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满族是56个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清朝统治者的族群,所以满族的风俗习惯和服饰大家还是很熟悉的。那么,满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满族有哪些特殊的节日和习俗?如果你想了解满族的风俗习惯,就不要错过我的介绍。

1、授金节:是满族人的“民族庆典”的日子。 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下旨,正式将族号“女真”改为“满洲”,标志着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1989年10月,在丹东举行的“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金奖日”。 13日满族命名日全国满族同胞自发举行纪念活动农历十月十五日,纪念满族人民的诞生。

2、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俗称“元宵节”。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挂灯笼、吃元宵的习俗。

3、祛除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二十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远行,或走沙滚冰,或嬉戏玩乐,被称为“百病行走”。

4.天苍节: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庭各家煮糯高粱米,放入仓库,用草棍、插条编成小马。放在饭碗上,就是马的意思。把食物带回家,吃饱穿暖充足。第一天加新米,连续三次。有些人还用高粱秸秆制作两把锄头,把它们插在稻米上。东北农村至今还保留着这个节日。

5、2月2日:俗称“龙抬头日”。那天早上,满族人把炉灰撒在院子里。骨灰弯曲如龙,故名“银龙”。然后在庭院里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吃“龙须面”和“龙鳞饼”。这一天妇女不能做针线活。

6、虫王节:六月,虫灾多发。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地区的满族,习惯于六月初六到崇王庙祭拜。他们杀猪祭祀,祈求崇王避灾、五谷丰登。如今,虫王节没有祭祀、扫地活动,但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晒衣服,以保平安。事件昆虫。

7、中元节:满族人民把7月15日定为中元节,也被视为赎回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寺庙都会设立道场、点灯、念经、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落西侧朝东放置木屏风,屏风上挂鸡冠、毛豆枝、鲜莲藕等供月兔使用。屏风前摆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摆着一个大月饼。祭祀时要烧香、磕头。女性先崇拜,其次是男性。

8、开山节:满族人每年秋季中秋节后,或农历九月中旬(具体时间不定)进行的采药祈福活动并获得丰收。以前,东北的满族村落都会有每年山节时都会到长白山,祈求山神赐予采药人丰厚的礼物。深圳应该供奉在自己的神龛里。

9、腊八节:腊月初八,满族人泡“腊八醋”,煮“腊八肉”。除了全家人吃外,还分给亲戚朋友。

10、小年: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届时,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神”。

满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满族有很多饮食习俗和饮食礼仪。例如,祭祀时所用的神饼、神肉,过路人可以分享,但一般不准带走,也不可分给他人。吃完饭后要擦嘴;家人吃饭时,长辈不动筷子,晚辈却从来不用筷子。过年杀猪时,有邀请亲朋好友、邻居一起吃白肉、血肠的习惯。

满族人禁止杀狗、吃狗肉、使用狗皮、不戴狗皮帽子。由于满族人民长期从事狩猎,狗是不可或缺的“助手”。冬天,狗还被用来拉雪橇,成为重要的工具。因此,满族人有敬狗的习俗。他们通常会小心地饲养狗,并埋葬死狗。不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铺狗皮床垫。当外国人到满族人家做客时戴上狗皮帽子,主人就会不高兴。

很多人对乌鸦没有好感,甚至感到厌恶和他们一起。但满族却是个例外。他们不但不哄乌鸦、杀乌鸦,反而十分珍惜乌鸦。在满族聚居的地区,很多人家的院子里都有一根高高的木杆。这根杆子是为了喂乌鸦和喜鹊而竖立的。这根木杆上面有一个水桶,水桶里装满了猪肉、猪内脏和水。大米和其他食物来喂乌鸦和喜鹊。

满族人视西墙为祭祀祖先的圣地,不准在此挂衣服、张贴年画;西炕俗称“佛炕”,内设“祖板”。人们尤其是女性忌讳随意坐卧。一般情况下,客人不可以在西炕上休息,也不可以在此放狗皮帽或皮鞭。禁止打狗、杀狗、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铺狗皮床垫、客人穿着狗皮帽子或狗皮袖子是禁忌。

严禁踩踏炉灶或火坑上的三脚架。严禁踩踏炉灶、坐在炉灶上或火坑旁。不准在炉口或池塘边烤脚、袜子和鞋子。 ;禁止将剩余食物、骨头、鱼刺等扔入炉灶、火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