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介绍一下山西省晋城市的一般风土人情、风土人情等?
晋城古称泽州,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秦朝以前,诸侯之间存在着纷争。战国末年,先属汉,后属赵。秦统一中国后,分属上党郡、河东郡。唐贞观元年(627年),在现址筑城,名晋城。明洪武九年(1376年)升为直隶府。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为泽州府,晋城改名凤台县,属泽州府。解放战争后期,根据陈毅的提议,1948年晋城撤县设市,一年多后又恢复县建制。新中国成立后,晋城隶属晋东南地区。 1983年7月,金成县改为县级市,仍属晋东南地区。 198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晋东南地区划分为长治市、晋城市,实行市辖县制,晋城市成为地级市。晋城市现辖高平、泽州、阳城、沁水、陵川1区1市4县。辖48个镇、26个乡、10个街道办事处、2419个行政村、居委会,面积9490平方公里。人口218.96万人。城区面积从建城之初的8平方公里扩大到2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从不到10万增长到26万。建城时,晋城市区面积仅8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0万。这座城市建城18年来可见,城市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市区面积扩大了三倍多,达到2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1万多。素有山西“小深圳”、太行山上的一颗明珠之称。晋城矗立在太行之巅,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俯瞰中原。它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代表旧石器时代文化的沁水“下川文化遗址”和陵川“塔水河文化遗址”,证明两万多年前这一代就有人类活动。距今4000至1万年前,泽州先民定居丹河、沁河流域,创造了以高都、八坪文化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就发生在晋城。相传是中华民族始祖女娲的遗址和栖息地人文造石补天——卧黄洞,也位于泽州县水东乡丹河北岸浮山北谷。高平市内还有羊头山和中国第一位皇帝神农采集谷物、品尝草药的古墓群。此外,还有源远流长的舜帝传说和闻名中外的长平之战古战场……遥远的文明孕育了无数名家,如著名政治家蔺相如、战国时期外交家,中国佛教静商派创始人慧远禅师。 、北宋理学大师程浩、中国山水画先驱画家景浩、秋黄专家贾鲁、元代外交官郝景、陈廷敬、王国光、明清时期著名政治家、Zh中国现代文学巨匠敖树理等人,就像浩瀚宇宙中闪亮的星星,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自己闪亮的轨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