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有哪些风俗习惯?
1.插桃枝
这是越南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习俗。临近春节,越南家庭会去超市购买大桃枝,带回家插在门口或客厅,作为春节期间的家居装饰。
桃枝有辟邪辟邪的寓意。在中国古代,桃木剑作为辟邪法宝而广为流行。如今,插桃枝已不再是过年的习俗,取而代之的是贴门神辟邪。然而,这仍然是越南的习俗。中国古代的传统习俗保存完好。除了桃枝外,金橘枝也常备,象征着富贵吉祥。
2.祭祀祖先
越南春节的一个重要习俗是扫墓。春节前扫墓意味着拜年,请祖先回家过年。早在14世纪成书的《安南纪事》中就有元旦“祭祖”的记载。越南年底的扫墓与中国清明节的扫墓不同。清明节在越南并没有记录为节日,只是附加在寒食节之后。
有学者研究认为,越南之所以没有沿袭中原王朝清明时期祭祖的习俗,与其气候环境有很大关系。越南地处亚热带。春节干燥、炎热、风大,容易着火。不过,年底雨季刚刚过去,植被茂盛。拔掉它们的根可以防止杂草侵入墓地。
3.蔡禄爷
这是越南春节期间非常重要的习俗。蔡璐实际ly 的意思是选择“绿色”。因为这两个词在越南读音相同,所以采青被称为菜露。摘绿叶的习俗是把带有绿叶的折枝带回家。
在中国古代,绿色采摘是民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后来传到了越南。然而,采摘青菜的习俗如今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消失,但在越南却保留至今。由于“绿”字与“禄”字谐音,采摘绿叶寓意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大吉大利。因此,除夕夜采摘绿叶非常重要。
扩展信息
1.越南婚俗
在越南北部的一些蛮族部落,结婚时有一种趁“初夜”向旧情人“报恩”的方式。 “婚俗。新娘出嫁前,往往都有一个旧情人。如果你决心要结婚,爱上一个人,就必须与其他恋人断绝关系。按照传统习俗,新婚之夜新娘并不入住新郎洞房,而是到旧情人那里陪她睡最后一晚,以示“谢意”。
2.越南端午节
越南端午节为越历五月初五,又称正阳节。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端午节还有驱虫的习俗。节日一大早,家长们就给孩子准备酒酿糯米、姜黄糯米,以及桃子、李子、柠檬等几种酸味食品和水果。
南方一些地区,小孩子可以吃西瓜、芒果、煮鸡蛋、喝椰子汁,大人则喝雄黄酒,并将雄黄涂在小孩子的头、额、胸口等处。肚脐可驱虫。采药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人们认为“端午草药”最有效。许多市场都有专门出售这种药的摊位。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越南农历
传统节日及民俗风情:越南的传统节日与中国相同,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其中以春节最为隆重。越南民风淳朴,人民文明礼貌。见面时,习惯上按照法国礼仪打招呼、点头、握手或拥抱。他们通常被称为兄弟姐妹。越南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不少人信仰佛教。佛教于东汉末年传入越南。船尾十世纪以后,佛教被尊为国教。目前该国约有2000万佛教徒。此外,天主教传入越南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目前信徒人数超过300万,大部分分布在南部地区。越南人崇拜祖先,普遍迷信城隍、财神。大多数人家里都有坛桌、香案,逢年过节在家祭拜。服装很简单。正式场合,男士着西装,女士着民族“长衫”(类似旗袍)和长裤。饮食习惯与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一些民族相似。他用筷子吃饭,喜欢吃清淡、冷、酸、辣的食物。越南人忌讳三人合影。不能使用火柴或打火机连续为三个人点烟,因为这被认为是你的行为。不幸的是。你不希望别人碰你的头,坐在地板上时你不能将脚指向别人。 【姓名与称谓】越南京族的主要姓氏有阮、陈、吴、李等。与中国人一样,越南人也是先姓后名。多数为单姓双字名,也有少数为单姓单字名。越南人的称呼中,除了第一人称中比较常用的中性“我”(读作“dui”)外,第二人称“你”和第三人称“他”(她)没有中性人称代词,并且通常基于对方的代词。按辈份或地位称呼人们,以表达喜爱或尊重。例如,对于父亲辈的人,第二人称直接用“叔叔”、“阿姨”、“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称用“那个叔叔”、“那个阿姨”等越南语问候语不不区分“早上或晚上”,也不区分“你好”。 “再见”通常用“召”字向上行礼来表达。比如见面时说“赵同志”“同志你好”,再见时说“同志再见”。越南人互相称呼时,通常将称呼与姓氏连在一起,很少同时使用姓氏和名字,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例如,一个名叫阮兴强的人,根据年龄和亲疏程度,可以称其为“强叔叔”、“强叔叔”、“强哥”、“强哥”或“强先生”、“强同志”。 【服装】古代越南京族穿着各种套头衫、长裙。中世纪时,平民穿棕布,官员穿青雁。 15世纪以后,富人通常佩戴金络纱葛参加祭祀。清扫、宴会时穿红色长袍,仆人穿棕色或黑色布,官员穿青色衣服,老百姓穿深色粗布。法国人进入越南后,平民的服装开始发生较大变化,妇女穿的是打结的衣服。夹克和裤子。近代越南城市男性多穿西装,女性则穿色彩鲜艳的窄油袍。越南女袍可以说是越南妇女的国服。上半身系在腰间,凸显身材,让女性看起来雍容大方。下摆拉伸至腰部,方便活动。尤为特别的是,越南妇女在穿长袍时,还搭配一条黑色或白色的阔腿及地长裤。越南妇女喜欢佩戴项链、手镯和戒指。她们常常把头发留成披肩长的,或者用发夹扎在脑后。 【阳诺与牙齿之美】越南的京族、傣族、泰国族、爱迪族都有咀嚼沙滩坚果的特殊爱好。他们经常然后在椰子上放一点石灰糊或碱,然后在咀嚼之前将其放在嘴里点燃,以在模具中引起化学反应。汁液会从嘴角流出来,不吞咽。当汁液耗尽时,他们会吐出残渣。嚼手掌一般先苦后甜,能刺激神经,提神醒脑,去积消肿。北京人也把菠萝视为信物。他们在求婚或招待客人时总是赠送菠萝。嚼坚果、染牙齿是京人古老的习俗。过去,男女一到十七、十八岁就开始染牙。根据他们的习俗,咀嚼手掌和染色牙齿象征着他们已经成年并准备结婚。从此,这些青年男女可以自由地参加当地的任何娱乐聚会,参加对唱,并选择自己的伴侣。瓦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古老的习俗逐渐衰落,但在越南农村,你仍然可以看到许多牙齿染得又黑又亮的老年妇女。在他们眼里,保持牙齿洁白如玉是品质不好、风格不好的标志,而把牙齿染黑亮丽才是最美的。 【节日】越南还使用阳历和农历。除元旦、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国家法定节假日外,越南还过清明节、端午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和中国人一样,农历的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越南有一首民谣:“肥肉姜葱红对联红旗鞭炮大粽子”。意思是春节到了,要准备丰盛的荤菜,煮粽子,门上贴红对联、高举旗帜。旗帜随风飘扬,鞭炮齐鸣。从这首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出越南人民对春节有多么的重视。新年与旧年交替之际,越南人也有守岁的习惯。除夕之夜,人们通常唱睡歌供当地士兵娱乐,后来在民间流传。所谓军鼓,其实就是一个木桶或铁桶。村尾竖立着两根柱子。桶用麻绳或钢丝拉紧,固定在支柱上。用棍子敲打绳子,发出清脆的声音。男女各站一边,一边敲门,一边对唱,欢声笑语,气氛欢快热烈。有的青年男女通过对歌建立感情、建立爱情关系。 [祖先崇拜] 越南人和其他东方人一样,讲究孝道。在每个家庭中,子女孝敬祖父母、父母是必不可少的。越南人对已故祖先的崇拜十分深厚,因此十分重视祖先崇拜信仰,并代代传承,形成规模。人们相信,亲人虽然去世了,但他的灵魂仍然存在,起着保护和监督子孙后代的作用,主宰着人们的一切活动。世间许多的灾难和福祉,全靠祖先的庇佑和救济。越南人家家户户都有神龛,神龛,还是神龛。是祭祀祖先的祭坛,是祭祀祖先、祭祀神的圣地。任何人都不能得罪它,任何人都不能在它身上沾染任何污垢。在城市里,由于居住空间狭小,祭坛的设计规模较小且多种多样。就像在墙上钉一块木板或用柜子的顶部作为祭坛来纪念你的祖先一样。一个在香炉置于祭坛中央,两侧各有两支香烛。香炉前放置一块薄红漆木板或塑料。玻璃盘里有水果,花瓶一对,祭品杯碟若干。有的家庭在神坛两侧还贴有“祖宗功德万载,子孙孝顺,贤德万代昌盛”、“越南人把祭祀祖先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作为表达对祖先养育自己养育之恩的一种方式。虽然许多家庭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对祖先的崇拜也不容忽视。春节到来之前,祭坛必须重新布置,香烛必须插入,必须放置供品。春节三天里,香坛上总是燃着香火,父母和宗亲们在吃团圆饭之前先祈祷。越南人对祖先的崇拜还体现在禁忌名字上。平时,子孙应该避免提及祖先、父亲的名字。如果一些名词与现实生活中祖先、父亲的名字重叠,应该避免使用或使用同义词。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让他们知道祖先的名字,以免他们胡言乱语,不敬祖先。如果有人指着祖先的名字来嘲笑或侮辱他,被嘲笑或侮辱的人会认为他受到了极大的耻辱,从而会产生深深的仇恨。近年来,禁忌名字在城市中已不再常见,但在农村地区,这种习俗仍然保留着。另外to 在崇拜祖先方面,古代越南人民普遍迷信城隍、占卜、星相、风水、神灵等一切自然物体和自然现象,如河流、湖泊、山脉、大树、猛兽、风雨等等,在他们的心中,有神灵居住,应该崇拜和祭祀,以避灾祈福。例如,在河内市栋多县金连村,至今还保留着建于1510年的山王神的碑文。在农村地区,还供奉着土地神、榕树神、蛇神、虎神等。村庄的中心石头通常受到崇拜。人们在老虎经常出没的地方祭祀它,言行不得冒犯它,低声称它为“山王”。如果遇到老虎,不但不能杀死它,还必须献上各种祭品。在古代,越南人民人们普遍崇拜常年常青、枝繁叶茂的古树。他们相信,这些长期经受狂风暴雨和雷击的大树如果能够存活下来,树下一定有神灵。因此,树荫下,尤其是榕树下,经常有人。树下放置香案,或在树旁空地建庙宇。风水师、算命师经常聚集于此。 【宗教】从公元前111年中国西汉开始,儒、释、道三教开始从中国传入越南,对越南人的意识形态产生了很大影响。从中国传入的佛教是大乘佛教,越南人称之为“北传佛教”。此外,一些越南人信仰上座部佛教,他们称之为“南传佛教”,是从泰国和柬埔寨传入的。在越南人中信仰宗教的人中,佛教所占比例最大,且大多数信仰大乘佛教。各地都有很多寺庙。佛教徒避免杀生,相信因果报应。每逢重大节日和个人生日,人们一般都会去佛寺拜佛、进贡、听僧念经。大约500年前,天主教传入越南。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开始在越南传教,但遭到官方的打压和党的禁止。第一批前往越南的传教士是两位法国传教士奥德雷科·巴德诺和方济各·泽维尔。法国统治时期,天主教在越南获得合法地位并迅速发展。到1966年,南北越共有11个教区,天主教信徒达300万。基督教在越南也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内、海防、河西、承天、广南、波来古、B英顺等地。基督教是从天主教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新教派。它传入越南才近一百年,在越南被称为“福音”。 1893年,基督教牧师大卫·罗拉汉前往西贡传教。后来,牧师陆续前往越南传教,但遭到法国殖民当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基督教才在越南站稳脚跟。越南南部西宁、帝师等地的京族农民大多信仰高台教。该教的全称是“道道第三期普渡草岱教”。它由吴文昭、乐文忠于1926年创立。该宗教融合了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信奉孔子(人性)、姜太公(神道)、耶稣(圣道)、老子(仙道)、释济(佛教)。草台教信徒可以祭祖,但不能供草、使用纸马s。他们必须避免杀戮、贪婪、肉类、性和粗言秽语。每天6:00、12:00、18:00、24:00必须烧香念经。 。在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同春等地,许多人加入了和好教会。该宗教是佛教的一个变体,由越南人黄福初于1939年创立。黄福初居住的村子因名为“和好村”,因此而得名,寓意孝顺、关系良好。与佛教一样,佛法也讲慈悲。博爱、大同、因果报应的信徒大多是农民,又称“农民佛教”。和浩教僧而不建寺。它用一块红布代替神佛像。信徒们早晚两次供养佛陀。供品是鲜花和水。花代表坚定,水代表纯洁。在 Vi 生活了短短几个月我有幸在越南胡志明市看到了庆祝南方解放日的盛大场面。越南朋友说,4月30日是越南南方人民最难忘的日子,因为1975年4月30日,越南南方解放了。解放日临近,南方各城市尤其是胡志明市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大街小巷都悬挂着鲜艳的国旗,走在街上红旗飘扬;各单位正在做各项准备工作;家家户户也都喜气洋洋……人们很容易被这种气氛所感染。最令人兴奋的是,在胡志明市中心的统一广场举办了一场大型民族风情园活动。在里面可以看到越南的各种风土人情,这是越南的一个缩影。越南的人体象棋最为特殊。吸引人们眼球的是巨大的棋盘,但最让人好奇的是值得注意的是,棋盘上站着一些人,穿着带有标志的衣服。他们就是“棋子”。场外的“指挥员”指挥“棋子”的攻击路线,下棋方法与中国象棋类似。当“棋子”正面对峙时,双方都使出浑身解数,互相较量,较弱的一方被淘汰。整盘棋让人感觉“活着”。荡秋千也是越南的传统活动。据越南朋友介绍,这是每届庙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秋千很大,框架很高。支撑秋千的绳子上套着一根长竹竿,所以秋千的时候,绳子不会弯曲,而且弧度也很大。秋千上一般可以站两个人,下面有人用绳子拉动。你可以想象一个穿着优雅传统服装的越南女孩站在上面,当秋千荡起时gh,她看起来就像一只在空中飞舞的蝴蝶。 “嘭嘭……”烟花飞了起来,紧接着是一阵阵热闹的锣鼓声。我往前挤一看,原来是一场水上木偶戏。越南水上木偶戏是世界木偶戏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水”是水上木偶的艺术生命,水上木偶表演艺术家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一阵阵鞭炮声、锣鼓声、海螺号声中,龙、鱼、龟争先恐后地跃出水面。这些神灵的动物形象是根据越南传统民间绘画艺术塑造的,并用漆金粉和各种颜色绘制,显得古朴。可爱的。在水上木偶戏的传统剧目中,人们可以看到甲虫喷水、仙女随着奇幻的“神曲”翩翩起舞。越南传统歌剧,包括改革歌剧等都在搭建的舞台上表演。表演者身着传统服装,唱着古老的曲调,跳着有节奏的舞蹈。该表演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当地人欢迎。无论你走到哪里,这迷人的音乐都会萦绕在你的耳边。民族风情园内还设有种类丰富的美食展览,有春卷、米粉、卷面等具有越南特色的美味小吃。参观那里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口的盛宴。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感受到了越南的各种风土人情。 (马丽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