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海上艺术丝路”新加坡,东南亚的窗口,从南洋风格到多元题材的演变
十月,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将庆祝成立三周年。新加坡河畔、埃尔金桥以北,建于1920年代左右的雄伟的市政厅和最高法院见证了大英帝国皇权的没落。过去巧妙地连接成一座6.4万平方米的现代艺术博物馆,接缝处采用悬挂式铺装。铝合金叶片状材料制成的弧形屋檐,顶部由树状柱子支撑。阳光从透明的屋顶照射进来,明亮而不刺眼。
在大会堂四楼,近期揭幕的南洋画家林清和个展《绘画新加坡》包括60多幅水彩画、素描和档案资料,以新加坡河为起点。它很好地提醒了这个新兴国家的早期艺术面貌——通过描绘东南亚的风土人情来表达国家的身份ia。南洋画派也是新加坡第一代画家在巴黎画派与中国画的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询问过渡期。
位于最高法院的大华银行东南亚馆将视野拓展至整个东南亚,包括印尼著名画家拉德姆·萨利赫、菲律宾著名画家胡安·卢纳等的经典作品。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家从本地区出发、专注于东南亚艺术史发展的国家艺术机构。
19世纪以来,东南亚艺术史与该地区政治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密不可分。时间向前推进,通过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完成了货物贸易和思想交流,形成了印度巨港(旧港)等繁荣的港口中转站马来西亚的nesia和马六甲(Malacca)。古道之下,丝绸之路之上,如今的东南亚已不再满足于昔日集市的朦胧回声。
寻找当代表达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开幕时,除了常设展览外,还举办了中国艺术家吴冠中和新加坡艺术家蔡艺琪的特别展览——两位两人都擅长涉外题材绘画,以东方水墨与西方美学相结合作为创作基础。
1988年,69岁的吴冠中应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和南洋艺术学院的邀请,前往狮城举办首次海外个展。二十年后,他向新加坡捐赠了113件作品,这是该家族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捐赠。吴冠中对新加坡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曾在接受采访时留下一句话:“我一生努力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最适合的人”。人类的共同感情;新加坡离我很近,所以感情也更近。”
吴冠中一生努力的“油画民族化、水墨现代化”得到了他的新加坡南洋画家们的呼应。代表人物有刘康、陈文熙、钟思斌、张丽英等,1947年出生的蔡一熙作为后起之秀,师从海派画家范长谦,后赴澳大利亚学艺。 1988年,蔡宜熙举办了她的首次个展“新加坡街景”。受到认可,他的15件作品全部被订阅。随后,他将目光转向荷塘、山水等山水创作。他的文笔新颖,画风独特。
“你看不到清晰的荷叶,但你能感觉到池塘里荷花的摇曳。”新移民新加坡的作家何华在《在南洋》一书中写道。当他看到蔡一熙的抽象莲花时前阵子第一次到池塘,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诗意。 “他的美学核心来自于中国艺术的‘写意’传统,并进一步概括了这一传统。”
蔡一熙的绘画往往只用寥寥数笔,注重意境,并且充满现代感。迅速引起业界的关注。 1991年获大华银行全国绘画大赛(UOB POY)大奖。这项绘画比赛始于1982年,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绘画比赛,也是东南亚最负盛名的绘画比赛。它发现并奖励了许多杰出的画家。 1983年POY奖得主蔡一熙和方锦顺分别于1999年和1990年获得新加坡政府颁发的文化奖。
出生于1979年的画家颜龙是此次活动的受益者之一。他自幼就表现出相当的绘画天赋,并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培养了他扎实的水彩画功底。 “但传统的技法已经不足以表达我的艺术理念了,我开始在中国水墨画和当代艺术之间‘借鉴’,用淡淡的笔触创造了自己的绘画方法。”他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写道。
严明正成长于新加坡经济腾飞的时代,人们对现代性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传统的纪念。 “艺术机构倾向于收藏当代艺术,如今的传统画家已不再被纳入新加坡艺术史。”作为一个处于传统技法与当代思考交叉点的人,甘明正希望改变这种现状。他尝试用水彩画《繁星点点》。
夜色被撕裂,碎成深浅不一的墨色小立方体,均匀地散落在屏幕上。中间的空白是最闪亮的星星,周围充满了雾气。 “最黑的夜晚,星星最亮。水彩画可以表现夜空的美丽,以及人如何在最深的夜里找到希望。”在同一系列中,他画的小立方体时而墨色,时而像亚克力玻璃,美感绚丽,质感完全不同。 “水彩画这种传统的媒介,也可以转化为当代的方法和表现形式。”严明正凭借《繁星点点》荣获2015 POY新加坡赛区高级组金奖。
纵观POY近30年的获奖作品,从1970、80年代的南洋风格,到1990年代对家庭关系、代沟问题的讨论,再到1990年代之后的多元化题材。新世纪,当代艺术创作为新加坡的转型做出了贡献。社会为社会写下了生动、理想的注脚。
东南亚艺术的国际化
新加坡扼守马六甲海峡,素有“东方十字路口”之称。与郑和下西洋相比,新加坡在当今世界的体量重要性显而易见——坐拥天时地利,造就了新加坡20世纪70年代和1980年代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土面积719平方公里,城市容量561万人,已成为东南亚文化交流的窗口。
在严明正的记忆中,他从小就痴迷于画画,看过很多漫画,比如美国的《X战警》、日本的《龙珠》、比利时的《丁丁历险记》 》,以及香港的法国《高卢英雄》和《风暴》;而且由于东南亚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你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印度寺庙、马来蜡染、娘惹建筑等艺术形式。 “从我的画中,你可以很容易地看到东方和西方的分离”
在东南亚,新加坡被视为艺术国际传播的重要枢纽,“对于(艺术家来说)至关重要)来新加坡进行驻留、交流等项目,因为新加坡被视为东南亚艺术家进入国际艺术圈的第一站。”印尼艺术策展人阿莉亚·斯瓦斯蒂卡(Alia Swastika)评价道。
国家美术馆艺术理事会、新加坡国际基金会等机构不遗余力地赞助新加坡艺术家和作品走出新加坡,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这也让这种相会来得更早。2013年,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新加坡准备在威尼斯双年展设立长期新加坡馆,签订长达20年的租期。
“所以,多元化融合对我们来说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不需要到墨太多了,就像鱼在水里游,却不知道自己被水包围了。”这是严明正的理念。
如今,从东南亚开始赞助艺术的国际传播和艺术联动,是新加坡从政府到私营部门的积极力量。大华银行于 1973 年开始支持新加坡艺术家并收集他们的作品。 1982年决定成立POY,坚持以艺术理论回馈社会,让艺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随着该行东南亚业务的有序推进,POY于2010年来到泰国,2011年设立印尼、马来西亚赛区,并增设东南亚大奖赛。今年细分领域年度最佳绘画作品的奖金高达25,000美元(约合171,700美元)。元)。
“艺术家们尊重这场比赛,因为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和开放的。多次获得艺术奖项和比赛我们采用提名方式,只有关系密切的艺术家才能参加。”严明正表示,参加POY可以带来更多收藏家的关注和媒体曝光,而丰厚的奖金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让艺术家可以专注于创作。 2015年获奖后,先后与雀巢、辉柏嘉等知名品牌达成合作。
“我一直幻想成为一名职业艺术家。但在我这一代人看来,成为一名艺术家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工作,就像退休后做的事情一样。幸运的是,时代正在改变。 ”严明正介绍,2015年以来,新加坡艺术市场经历了一次生死洗牌,不合格的艺术家和画廊被淘汰,整体交易量趋于稳定。
他辞去了工作,在画室作画。 33岁,大学学的是商科,一直坚信企业的生存法则最适者。 “我主要通过向画廊收藏家出售画作来赚钱。这是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无论市场接受还是最终拒绝我的艺术。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