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特色文化包括语言文字、八旗制度、民族信仰、民族服饰、民族节日等。

1.语言

满文是清太祖满文学者额尔德尼于1599年借用蒙古文字母创造的一种新型文字。称为“老满族”。 “无标点满文”或“额什满文”。

2.八旗制

八旗制是清代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满语名字叫“古萨”(古山的汉语发音)。满族就是利用这种军事组织制度建立了清朝。和平时期,人们从事农耕、狩猎等活动;战时征召入伍,起源于女真部落的狩猎组织——牛基。有旗人身份的家庭成员称为旗人。

19世纪末,随着清朝的解体,八国集团八旗军事建制不复存在。但仍有一些八旗后裔仍自称八旗人。

3.民族信仰

满族的宗教信仰较为多元。早期满族及其前辈基本上都是萨满教。 1644年,清朝占领中原。满族在接触中原文化后,除了保留一些萨满教习俗外,最受中原民间信仰的影响。佛教、基督教也有一定的影响。当代满族主要是无宗教人士。

4.民族服饰

20世纪以来,满族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传统服饰已经变得非常稀有。但从电影、电视和博物馆中,我们常常可以领略到昔日旗帜服饰的风采。

其中,女性头上的头饰较宽又长,似扇非扇,似冠非冠——汉语称“七头”,满语称“达拉奇”。这种头饰在世界各地都很流行。它是满族妇女所特有的,已成为典型的民族服饰特色,十分引人注目。

旗头满语称“塔拉其”。是满族妇女在一般仪式或婚礼场合所佩戴的头饰。具体做法是用铁丝或竹藤作帽框,用蓝缎、绿绒或绿纱作面,包成长约三十厘米、宽约十厘米的扇形头饰。

5.满族节日

主要有春节、元宵节、2月2日、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