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两个方面。两者缺一,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是地球表面。它由形成大气层、水圈和岩石圈的空气、水和岩石组成。这三个圆圈的交点就是生物生存的生物圈。
在太阳能的影响下,这四个循环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人类和万物得以生存和发展。

根据科学测量,人体血液中60多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与地壳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非常相似,这表明: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还体现在人体内的物质与环境中的物质之间的交换关系。
比如,通过新陈代谢,人体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喝干净的水,吃丰富的食物,维持人体的发育、生长和遗传,使人体内的物质与环境中的物质进行交换。如果这种平衡关系被破坏,就会危害人体健康。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向环境索取资源。早期,由于人口稀少,人类对环境并没有产生重大的影响和破坏。
长期以来,自然条件主宰着人类的命运。在“刀耕火种”的时代,人类为了养活自己、生存发展,开始对森林进行破坏并开荒,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环境。由此,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出现了。但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对环境的影响并不大。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学会使用机器后,生产力大大提高,对环境的影响也加大。
到了本世纪,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空前增强,规模逐步扩大,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据测算,现代农业获得的农产品可以养活50亿人,而原始土地上光合作用产生的绿色植物及其养育的动物只能为1000万人提供食物。可见,人类在环境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吸力也出现在了人类的面前。
大气污染严重,水资源空前短缺,森林遭到破坏,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大量物种濒临灭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岌岌可危。危机。日益恶化的环境向人类提出: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是当今最紧迫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