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日起,准备好的“德罗索法玛”将在寺庙、活佛住处、僧侣家里展示。
卓索切玛是用小麦、酥油、糌粑等制成的供品,简称“切玛”,是藏族人民象征吉祥的吉祥物。卓索是藏语,意为麦子、麦粒、麦穗。丰收时小麦穗又大又双,古人认为是吉祥的征兆。 “切麻”中的切块是用青稞炒熟磨成的酥饼。大年初三是龙婆护法殿入定的日子,仪式与大护法殿相同。降神结束后,龙波护法寺将举办宴会招待参加降神仪式的僧人。
大年初三至初八,来自三大学院的六位执事和僧人以智慧招待僧侣h 茶和食物。在此期间,僧侣们用白纸(表示纯洁)包裹一袋糖或葡萄干,下面放一张方形红纸(表示幸福),并盖上哈达,祝愿上师、老师新年快乐。老师用奶茶招待他们,并以红枣、柿子或梨、以及布原哈达作为回报。藏族有一个习俗,就是给来拜年的客人回赠礼物,而不是空手而归。
节日期间,僧侣们怀里挎着一袋礼物(如糖、红枣、柿子、葡萄干等)和哈达。见面的人互相祝新年快乐,互赠礼物和哈达,也互赠礼物。待客的习惯。活佛之间还互送周年祝福,互赠礼物十分频繁。
农历初八,藏历新年和春节基本结束,准备工作或者正月祈福仪式开始

有人介绍一下西藏的民族风情吗?

藏族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余都是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藏族多信仰喇嘛教。

敬“哈达”是藏族人民对客人最常见、最隆重的礼节。哈达越长越宽,表达的礼仪越庄重。尊敬的长辈、长辈,敬哈达时,应将双手举过头顶,身体微微前倾,将哈达捧在座位前。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将哈达放在手上或手腕上即可;对于下级或下属,将其系在脖子上。不鞠躬或用一只手给予是不礼貌的。接受哈达的人要做出与献哈达人相同的手势,表达谢意。

藏族人互相打招呼时,点头、伸出舌头表示亲切的问候英格斯。接受者应微笑并点头以示礼貌。当客人来访时,藏民在帐篷外等候,迎接尊贵的客人。藏族见到长辈或尊敬的客人时,应脱下帽子,行45度弯腰,双手将帽子紧贴地面;见到普通人时,应微微低头,将帽子抱在胸前,以示礼貌。男女分开坐,习惯上男坐左,女坐右。

藏族有招待客人敬奶茶、酥油茶、青稞酒的习俗。藏族人家里来客,主人必须敬三杯青稞酒。无论客人是否会喝酒,他都必须将无名指浸入酒中并弹开。如果客人不肯喝酒、不玩,主人就会立即端起酒来,唱歌跳舞劝酒。如果客人的金额较少没有酒精,可以喝一口,他会要求更多的酒。主人喝了两口酒后,将酒斟满,客人一饮而尽。这样,客人没喝多少,主人也很满意。按照藏族习俗,主人奉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绝。他们必须喝至少3碗。他们喝得越多,就越受欢迎。

奉酥油茶的礼仪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旁,女主人将一个银边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然后端着壶或保温瓶给客人倒茶。满满一碗酥油茶。主宾开始聊天;当女主人再次拿起茶壶时,客人可以拿起碗,轻轻吹入碗中,然后喝一口,并说一些赞美茶的话;待女主人第三次端茶提壶时,客人再喝一口酒;当客人即将告别时,他或者她可以多喝几口,但不能全部喝完。碗底一定要有一些茶底,上面浮着酥油花。

藏族人最忌讳别人用手触摸佛像、经文、念珠、护身符等圣物。他们认为这违反了禁忌,对人类和动物有害。

西藏的民俗风情

我是青海的藏人,对西藏也了解很多。吃:酥油茶、牛羊肉、青糌粑。着装:长袖袍、无袖袍、腰带、帽子、靴子、头发。装饰品、珠宝、配饰等。 住宿:帐篷、瞭望塔。爱好:喜欢骑马宗教:佛教(宫殿、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