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海关:

1.对歌

对歌是云南不少少数民族青年的传统方式,也是庆祝节日的一种方式。

如苗族的“油坊”,瑶族的“唱风流”,布依族的“郎哨赶表”,拉祜族、哈尼族、白族的唱调,藏族的都是少数民族青年男女通过对歌来沟通感情、寻找恋人、择偶的方式和途径。

2.哭嫁

哭嫁是壮族、彝族、哈尼族、藏族等民族的一种婚姻习俗。通常在婚礼前几天或婚礼当天进行,由新娘的母亲和家人参加。女家人陪着新娘哭泣,表达了新娘对少女时代逝去的悲伤,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她对家人离开的依恋,以及她对婚姻不满的抱怨。

3.抢劫

云南彝族、傣族、白族、阿昌族、傈僳族、景颇族、瑶族等民族都有绑架的习俗,多发生在男女自由恋爱婚姻受阻时。发生。在女方事先默许的情况下,男方付钱给合伙人假装抢新娘,或者请合伙人偷偷挑选的女孩。就算女孩愿意,也必须假装反抗。

4.扔包

每年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男女身着节日盛装,面对面排成两排。女人把花袋扔给她喜欢的男孩。如果男方有兴趣,他就假装不接受花包,愉快地放弃,把礼物送给女孩,然后两人离开现场互相交谈。落袋活动中穿插着唱歌、跳舞、野餐等活动。

5.阿夏婚姻

云南宁蒗摩梭人的古老婚姻习俗。 “阿夏”是摩梭语,意思是“朋友”。男人和女人不叫夫妻。称为“阿夏”,只要男女相爱,交换信物后就可以同居。

其中,走亲访友最为奇特。走亲时,男方晚上去女方家,次日天一亮就回自己家。他没有同样的食物和工作,也没有家庭经济联系。所生的孩子属于女人。男人和女人都可以与其他人有同样的关系,这种婚姻是母系社会的残余。

6.抄牛庆丰收

这是独龙族庆祝丰收的节日。每年秋天都会选择一天作为庆祝丰收的日子。抢牛仪式在村广场举行。它由族长主持,牛拴在广场的木柱上。

一位年轻女子将一串珠子挂在牛角上。经过简短的仪式后,一个女孩将亚麻布放在牛背上。最后,一个年轻人和父母一起把亚麻布放在牛背上。锋利的竹矛刺进了牛身上,大家都跳了起来,把肉切开了。随后,人们欢呼雀跃,跳起了欢乐的锅庄舞,共同庆祝节日。

7.踏月

是苗族青年交友、结婚的习俗,又称走寨。每到月明之夜,小伙子们三五成群地弹着月琴,吹着洞晓。他们挨家挨户寻找自己喜欢的女孩,弹唱、欢笑,通过“踏月”相识、建立友谊,甚至坠入爱河,誓言永远在一起。

8.树叶书信

景颇族、傈僳族流行的“实体书信”是用树叶来表达感情、传递信息。每片叶子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比如,男方通过添加两片嫩叶等物来表达对女方的爱意,女方若有兴趣,就会给予草烟、芦苇籽等作为回报。如果她拒绝,她会将两片叶子背靠背翻转并归还给她。男性。相隔较远的亲戚,收到一块两指宽的皮牛肉,就知道家里有人去世了。

扩展信息:

云南,简称云南(Yunnan),省会昆明,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北回归线穿过云南省南部。属低纬度内陆地区,东西部与贵州、广西毗邻,北接四川,西北与西藏、缅甸接壤。西边是老挝和越南,南边是老挝和越南。云南有25个边境县,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国界长4060公里。 ,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苗族风俗习惯

1.傣族泼水节

傣族过新年,云南各地傣族人民都以“泼水”的方式庆祝,所以傣族新年也被称为“泼水节”。 “泼水节”。 “泼水节”是云南数百个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最广、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之一。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全州各地都有“泼水节”。其中,景洪市每年举办的“泼水节”规模最大、规模空前。

“泼水节”一般在傣族大年初三(4月15日)开始。这一天,彬彬有礼的傣族人民会取清水,用树枝沾沾,互相泼洒,以示洗去一年的污垢,祝愿新的一年干净平安。如今,“泼水节”已演变为一场群众性的狂欢节。 “水花盛开,傣族疯狂”。人们提着水桶、盆子去接水,一见面就迎面泼下,引起水花在空中绽放。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

2.彝族火把节

云南的彝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节日——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这也是彝族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六月起农历24日至25日(公历7月8日至9日),彝族人民盛装打扮,弹奏月琴、大三弦、吹笛子,参加火把节。

人们高举火把,聚集在村头、村边或广场上,然后奔跑在松林、田野中,驱除害虫和邪恶,以达到美好的收获和幸福。每年火把节之夜,都有数万至数十万的中外游客从昆明前往路南县石林风景区。每个人都手持火把,与石林景区的彝族人民聚集在一起,照亮了整个大地。形成一片耀眼的火海。为了娱乐游客,当地政府还在石林风景区举办了烟花表演。整个夜空绚丽多彩,让观者眼花缭乱。

3.白族三月街

据说,云南大理的三月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每年三月街从农历三月十五开始,持续一周左右。它是人们物质交流的盛会,是白族人民一年一度欢聚的节日。三月街每年在苍山东麓、大理城西按时举行。这一时期,商贾云集,在山地周围积攒货物。各族群众要把好的手工艺品和土特产带到三月街出售,把最好的文化艺术节目带到三月街表演,选拔最好的骑手参加赛马。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三月街的规模越来越大。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来自20多个省市的外国友人,自治区和数十个国家参加这一盛会,这在全国或云南都是罕见的。

4.哈尼族街宴

每年农历12月初(公历10月10日左右),是元阳市阿扎乡哈波村哈尼族的春节县- Ang Matthu 节。安马图节是哈尼族祭祀村神、拜龙、祈雨的节日。每到节日的第一天,村里的头领都会到村头的龙林中心摆上祭桌,宰杀没有斑毛的龙猪,请龙来祭祀。和大家一起过节。邀请龙后,首领将龙猪肉切成与村里户数相等的块,分给各户。

安马图节第二天家家户户制作黄糯米、三色蛋、猪肉、鸡肉、鱼肉、鸭肉、牛肉干、麂皮肉干、肉松、花生等近40种菜肴。准备好哈尼风味的菜肴和酒,放在指定的街道上。每户摆一到两张桌子,挨家挨户地沿街摆桌子,形成长达700多米的街宴(当地称“长龙宴”或“街心酒”)。 ,这是中国最长的宴会。

扩展信息

除回族、满族、水族共用汉语外,云南其他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共使用22种民族文字。其中傣族文字与泰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纳西族的东巴文化源远流长,东巴文字是至今仍流传至今的象形文字。

云南有83种民间艺术,居全国之首。全国包括56种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和27种汉族民间艺术。据统计,彝族歌曲有72个曲调,主要有梅歌调、青蓬调、阿调等。大理地区白族民间艺术已成熟发展了三调、九调、十八调。 。哈尼族民间艺术有哈巴族、拉泰族、尤里克族等,分布于哈尼族不同支系中。

傣族神话传说与古歌相结合,产生了民间说唱艺术“张哈”。纳西族形成了有故事内容的民间艺术纳西族大调、傈僳族民间艺术尼旦木瓜、佤族民间艺术白桥、老琼嘎布、苗族民间艺术冉更、巴拉巴、拉祜族民间艺术等。嘎 每个国家都有大量的神话传说。它们与民歌相结合,通过原始宗教祭司、歌手的演唱,在各民族中流行。

参考资料又如百度百科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