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满族传统节日:
1.春节是满族人民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节日前,制作满族传统糕点萨其玛,并贴春联、窗花、挂条子(根据旗帜红、黄、蓝、白),挂“福”字。半夜发完“神纸”后,小辈们就到族内各家各户“拜年”。
除夕夜半夜,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寓意“过年饺子”。另外,饺子里还偷偷放了一枚铜钱(有些富裕家庭用钱做小额担保和宝石等)。谁吃了它,一年四季都会有好运。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竖起灯杆,高达二尺,上面系着松枝,高高挂着红灯笼。大红灯笼一直亮到初六,并通宵达旦。皇宫里,“天灯”是胡农历腊月二十四,一直持续到次年二月初三。
2.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元宵节”。满族除了挂灯笼外,还制作“冰灯”。元宵节的主要内容不是吃元宵,而是看彩灯。在满族聚居的城镇里,街道上挂满了数千盏色彩精美的灯笼。在农村,元宵节晚上还有“蒸面条、吃灯笼”的习俗。清末广州的“羊城灯市”,旗人制作的灯笼最为耀眼,成为广州的特产。
3.正月十六,北方各地的满族妇女都流行躺在冰上、“滚冰”,象征去除晦气。
4。正月二十五“加仓”,祈求五谷丰登。
5.二月初二“龙抬头”,祈求风调雨顺。
6. 3月3日,举行“跳马”活动;清明节要“扫墓”,坟前要插柳树。
7.端午节期间,要外出踏青、打球、打秋千等。 近年来,各地满族有庆祝“授金节”的民俗:后晋时期,皇太极于1635年农历10月13日将氏族命名为“满洲”(或称满洲、满族)。这一天被视为满族人的诞生日,满族的“名日”,即“满族”。举办金奖颁奖典礼”。
蒙古族传统节日:
蒙古族的主要传统节日有蒙古新年、成吉思汗纪念节、那达慕大会等。大会、敖包节、妈奶节、祭祖节、元宵节。等待。其中,蒙古族新年,又称百节、百月、查干萨日、年节,是蒙古族人民的“春节”,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白色节是蒙古族一年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满族火把节有哪些习俗?满族没有火把节。火把节是白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满族也和我们汉族一样过春节、元宵节。他们和我们汉族一样过节,贴春联、贴窗花、挂祝福语。除夕夜,家家户户仍然在半夜吃饺子。节日期间还有珍珠球、排灯节等传统节日跳马、跳骆驼、滑冰。
满族传统节日中没有火把节。火把节是儒教的替代品。少数民族的特殊节日各有不同。满族人只庆祝黄金节。
满族人的传统节日是火把节吧?火把节不是满族的传统节日。满族的主要传统节日有: 1、授金节
授金节是满族人的“民族庆典”的日子。 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下旨,正式将族号“女真”改为“满洲”,标志着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全国各地满族同胞自发举行纪念活动,纪念满族人民的诞生。
2.摆脱百病缠身
这是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二十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远行,或走沙滚冰,或嬉戏玩乐,被称为“百病行走”。
3.添仓节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庭煮糯高粱米,放入仓库,用稻草棍在米中编成小马。盆上,寓意马正驮着食物到屋里,而且衣冠楚楚,吃得饱饱的。第一天加新米,连续三次。有的人还用高粱秆做成两把锄头,粘在稻谷上。东北农村至今还保留着这个节日。
4.开山节
每年秋天中秋节后,满族人民都会进行采药祈丰的活动l、或农历九月中旬(具体时间不确定)。过去,每年开山节期间,东北满族村寨都会面向长白山进行祈福祈福,感谢山神赐予采药人丰厚的礼物。在此期间采集的人参将被供奉在自己的神社中。
五、2月2日
2月2日俗称“龙抬头日”。那天早上,满族人把炉灰撒在院子里。骨灰弯曲如龙,故名“银龙”。然后在庭院里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吃“龙须面”和“龙鳞饼”。这一天妇女不能做针线活。
六、虫王节
6月6日,易发生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人过去常去崇王庙六月初六去崇王庙祭拜。他们杀猪祭祀,祈求崇王避灾、五谷丰登。如今,虫王节没有祭祀和扫地活动,但家家户户都要在这一天晒衣服,以防虫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