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傈僳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德宏州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举行。傈僳族人民对火把节有着特殊的兴趣。节日这天,村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人们穿着节日盛装,笑容满面。全家人团聚,杀猪杀羊,聊古今,喝水喝酒,载歌载舞。人们讲团结,家家户户都祝福。

2.傈僳族“新米节”

又称“丰收节”,是傈僳族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至十月,水稻、玉米成熟,收获季节到来,家家户户都要举办丰收节,品尝新收的粮食和料酒,宰杀动物,庆祝一年的丰收。 。 D聚集活动时,全村男女老少都要自带酒肉米,到村中心的晒场、草坪或附近田野聚集。人们点燃篝火,边喝酒边聊天,品尝新鲜事物。老人们聚集在熊熊的火堆旁,讲述着远古祖先的故事。青年男女成群结队地唱歌、欢笑,弹起琵琶,歌颂丰收。他们经常彻夜狂欢,玩得很开心才散去。这种活动往往持续十多天。因此,傈僳族习惯将九月至十月称为“醉月”。

3.傈僳族的“情人节”

“情人节”也是傈僳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初四,傈僳族青年男女聚集在怒江滩上,举行“滩葬恋人”仪式。她在海滩上挖了一个洞,然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她把心爱之人的下半身放进洞里埋了。尽管被埋的人大声喊叫、挣扎并向他人求救,但都无济于事。他只好闭上眼睛,让她和她的朋友们去撒沙。在自己的身体上。这时,她和同伴们都装出很伤心的样子,一边哭一边跳着丧歌。当他们玩够了之后,他们会帮助自己所爱的人走出困境,然后与他缔结幸福的婚姻。 “沙滩葬恋人”不仅是为了好玩,更是为了将“死神”埋在自己所爱的人身上,让他长寿、吉祥、健康。傈僳族青年男女通过“把恋人埋在沙滩上”的方式进行自由恋爱和狂欢,成为热情的情侣。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称这个活动为“情人节”。

4.傈僳族“沐浴春节”

每当春天到来,生活在怒江峡谷的傈僳族人就开始沐浴春风。云南去温泉洗澡。据说,这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每逢春节,傈僳族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到泸水十六温泉沐浴。永远神圣的温泉水可以洗去污垢,迎来好运。在这里,人们通宵达旦地唱歌,年轻人结交终生的朋友。

5.傈僳族的“阔时节”

“阔时”在傈僳语中是过年或庆祝新年的意思。这是傈僳族的传统节日。 1988年12月,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大将其定为法定假日,即12月20日为傈僳族一年一度的传统“阔石节”的法定日子。图书馆在全州范围内举行了大型庆祝活动,体现了傈僳族人民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指导下,逐步实现民族经济、文化和社会繁荣发展。1993年12月,国家人大再次将每年12月20日至22日定为“阔时节”法定假日。跨市节期间,政府机关放假三天。节日活动形式多样,凸显民族特色,有民族歌舞、射箭、滑绳、民族双人转、陀螺、秋千、跳高、跳远等传统比赛项目。

6.傈僳族的“刀杠节”

傈僳族的刀杠节,傈僳语称“阿塘德”,意为“爬刀节”。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傈僳族、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这个节日。

“上刀山,下火海”是刀竿节的主要习俗表演活动。它代表再现了山民翻山越岭的人生经历和攀爬藤蔓的艰苦精神。它也是一种民间传统习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