支持旅游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数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演艺旅游,推动现场旅游演出发展,打造传统节庆旅游品牌。推进“多彩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重点建设一批民族特色村镇。 (《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3.培育文化旅游消费新热点
1.大平台带动旅游消费。利用大型国际展览、重要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以赛事为平台,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 (《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2.扩大旅游购物消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品牌。传承和弘扬老字号。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商业街区,鼓励特色餐饮、主题酒店发展。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3.积极培育国际消费市场。依托中心城市和重要旅游目的地,培育全球旅游消费者的国际消费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城市运用市场手段利用购物节、旅游节、影视节、动漫节等活动以丁季、时装周等为载体,提高各类国际文体会展活动质量和水平,鼓励与周边国家(地区)合作,共同开发国际旅游线路,带动文化、娱乐、旅游等消费。运动的。 (《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66号)
四.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品质
1.旅游演艺。鼓励专业艺术院校与重点旅游目的地合作创作特色鲜明、艺术水准较高的专题演出。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2.节庆和会展旅游。充分发挥麸皮发挥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效应,组织开展群众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活动。 (同上)
3.文化和遗产旅游。科学利用传统村落、文物古迹、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美术馆、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旅游。 (同上)
4.文化体验旅游。推动戏剧、演艺、游艺、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开展文化体验旅游。 (同上)
5.娱乐产业。推广“景区+游乐”、“景区+剧场”、“景区+演艺”等景区娱乐模式。支持高新技术旅游娱乐企业发展。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血红游乐品牌有序推进,推动本土主题游乐企业集团化、国际化发展。完善主题公园旅游功能,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品质优良、信誉良好的品牌主题公园。 (《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5.建设文化旅游新功能区
1.培育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依托跨区域自然景观和齐全的区域文化单元,培育一批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共20个),打造特色鲜明、品牌突出的区域旅游发展增长极。 (《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打造国家品质旅游带。重点打造丝绸之路旅游带、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黄河旅游带中华文明旅游带、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带、京杭运河文化旅游带、长征红色记忆旅游带、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带、青藏铁路旅游带,共有10个国家精品旅游带旅游带,包括藏羌文化旅游带、茶马古道生态文化旅游带。 (《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6.红色旅游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形式
1.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独立特殊功能。全面实施红色旅游“十二五”规划;完善和创新红色旅游宣传展示方式。大力推进红色文化精品创作。 (《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文化”旅发[2011]61号)
2.红色景区考察旅游。鼓励各地依托红色旅游景区开展考察旅游。(《总局关于红色旅游景区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办公室》国办发[2015]62号)
3.实施红色旅游发展工程,完善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着力凸显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积极发挥红色旅游的扶贫作用。(《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
四、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和产业整合,使之更好满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功能。( 《关于印发的通知》《“十三五”期间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发改〔2017〕245号)
七、乡村旅游特点是文化旅游
1、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立足当地资源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突出乡村生活生产的生态特色,深度挖掘乡村旅游的特色。突出乡村文化内涵,开发建设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注重民族村落、古村镇保护,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区。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色的村镇,让游客看得见山水、记乡愁、留住他们的怀旧之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2.启动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专业培训,三年内引导支持100万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乡村旅游创业。鼓励文化、艺术、科技领域人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行业影响力,到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创业创业。到2017年,全国建成一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形成一批高水平文化艺术旅游创业就业村。 (同上)
3.实施精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立一个数字休闲观光公园、森林家园、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等设施齐全、功能多样。发展农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8.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创意设计
1.实施中国旅游产品品牌建设工程。注重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推出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产品。鼓励优质特色旅游产品进入主要港口、机场、码头等旅游购物区以及城市大型商场超市,支持在线旅游产品销售。适当增设口岸入境免税店。 (《一代人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通知(国办发[2015]62号)
二、丰富提升特色旅游产品。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市场主体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丰富旅游产品种类,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培育一批旅游产品研发、生产、销售龙头企业,加大旅游产品推广力度。 (同上)
三、实施中华传统工艺振兴规划,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等,提高传统工艺产品品质和旅游产品文化含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传统工艺产品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
9.文化旅游扶贫
1.乡村旅游扶贫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规划指导、专业培训和宣传推介,组织开展乡村旅游规划扶贫公益活动,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整村帮扶。 2015年,重点在560个乡村旅游扶贫村建档立卡,在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到2020年,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实现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扶持6000人。旅游扶贫重点村发展乡村旅游,每个重点村实现年乡村旅游营业收入100万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的若干意见》)《红色旅游扶贫》国办发[2015]62号)
2.红色旅游扶贫。充分挖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内涵,发挥革命历史文物资源优势,发挥红色旅游的重要作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健康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稳步脱贫。(文化部《“十一五”期间文化扶贫实施方案》) “十三五”时期)
3.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扶贫。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通过生产性保护手段,合理利用技艺,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文化遗产,一方面注重原始形态的展示,另一方面通过编排,成为具有当地民族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项目。依托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独特的文化生态资源,积极发展文化观光游、文化体验游、文化休闲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
4.特色文化产业扶贫。加快藏羌彝族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培育民族文化产品和品牌,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 (《“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实施方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