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特殊节日呢?
1.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享誉海内外。被誉为“东方狂欢节”。不同民族举办火把节的时间不同,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创造了新的形式。
2、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节日在傣历六、七月举行,这一天清晨,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挑水,先去佛寺。佛祖诞辰后,泼水节开始,一般持续3至7天。大一,傣语称“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类似;第二天,傣语称“乃日”(空日)。第三天是元旦,称“霸王马”,意为“一年的开始”。 ”,人们视这一天为最美、吉祥的日子。
3、拉姑节:拉姑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苗语称“喜牛”。主要节日举行每13年举行一次,小鼓长4米以上;小节每3年举行一次,小鼓长1.7米,持续3天。节日活动分鼓圈、鼓唱等阶段。远近的亲人都来“吃鼓”,一起过节;主人分享鼓,吃猪肉,杀鸡鸭,热情地招待他们。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拉古节的目的是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村里兴旺,集祭祀和娱乐于一体。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有蒙古族那达慕、傣族泼水节、傈僳族刀节、彝族火把节、白族行军街、哈尼扎勒特、藏族酥油灯节、景颇族拉祜族木脑纵歌、赏月等拉祜族的节日、苗族的花山节等。
扩展资料: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除汉族外,其余55个法定民族均为少数民族。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组织力量,区分民族名称和民族,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实现各民族的平等权利。
经过努力,科学家们已经厘清了我国民族的基本构成,确定了56个民族。民族认定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开展民族工作奠定了基础。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宪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少数民族的主要传统节日有哪些?
少数民族的主要传统节日包括:傣族泼水节、蒙古族那达慕、彝族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会、藏族的藏历新年、苗族的花舞节、满族的授金节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