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腊八)• 除夕(腊月最后一天)• 春节(1月1日)• 元宵节(1月15日)• 寒食节(前一天)清明节) • 清明节(春分)最后15天) • 端午节(五月初五) • 七夕节(七月初七) • 中元节(7月15日) • 中秋节(8月15日) • 重阳节(9 月 9 日) • 春节(10 月 15 日) 元旦(1 月 1 日) • 妇女节(3 月 8 日) • 劳动节(5 月 1 日) • 青年节(5 月 4 日) • 母亲节 •护士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父亲节•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有哪些?

▪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 头牙(农历二月初二)▪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 清明节(清明节) ▪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 ▪ 鬼节(农历七月十五) ▪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冬至(节气 冬至) ▪ 腊八节(腊月初八) ▪ 尾牙(腊月十六) ▪ 灶礼(腊月二十四) ▪ 除夕(腊月三十)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1新年伊始,万物更新。主要活动有吃年夜饭、祭祀、守年夜等。的夏娃。另外,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是过年的三天,也需要祭祀和供奉。这三天,除了做饭外,一般不做任何工作,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还要拜访近亲、贵亲。初一到正十五,各地都会举办各种庙会、社火、乡村戏等活动。它是传统节日中最热闹、最奢华的节日。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元宵节、元宵节、元宵节。节日期间有吃元宵、看灯笼、玩社火、猜灯谜等习俗。除了吃元宵之外,各地还有很多不同的饮食习俗。陕西人吃元宵茶,是在面汤里放入各种蔬菜和水果制成的;河南洛阳、灵宝人吃枣糕;云南昆明人多吃豆面。 2月2日俗称龙抬头日,又称青龙节,标志着一年中农业生产的开始。活动包括撒灰引龙、熏虫、采摘蔬菜、避免做针线活(以免龙眼被刺破)。唐代就有关于这个节日习俗的记载。至于2月2日吃什么、喝什么,春节期间不吃油腻的食物,我们会采取素食。清明节期间,人们祭祀祖先、扫墓、踏青,忌燃放烟花爆竹。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相传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而来。主要活动联系包括吃粽子和赛龙舟。有些地方,如青海,还有绳索(用五色丝制成的习俗,如捻细绳,系在手脚踝上)、插柳树、佩香囊等,以驱虫、驱虫。祈求好运与平安。乞巧节又称乞巧节。传说,这一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通常在当晚摆起供桌,妇女们乞讨礼物,以赐予优秀的女工。还有青年男女谈恋爱,又称中国爱情节。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中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这一天,全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有一个还有“烧香”、“踏月”、“放天灯”、“中秋树”、“放塔灯”、“舞火龙”、“拖尾石”等节庆活动,和“卖兔子”。这个节日更受到海外游客的重视,许多少数民族也庆祝这个节日。重阳节取重阳节的意思。主要活动有登山、赏菊、饮酒等,深受老年人喜爱,故又称“老人节”。 10月1日俗称“鬼节”、“寒意节”,也是祭祖节日。俗话说“十月一号穿衣凉”。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上坟祭祖。对于因故不能上坟或住得离家较远的人,则在中心或交叉点画一个圆圈,烧纸钱。冬至节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安岁”等。北方地区,冬至有宰羊、吃饺子、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这一天有吃冬至粽子、冬至面条的习俗。各地还有冬至祭天祭祖的习俗。腊八节 人们习惯上把农历腊月称为腊月,腊月初八称为腊八日或腊八节,并把它当作一个传统节日——腊八节。许多与腊月或腊月初八有关的习俗,往往都贴上“腊月”二字。这一天,很多地方都会吃腊八粥。腊八其实是春节的准备工作开始了。此外,各地还有不同民俗风情的传统节日。我国的祖先在几千年的生存繁衍过程中,创造了许多民间节日,包括生产生活两方面,包括饮食文化、礼仪文化以及朴素神奇的科学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那就是:值得我们发扬光大、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