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七巧节、七娘会、七夕节、牛宫公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在江苏宜兴,有七夕湘侨聚会的习俗。每逢七夕节,人们都前来参与,搭建香桥。所谓香桥,就是用各种粗长的香(纸包的线香)搭成的长四五米、宽半米左右的桥。设有栏杆,系以五色线。花卉装饰。


2.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武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于对天象的崇拜,由古代祭龙演变而来。划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习俗e 端午节。这两种习俗在中国自古流传至今。

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中秋节、教师节、圣诞节

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元旦(1934年)春节(1378年) )圣诞节(1155)情人节(1092)中秋节(939)国庆节(913)万圣节(829)教师节(791)感恩节(760)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有哪些?

春节:是一年的开始,农历新年,传统的“元旦”。传统名称有过年、过年、过年、过年等,又称过年或过年。

春节前,背井离乡的人们都想方设法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春节期间,亲朋好友都会互相串门,表达表达了他们对亲朋好友的感情和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春节的主要内容是辞旧迎新、迎新迎福、祭祀神灵、祭祖、祈求五谷丰登。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发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在公历4月5日左右,即春分后第十五天。

清明节是传统的春节重大节日,扫墓祭祖的习俗在岭南地区至今仍盛行。经过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清明节吸收和融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习俗,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各地因地域不同,习俗和内容也有差异。虽然各地的祭祀活动有所不同,哭泣、祭祖、踏青是基本的礼仪主题。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原名是“端午”,“端午”就是开始的意思。由于人们认为“五月”是邪月,“初五”是邪日,所以避“五”,改称“端午节”。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就有记载。端午节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却受到了屈原的影响。

习俗:挂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的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户户都悬挂钟馗神像,以辟邪;挂艾叶、菖蒲、榕枝:端午节期间,家家户户都挂艾叶、艾叶、榴莲。用鲜花、大蒜、龙船花、榕树枝来制作人形雕像。对于艾人来说。赛龙舟:当时楚国百姓舍不得贤臣屈原的死,许多人划船追救屈原。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正值深秋,故称“中秋节”。晚上,满月香,肉桂香。老人们视其为团圆幸福的象征,并准备各种水果和熟食。这是赏月的节日。中秋节也吃月饼。相传元朝末年,为了推翻元朝的残暴统治,广大百姓将起义的日期写在一张纸上,放入月饼的馅料中。以便他们可以偷偷地传递给每个人然后,号召大家在8月15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极其腐朽的统治。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风俗:中秋之夜,人们会准备各种水果和熟食,尤其是月饼,在院子里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