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的风俗习惯,包括仡佬族的婚姻(求婚、订婚、迎亲)。服饰:仡佬族男女均着筒裙,丧葬礼仪较为复杂。
婚姻
婚姻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求婚、订婚、结婚。
求婚
除少数地区规定在农历七月或每隔一个月求婚外,大部分没有固定时间。新郎家请媒人提亲时,要请媒人带上一壶酒或几个大糯米糕作为礼物。女孩家人一看来人带来的东西,就知道是在提亲、做媒、请客人入座。主客相对而坐,闲聊着,对婚事默不作声。当该说再见的时候”媒婆说:“你把酒煮好,等我和我来喝。他说下次还会再来。过了一段时间,媒人第三次带着同样的礼物去女方家。如果这次女方父母仍然不接受彩礼,那就说明他们不同意这门婚事,男方家从此放弃这门亲事。如果你接受了礼物,告别时对媒人说:“慢慢来,我给你准备酒。”就意味着你同意考虑这桩婚事,求婚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订婚
求婚得到女方父母同意后相当一段时间(一般是半年到一年之间),男方的父亲(有时是叔叔或舅舅)准备2斤酒, 2斤面条,还有新粮。 2尺布和2件用白布包裹的新衣服(有的还携带一壶酒,一只公鸡或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在媒婆的陪同下,他撑着红伞来到新娘家,接过行李和雨伞。将其挂在大厅左墙中央的柱子上,其余的礼物则送给女方父母。妻子邀请家里的长辈陪同,并杀鸡下料酒热情招待,表示婚事终于确定了。如果不杀鸡招待客人,说明女方父母对这门婚事还犹豫不决,要等到明年再商量。酒席上,宾主双方频频敬酒、饮酒、交谈。吃鸡留下鸡腿骨,看看运气是好是坏。
结婚
缔结婚姻的最后一步通常是在农闲季节进行,因为这段时间亲戚朋友有时间帮忙和参加婚礼,而且他们也有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准备婚庆用品。婚礼前,同村的姐妹们聚集到女方家拜访,向新娘表示祝贺。有的地区,新娘唱起结婚歌曲,一一告别亲友。婚礼临近,新郎家会邀请多位男女组成迎亲队伍。其中,擅长唱歌、喝酒的歌手必须获得提名。他们在媒婆的带领下,拎着、提着彩礼去接新娘。新娘家组织了一群青年男女在村外等候。看到准新娘队伍到来,人们一拥而上,向准新娘敬酒三杯。迎亲的人如果不喝敬酒,就会被新娘的亲友用刺棍、活麻、柴火戳打,脸上抹上锅灰。此时,人民迎接新娘的人尽量躲避、逃跑,不准反击、反抗、责骂。比如,笑着追到村口,然后停下来,敬酒,唱歌,笑到家门口。
仡佬族的婚礼一般不邀请男子亲自参加,只请媒人和近亲结婚。当新娘到达时,新郎及其父母的大部分人都会暂时离开。新婚夫妇不准在教堂里做礼拜,“女子回夫家”、“女子羞于丈夫,方可逃走”的古老传统仍保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