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基诺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特毛克节、吃新米节、唤魂节、搬新房等。除上述节日外,基诺族还有“落马洛”、“格巴恩或科比达勒”、“苗格”、“冬五勒”、“结勒”、“过节”等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独特有趣的礼俗,每个节日都有美丽的传说。
基诺族群众祭祀节
云南省基诺族的传统节日是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二月举行,持续三天。
基诺火把节
云南西双版纳基诺族的传统节日基诺族的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举行。
节日前,村里的父亲和妈妈派了一些人去上山砍松柏,用砍下来的树枝在村内的广场上种了一棵树。高高的火把。这一天,全村停止生产,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家庭主妇忙着准备年夜饭,亲朋好友互相串门。傍晚,村外燃起火把,人们聚集在火把周围等待村父告别。火炬祈祷结束后,人们尽情歌舞,老人们开怀畅饮。青年男女敲着锣、象脚鼓、三弦尽情歌舞,常常通宵达旦。
基诺族祭祀龙。
过节是云南西双版纳基诺族的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七月举行。过去的祭祀仪式主要是由村父、村母主持。
届时,要举行掠牛仪式,停耕三天。目的是祈求龙王风调雨顺。有的地方,基诺族这一天不出门,只在家招待。长辈们得抱一鸡一鸡。一杯酒一升米,去漠阳寨祭刀。传说莫阳寨有一把能控制天气变化的宝刀。天旱时,祭刀祈雨。洪水泛滥之际,牺牲刀子,祈求阳光。祭祀时,要宰杀一只鸡。最后将三片草插到鸡头上,然后把鸡烧了,然后看鸡腿骨的纹路,预测来年的气候、雨量和收成。
基诺族祭小龙
基诺族的节日云南省西双版纳人在祭龙后十三天举行,持续六天。村父村母每天主持祭祀仪式,祈求龙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节日期间,人们不从事农活。女人在家做家务,男人则上山打猎。据说这一天要下地干活,会影响庄稼的生长,容易发生冰雹灾害。
基诺族吃早餐好开心
基诺语的意思是吃新米。又称“新米节”,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基诺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雨季过后,农历九月和十月新稻成熟时进行。举行。
基诺族的新米节与众不同。他们不聚集,也不穿新衣服,但每个家庭都自己庆祝这个节日。节日期间,基诺族家家户户都有一仓新米,家主背着。我在鸡舍里放了几只鸡,去地里摘各种野花,把花放在鸡舍上,同时摇晃着鸡舍里的鸡。装满银币或银手镯的细条盒里唱着“蛊魂歌”,俗称“唤谷魂”。
召唤完“蛊魂”后,就得直接回家,不能回头,否则来年会收成不好。当你到达岔路口时,你必须在路上放一捆装满鲜花的稻草。回家后要杀鸡杀猪,把鸡头或猪头挂在谷仓门上,祭祀谷魂。接下来是节日大餐。但吃饭前,全家人都要跟着父母念村名虔诚地拜神、拜神、拜祖先,祈求神灵的保护。
新米节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他们通过邀请外村的年轻人到山上对唱来寻找亲人。
基诺族特茂其节
是居住在西双版纳景洪地区基诺族的节日。 “特茂其”意为“打铁节”,每年农历腊月举行。 。
这一段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基诺族妇女怀孕了。预产期到了,她却无法分娩。她继续怀孕9年零9个月。这一天,她感觉肋骨疼痛,并且有声音。这让她坐立不安。过了一会儿,肚子里的孩子从断了的肋骨下钻了出来。只见孩子一手拿着拨火棍,一手拿着锤子,敲打着铁块。从此,基诺族开始使用铁制工具。为了纪念这个年轻人,就有了“铁匠日”。
基诺族遵循阳历,新年没有统一的日期。他们通常选择农历正月的吉日来庆祝新年,节日持续三天。节前,家家户户酿酒,杀猪杀牛,准备丰盛的食物,邀请亲友远方来拜年。基诺族各村都有村父、村母。当村父、村母敲响大牛皮鼓时,全村人都聚集在一起,村父、村母分发过年的物品。然后,各家派一个人拿着弓箭,上山捉了两对黄口鼠,送给村里的父母,作为给孩子们的孝顺礼物。他们也捉了一对竹鼠送给铁匠作为新年礼物。锻造原料被铁匠用来加工铁质农具。节日期间,人们盛装打扮。节日的第一天,村里的人都带了一斤大米到长辈家去祝贺。老大竭尽全力招待大家。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抑牛仪式,即先砍掉牛的后腿,趁牛还活着的时候,割下大腿肉祭祀,剩下的牛肉将会分发给大家。第二天,家长们会聚集在铁房子里,举行象征性的准备犁地、敲击农具的仪式。
第三天,长老们带领大家检查、修路、划界,晚上还举行了犁地准备仪式。节日期间,还有一项活动敲木鼓。大木鼓是基诺族的神圣乐器。一般挂在村父家里。它是严格禁止使用的,并且只能在新年期间播放。相传远古时期,一场山洪爆发,人类只剩下一对善良的兄妹。经过仙人的指点,他们钻进了大木鼓里,才得以幸存。这些兄弟姐妹都是基诺族的祖先,所以基诺族人非常崇拜大木鼓。过年的时候,木鼓由男人扛,女人敲,全村男女老少都围着大木鼓载歌载舞。晚上,基诺族人聚集在稗火旁,载歌载舞,直到深夜。除了一起唱歌跳舞,孩子们还射箭、陀螺,妇女们荡秋千、玩毛皮球,小伙子们投掷标枪、踢足球、踩高跷,男女青年一起进行转杆比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