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海关
潮汕习俗有游神赛糖狮、分家习俗、青龙庙会、拜财神、送春篮、吃年夜饭、祭祀、种无花果等。元宵节,漫步甘蔗巷,饶平彩绿,祭拜“粮主”等待。潮汕民俗风情众多,这是潮汕人一直引以为豪的。除了传统节日外,他们还过盂兰盆节。其他特色习俗还有“人节”吃七种汤、澄海赛巨猪、盐灶拖神等。
潮汕人在农历二月初一,潮州市潮安区凤塘镇后龙村举办一年一度的“糖狮赛跑”民俗活动。鹤龙赛糖狮的习俗由来已久。古时和龙盛产菅r甘蔗。每年冬天,糖厂压榨完甘蔗后,就会用红糖和花生来祭祀神灵。狮子威力强大,能坐在山上保证五谷丰登,所以祭品都做成狮子的形状,以祈求神灵五谷丰登。所以,这里很多人都会做糖狮子。
潮汕家庭有分家的习俗,就是把一个家庭分成几个家庭。一个完整的家庭瓦解,几个新的家庭建立并诞生。家庭分割主要涉及财产分割。财产主要分为固定资产和资金,即父母的储蓄和父母的私人财产。俗话说:树分枝,家分枝。潮州习俗“分家”从仪式到内容都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潮汕无论生意大小因此,每年6月24日有祭祀“财神”的习俗。民间传说,财神是范蠡。据说,供奉“财神”可以招财进宝,生意兴隆。因此,在这一天,商人的“老板”、“头头”都会制作大量的“三祭”礼物,虔诚地祭拜。人们在祈祷许愿时常常会用一大块木炭来插香,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炭”的正确读音与潮州话“赚”谐音。传说宴会越豪华,邀请的人就越多,以后生意就会越红火。
送春篮是潮汕地区春节期间独特的民俗活动。所谓春篮(木生),是一种有盖的竹制礼篮,分为三层或四层。一般成对使用,故又称“单春(木胜)”。上大年初一,娘家给出嫁的女儿送礼物时,总是用一对大春(木笙)装起来,然后由出嫁的女儿的弟弟拎着。这就是俗称的“送春”。
潮汕的习俗有:盂兰盆节、中秋节、烧塔节、人节、劳动热、吊灯习俗。
1.盂兰盆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又称盂兰盆节、鬼节。需要说明的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元节属于道教,盂兰盆节属于佛教,七月中旬的祭祖节属于世俗。有的地方俗称鬼节、石鼓节、斋鼓节、地关节等。
2.中秋烧塔
中秋烧塔活动于四月十五日举行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河市市各村都会派人建塔。塔的高度一般为1.5米不等。村庄越大,塔就越大。塔底宜用砖砌成,塔身多用碎瓦砌成,约占塔高的3/4。顶部再堆瓦。前后各有塔门。前门用于放入燃料,后门用于取出火灰。晚上生火,燃料是稻草和糠,主要是年轻人敲锣打鼓从各家各户收集来的。
3。人节
人节又称人日、人节、人口日、人七等,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七的中国古老传统节日。相传女娲创造人类创造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的第七天,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代开始有人日节日的习俗,魏晋以后开始受到重视。
4。劳雷
“劳雷”的民俗源于潮州人对土地无比的崇拜。对土地的崇拜导致了“土地神”的出现。古人称土地公为“社”,潮州人则称他为“推公”或“伯公”(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商店、家庭、工厂、明翁茶馆里都祭祀土地公,如你所见),“捞热”的民间活动在潮州已经传承了数千年。
5。吊灯习俗
正月十一至十八,特别是元宵节,潮汕家家户户都有点灯、吊灯的习俗。因为潮州话中的“灯”和“鼎”读音相同,点灯和生孩子发音相近,所以潮州人相信点灯是生孩子的好兆头。元宵节这一天,人们提着灯笼,备好纸香和银香蜡烛,去乡下的寺庙里点火,挂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挂喜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