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6大习俗?
习俗一:赏月
源于对月亮的崇拜,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娱乐。中秋节民间赏月活动大约始于魏晋时期,但尚未成为习俗。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在名篇中都有歌颂月亮的诗句。到了宋代,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间节日,并被正式定为中秋节。
风俗二:吃月饼
《洛中纪文》记载,僖宗唐朝庆祝中秋节,节日期间吃完月饼,觉得味道鲜美,就命御厨用红绸包裹月饼,送给新进士。这可能是 ea这是我们能看到的关于月饼的最详细记录。到了宋代,月饼有了“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赞道:“小糕如嚼月,饼中脆甜。”酥饼是糕点,甜饼是糖。你可以想象它的甜、脆、香的味道。
习俗三:拜月
古代有“拜月”的习俗秋暮夕月”。中秋之夜,祭祀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枣子、李子、葡萄等供品。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也应该切成莲花形状。月下,月亮雕像朝着月亮的方向放置,红烛高高燃烧。全家人依次拜月,然后是主妇e切团圆月饼。割肉的人必须事先算好家里有多少人。在家的和在外地的都要一起算。他们不能多切或少切,而且尺寸必须相同。
风俗四:燃灯笼
中秋夜灯笼燃蜡烛,绑在灯笼上用绳子编成竹竿,高挂在屋檐或露台上,或搭上人物或各种形状的小灯,高挂在屋内,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裕的人家会挂上数尺高的灯笼,一家人聚集在灯笼下饮酒作乐。老百姓会立一根旗杆、两盏灯笼来消遣。整个城市灯火通明,就像一个玻璃世界。看来中秋节点灯的习俗已经仅次于腊月了。自古以来就是元宵节。
风俗五:观潮
“我要知道,玉兔是很圆了,已经受了霜风了。”九月的天气很冷。我给你发消息了,请你关上门,留下钥匙,留下夜潮看月中。”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八月十五观潮》诗。古代,中秋节除了赏月之外,观潮是浙江的另一项中秋活动。中秋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汉代梅成的《祈法》中已有详细记载。汉代以后,中秋观潮的习俗更加盛行。明代朱廷焕的《武林旧事补》和吴子木的《孟良录》中也有观潮的记载。宋朝的u。这两本书所描述的观潮盛事,表明中秋观潮在宋代达到了顶峰。
习俗6:和兔子一起玩
兔子大人是一种用于儿童的粘土玩具中秋节期间的娱乐活动。它的形状是人形,有兔嘴和兔耳朵。头上有两只长长的耳朵,嘴巴是一个三瓣的兔嘴。在其他地方,它和人类没有什么不同。如今,市场上已经找不到兔爷的踪影了。它们只是作为民间文物在民间博物馆等场所展示,或者在工艺品商店出售。年轻人对此不太了解,但老年人却津津有味地谈论它。
中秋节的三大习俗?中秋节有三个习俗:吃月饼、庆团圆、拜月。
1.吃月饼
几乎都是传统中国最后的节日都是围绕“吃”字展开的。过年的时候,我们杀年猪,包饺子,煎饺子,吃年夜饭;元宵节我们吃汤圆;清明节,我们祭祀祖先;端午节,我们吃粽子;中秋节,我们吃月饼;中元节,我们给鬼魂送食物;重阳节吃螃蟹,喝菊花酒,喝雄黄酒。
2.庆团圆
中秋节之所以与“团圆”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中秋节期间,月亮最圆。人们自然会想到,如果月圆了,那么一家人就该团聚了。
王伟的一句“过节更想家人”道出了中国人对亲情伦理的重视。
这种重逢的希望体现在春节期间火车站人山人海,体现在春节期间车辆停满的高速公路,以及月饼的香味。
3.拜月
中秋节拜月的习俗由来已久。古代帝王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社会制度。中秋节期间,民间还祭月。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留下了“貂蝉拜月”的故事。后来,赏月变得比拜月更重要,严肃的崇拜变成了轻松的欢乐。不过,很多地方仍然保留着祭月的习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