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腊八节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初八。武威有每天五点煮五色豆粥的习俗,全家吃腊八粥。腊八之夜,还有用麦秆生火的习俗。

2.除夕

俗称“除夕”,三十(有的年为二十九)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下午,家家户户打扫庭院,收拾好室内外环境,然后贴春联、门神、半帘,挂黄钱,烧香祭祖,放鞭炮表示去除旧的。晚上,家家户户吃绿色的米线炖汤,称为“苍苍”,寓意合家团圆、长寿。全家老少吃饱后,剩下的一些,寓意“日子过得富裕,吃饱有余”。到了晚上,全家人彻夜难眠,这就是所谓的“熬夜过年”或“守年夜”。晚辈给长辈磕头告别新年。

3.上元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元宵节,又称元宵节(又名元宵节)。据乾隆十四世皇帝张绍眉编着的《五梁考试六德集》?《无为县志》记载:“上元节”元宵节,四城设广场,挂灯笼,杂花鼓,高跷,表演百戏。”旧时,金塔寺等地都有黄河元宵节,场面十分壮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元宵节元宵节期间举办的活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

节前,企事业单位员工纷纷系彩门、挂灯笼。有花灯、动物灯、八仙过海灯、西游记故事灯,五光十色,蔚为壮观。有的爱好者在灯具内安装微型电机,效果比走马灯更好。最引人瞩目的是那一头腾云驾雾的金色龙灯,长达1米多。当晚,城郊居民蜂拥而至,数千人,人流如潮。按照武威的风俗,观灯时必须爬到龙灯下,祈求家人平安、万事如意。也有人说龙是吉祥物。如果佩戴龙灯,则人丁兴旺。

农村元宵节不奇特有趣,灯笼古朴典雅,乡土气息浓郁。有玉米棒子做的火把灯,还有用山药蛋、萝卜头做的彩灯。墙壁上、马厩下到处都亮着灯,灯火通明。据史料记载:武威元宵节自唐代以来一直是盛事,闻名长安。故有唐玄宗与道士叶法山夜游凉州元宵不归的传说。武威元宵节无论新旧习俗,均举行三天,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4、2月2日

有“2月2日龙抬头”之说。据古籍记载:这一天,城乡居民祭土祈丰收,家家炒豆子、麻子吃,旨在杀死跳蚤和昆虫。如今,拜土、祈年的活动已不复存在,但农村仍有炒麦、炒豆的习俗。

5.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武威有农历七月十五扫墓祭祖的习俗。有些人在门前或街上烧纸钱。旧社会,这一天,城里有人把城隍庙的木架抬到初三。这就是所谓的“城市蝗虫旅行”。人们在宫中举办庙会,搭台演戏。当时的宫殿位于现在的东角,名叫何家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