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三十多年来,太祖朱元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农业经济高度发展,国力日益强大,中国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强国。与此同时,中国东南海域的国家大多比较落后。他们被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所吸引。他们纷纷来到明朝,与明政府发展友好关系,进行朝贡贸易。为了进一步提升明朝的国际威望,促进明朝的强大和繁荣,打动“外国诸侯”,明成祖即位后,主动进行外交进攻,派遣郑和率领庞大舰队出使西方各国。这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具体体现我的“王国”和“道德”思想。同时伴随着商业活动,但商业活动服从于“提升国威”的政治目的。

在新海路开通之前,西欧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工商业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货币流通量日益增加。欧洲使用金币。由于西欧的黄金产量极其有限,上流社会不得不用它来购买东方的奢侈品,所以西欧的黄金严重短缺。这引发了从国王到平民百姓对黄金的疯狂追捧。无人怀疑东方盛产黄金,但通往东方的传统贸易路线却被外部势力控制。西欧人要想发财,获得东方的黄金,就必须开辟新的航线。

中西方相比,两次远航的社会环境和动机完全不同。

1405年,明朝政府派遣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前往西洋。船员由军士、官员、使节、商人、医生、采购、翻译及各类技术人员组成,共计27800人。他们乘坐62艘大型船只,满载着中国名贵海外的瓷器、丝绸、茶叶、铁器、布匹等货物,横渡西洋,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1433年底,共进行了七次这样的航行。

郑和首次下西洋八十七年后,哥伦布率领三艘船,共87名水手,来到了美洲。 95年后,达伽马一行绕过非洲到达印度; 117年后,麦哲伦率领5艘265艘人类船队开始西行探索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相比中西方,郑和下西洋的突出特点是时间早、规模大、范围广。

中国舰队所到之处,遣使、赏赐、进行外交活动;进行官方贸易和私人商品交换;了解、考察当地风俗习惯,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传播中国先进工艺技术。清晰地展示了明朝的实力、财富和文明,体现了儒家“王”、“仁”、“德”思想。

随着新海路的开通,西欧冒险家、商人、殖民强盗沿着新海路前往期待已久的东方。他们所到之处,占领据点,建立交易站,掠夺土地;进行欺诈性贸易;屠杀土著居民,将非洲黑人卖到美洲当奴隶;强迫原住民改变他们的宗教信仰,破坏当地悠久的历史文明。血与火的入侵给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带来了灾难。但他们却喊着“人道”、“人权”、“民主”。

比较中西,郑和舰队代表中国政府建立了和睦邻邦、和睦相处、多元文化、遵循自然规律的和谐世界;而开辟新航线的西方殖民者建立的则是一个军事征服、民族压迫、弱肉强食、单一文化的单极世界。

明政府将郑和下西洋定位为政治外交活动,不计代价。如此大规模、高标准、频繁的航行活动,自然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增加人民负担,造成国库空虚,国家财政困难。关系。随着明成祖的去世,统治者自我否定,毁船禁海,郑和下西洋最终结束。

新航线的开通,给西方带来了另一番景象。西方殖民者将大量财富输送到西欧,进一步刺激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为正在萌芽的资本主义注入了原始积累,推动西欧向资本主义社会大步迈进,进入所谓现代。文明。 。

对比中国和西方,两次航行的结果完全不同。因此,从晚清学者梁启超开始,不少国人都感叹:中国儒家的“王道”还不如西方的“霸道”吗?

郑和下西洋结束了,但郑和船队开辟的航线仍在继续,中西友谊的建立仍在继续。明朝政府和西方国家将万世长存。随着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许多中国人来到西方各地谋生;随后,沿着郑和开辟的航线,大批中国东南沿海居民迁往东南亚各地,形成了东南亚华侨华人社区。主题。后来,它们从东南亚传播到欧洲和美国。他们与当地各民族融为一体,和睦相处,共同开发南阳,促进了南阳经济文化的发展。通过努力,他逐渐变得富有。可以说,正是郑和下西洋创造了海外华人和华人世界。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实行开放政策,许多华侨回国投资办厂。中国投资人的第一桶金促销活动是由海外华人投资的。所以,今天我们也应该想到郑和。

新海路开通后的几年里,西方殖民者统治了世界。曾几何时,他们的殖民统治土崩瓦解,殖民地纷纷独立。在前殖民地,殖民者留下的是历史的谴责和东西方民族之间永久的心理鸿沟。

中西比较,从长远来看,西方的“霸权”还是不如中国儒家的“王道”。

中西比较,谁可以称为伟大的航海家吗?他们是征服领土、屠杀原住民、毁灭多元文明的西洋新航道的开拓者,还是下西洋与邻为善、和平共处、维护多元文化的中国航海者?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