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民俗

待客礼仪

蒙古人把隆重、热情地接待客人视为一种美德。他们的待客礼仪有寒暄、互递鼻烟壶(解放后逐渐消失)、饮食招待等。无论是专程来访的贵客,还是路过的路人,只要客人一到, ,他们首先互相打招呼。客人落座后,女主人端上一碗香浓的奶茶,摆上各种奶制品、炒饭、羊肉。等待的过程中,敬酒是必不可少的。奶茶盛在银碗里,与哈达一起奉上。敬酒时,应右手举杯,左手撑肘,恭敬地将酒杯递给客人。

蒙古包

蒙古族传统的客厅就是蒙古包。蒙古包有一个圆尖顶,结构紧凑d 圆形墙壁(hana)和伞形顶部框架。外面铺上羊毛毡,并用羊毛绳固定。墙壁和伞架都是用木杆做的。包的顶部有一个天窗(陶高脑),用于通风和透光。门很小,是木制的,大多朝南或东南。蒙古包可以拆卸、运输,非常适合游牧生活的需要。

服装

蒙古族的传统服装是蒙古袍,右下摆,镶边,宽身,高领,长袖,系腰带,脚穿皮靴。夏袍是一种由棉、丝制成的单层袍子,通常为红色、黄色或深蓝色。冬袍是由羊毛制成的羊皮长袍。男士或女士长袍的下摆没有开衩。腰带由红色和绿色缎子制成。男子腰带上常挂有小刀、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女士的帽子和珠宝常常是我的最爱与珠宝、银饰镶嵌,显得典雅华贵。他喜欢穿及膝的柔软牛皮靴子。农民多穿普通服装,有开衩长袍、棉袄等,冬季多穿毡靴,高筒靴较少见,并保留系腰的习俗。男子多戴蓝色或黑褐色帽子,有的用丝绸包头。女性通常头上围着红色或蓝色的头巾,冬天则像男性一样戴圆锥形帽子。未婚女子将头发从前面向中间分开,扎成两根发根,发根上串上两颗大圆珠。头发微垂,饰以玛瑙、珊瑚、碧玉等。

古斩冠

元代蒙古族妇女流行的一种高帽。长约一尺,筒状,外覆丝布。花的品种和颜色各不相同,还装饰着各种珠宝和美丽的孔雀图案。埃瑟斯。他们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可以根据他们所佩戴的“咕咕冠”来识别。电影《马可波罗》和《成吉思汗》中都可以看到戴这种帽子的女性。

蒙古靴

服装及工艺品。有皮靴和布靴(莫海靴)之分。 《马可·波罗游记》记载:“须知,大汗赐予男爵袍服一万二千件,袍服十三件,并附有一双名为布利亚尔的骆驼皮靴,靴子上绣有银线,颇有巧思。”埋耳靴是香牛皮靴,饰有贴花盘古纹。女式布靴多饰有杏花、山百合、牡丹等花卉图案,也有佛手柑、丁字纹、八结肠纹、云卷纹等。

摔跤制服和摔跤靴

摔跤 摔跤比赛服装。包括背心、裤子、工作服和彩色丝绸腰带。的w外套暴露胸部。裤子很宽敞。裤子上的图案较多,一般有云纹、植物纹、长寿纹、五蝠抱寿纹等,图案大胆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内衣尺寸较大,特制10米大布料,有利于散热,防止汗水粘在体表。也适应了摔跤运动的特点,使对手难以使用缠腿动作。裤子是用坚韧的布或法兰绒缝制的。膝盖外侧缝有各种颜色的图案。图案大方庄重,寓意吉祥如意。服装各部分搭配得当、融为一体,展现出勇猛的民族特色。摔跤靴是摔跤专用鞋。它们坚韧而厚实。靴子上有皮带。穿着时,鞋底和靴筒可以系紧,防止踢时滑倒或掉落。它们也很方便相互挂钩。

婚姻习俗?

蒙古族实行一夫一妻制,讲究礼教,严格讲长幼。有订婚制度,由父母决定,男方到女方家结婚。婚礼仪式过程讲究对歌和祝贺。蒙古族传统家庭以男性为主,但家庭大事一般都会征求妻子的意见。儿子娶妻生子后,就与父母分开,小儿子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

蒙古族婚礼充分体现了这个古老民族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独特风格。由于分布广泛,各地的婚礼习俗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他们有什么共同点是新郎手持火镰、蒙古刀和弓箭,发表悼词、祝贺和对歌。东部地区迎亲时,新娘乘车,在门口对歌,在洞房门口致悼词和祝贺。更令人兴奋的是,送行客人时,他们还抢着新郎的帽子,考验马匹的机智、勇敢和速度。在西部牧区的婚礼中,以鄂尔多斯婚礼最为热闹,至今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习俗。婚礼当天,双方亲友盛装聚集在双方家中。迎亲队伍由新郎、准新娘亲属、伴郎组成。新郎手持弓箭,新郎亲朋好友在门口唱歌送行。当新郎一行到达新娘家时德家,他们必须绕着蒙古包转一圈才能下马。这时,伴娘们用毛毡阻止了新郎的行进,并开始对歌。伴娘要向新郎提出很多问题,而新郎的公婆则必须流利地回答问题。经过一番询问,只有女方对婚礼团队的回答感到满意后,新郎才可以赠送礼物。伴娘掀开白色毯子,邀请宾客进入蒙古包。蒙古包里盛大的“五茶”(全羊宴)开始了。新郎一边唱歌一边向新娘的父亲敬哈达。新娘现在已经在另一个蒙古包里盛装打扮,向她的朋友们道别。宴会结束后,新娘前往夫家,家人唱起《送女歌》送行。当伴郎队回到新郎家时,看到门前燃着两堆火。新娘必须握住新郎从婚礼现场递过来的鞭尖。火的另一边并穿过火。这个仪式象征爱情的坚贞,寓意纯洁、辟邪、繁荣。进入蒙古包后,婚礼就开始了。新娘头上的红盖头被摘下来,新娘一一向公公婆婆和亲戚们行礼。新郎手里拿着一个铜锅,新娘手里拿着一个酒盘,手里拿着一个银碗,向客人敬酒。被敬酒的人必须一口气喝完,祝新婚夫妇幸福。婚礼在丰盛的宴会、醇厚的美酒、宾客们的载歌载舞中达到了高潮,寄托着对新人的衷心祝福。

丧葬习俗

一般不设丧床,不设祭品,不穿丧服,不设纸钱,不设哀乐。传统丧葬方式有天葬、火葬、土葬三种。如今,土葬已成为普遍现象。死者被换上新衣服或裹尸布铺上白布。有些人清洁身体并涂抹酥油。他们将死者的遗物与死者的遗物一起放入棺材中。进去后请喇嘛念经。然后前往墓地安葬。

禁忌

蒙古族自古崇拜火,因此形成了一些与火有关的禁忌。例如,当你在蒙古包里做客时,你不可以洒水或往火里扔东西,更不可以呕吐。化痰或跺灭火。蒙古人还避免指着天上的星星,这与崇拜天空的原始信仰有关。进入蒙古包时,马鞭必须放在门口,不能带入蒙古包。切勿击打牛或马的头部。

服饰禁忌

帽子是蒙古人神圣不可侵犯的头饰。因此,他们最忌讳乱扔帽子,忌讳与其他人触摸、玩耍帽子。项目。如果帽子突然掉在地上,被认为是非常不吉利的。束腰对于蒙古族男性来说是权威的象征,也是男子气概的标志。因此,蒙古族男子忌讳穿不带腰带的长袍。戴帽子、系腰带是社交礼仪之一。

居住禁忌

元朝时期,人们进出皇宫是不准踏门槛的。如果有人违反禁令,就必须受到严厉的惩罚。踩在门槛上就等于踩到了主人的喉咙。如今,蒙古人仍忌讳踏门槛。其次,蒙古包内的座位数量也有严格的习惯规定。蒙古人通常着装右侧。毛毡袋里面,中间在上,右边在下,左边在下。主人或贵宾坐在中间,男在右,女在左。坐在公司里正确的顺序是一个很大的禁忌。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

日期禁忌

蒙古人非常重视农历的初一、初八、十五。这与佛教的一些理论有关。一般这几天不举行婚礼,病人也不远行,病愈者要谨防旧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