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人情
湖南自古就是鱼米之乡。这里物产丰富,人民勤劳精耕。水稻种植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漫长的岁月里,长沙的先民培育出了早、中、晚、粘、糯、籼、粳、长芒、短芒等多种水稻品种。据1949年统计,仅浏阳县就种植水稻品种149个。长沙 许多地区都在高岸田里种植早稻。早稻收割后,种植红薯、玉米、豆类、高粱、荞麦等杂粮。晚熟品种多种植在低岸湿地,如冬年、重阳年等。早稻多在清明节前后种植。据说“桐子叶有大马蹄,做稻秧没有问题”。稻子种在泥里,假人通常是田间种植或悬挂假鹞,以防止老鼠和鸟类。第一次拔稻秧时,点香烛、放火炮,呼唤打开稻田大门。插秧俗称插田、种植农作物。有的人用“种稻树”来祝贺。种植农作物时,专家们经常“拆页”(打开页面)——在田地对岸插一根杆子,进田时先种几株,瞄准排成一条线,以此为基准边退边栽,四秆连成一排,从左到右,称为“岁水河”。到达对岸后,幼苗排成直线,像书页一样,美丽极了,故名“分页”。第二人按“页”从右栽,谓之“切页”,以此类推,依次排列。如果前者超过后者被称为“关鸭”或“钻包”。如果途中拐弯,就会被嘲笑为“跨洞庭湖”。为了抓住季节,亲戚朋友来帮忙干活,这叫“报工”。种植被视为一项重要的竞技活动,专家备受尊敬,被称为种植大师。收割早稻时,要称肉、酿酒,热情招待他们。这就是所谓的“种粮主人冒充粮客”。但早餐避免吃肉,以免镰刀伤到手。晾晒谷物时,通常用竹篾做成晒垫,或者用稀释后的牛粪将谷物晒场粘贴起来,使其光滑无泥沙。谷物晒干后,用风车吹,不“缠绕”。除水稻外,长沙还拥有悠久的种植大麦、小麦、荞麦、高粱、小米、亚麻(黑芝麻)、白芝麻、油菜、茶叶、蚕桑、苎麻、棉花、黄花菜等农作物。豆类作物有蚕豆、豌豆、大豆、黑豆、红豆、绿豆、米豆、泥豆、峨眉豆、口袋豆等。其中大豆分为五月黄、六月黄、七月黄、八月黄。泥豆又名懒豆,是制作浏阳豆豉的最佳原料。甘薯、烟草于明代传入,但发展迅速,种植广泛。素有“一季红薯,半年粮食”之称。
赶秋节
相传远古(神农五谷种子神话的又一传说),苗族始祖神农派一男一女东渡收集谷物种子,教苗族人民种植谷物,以便获得粮食。食用。因此,湖南省花垣县马里场的苗族自从每年立秋前到吉首市矮寨城过秋节。神农氏派去采集谷种的男女,称为秋公秋婆。以纪念神农氏的恩德。因为农历立秋到来之前,水田、旱地的农作物都已经成熟了。感谢神农氏的保护,丰收已成定局。因此,中秋节就像一场动员集会。世界各地的苗族群众都去参加秋季集会,唱歌、跳舞、跳舞。荡秋千等娱乐活动,纪念神农氏和秋公、秋婆的祖先。后来,又将英雄美人的爱情传说插入中秋节,使中秋节成为具有祈求神农丰收五谷种子、歌颂自由恋爱意义的群众娱乐节日。近年来,有多达7万至8万人拥有同等水平花垣县马里场举办中秋节活动。可见,苗族崇拜神农氏,神农氏派人采集谷物种子。苗族节“踏花山”是境内苗族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举行。这几天,苗族居住的各县都会竖起花杆,举行盛大的爬花活动。这里不仅是苗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群众开展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苗家男女老少,身着金银,从四面八方来到花竿脚下,打芦苇、打拨浪鼓、跳鼎、打砍刀、斗牛、摔跤、斗画眉、攀爬。花杆。
打背节
流行于富宁县部分地区,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举行。是苗族青年男女的节日。节日期间,青年男女欢聚在美丽的山坡上。当打屁股开始时,男人们成群结队地冲出来,冲向他们所选择的女孩。当其他男孩离开时,一只手握住女孩的脖子,另一只手遮住女孩的眼睛。打她回来。女孩也不甘示弱,笑着挣扎。当他挣脱束缚时,他抓住了年轻人并以自己的方式对待他。整个会场,男人追逐女人,欢快地跳舞。玩累了,男女各找一个地方打本地电话(即用两根竹筒,中间一根长线,各自能听到竹筒里说话或唱歌)。一边),互相倾诉甜言蜜语,结下不解之缘。伴侣。恋爱后,告诉父母,择吉日结婚。
跳香节
苗族不仅在立秋丰收之前祭祀神农,而且在秋收完成后还要举行盛大的节日祭祀神农。苗族的山谷叫跳乡。香舞节一般在秋后农历十月举行。流行香舞祭拜谷神、神农的地区有湖南泸西、吉首、古丈、沅陵、辰溪等县市。每当香舞节到来时,都会由苗族祭司主持。节日通常持续一天一夜。除了祭祀谷神、神农之外,还有香舞,当地苗族称之为“杜熊”。 “都”在苗语中是盛衰的意思,“雄”是苗族的意思。这一天,苗族祭司会带领小伙子跳苗族舞蹈,祈福。谷物之神和神农氏。苗族在十月秋收前后有特殊的节日和舞蹈祭祀神农,这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
苗族婚俗
苗族实行一夫一妻制,青年男女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惠姑娘是苗族年轻人自由恋爱的一种方式。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称花山节)。这是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聚集在一起对歌、击鼓。舞狮、芦笙舞十分热闹。此外,苗族还过春节和汉族的其他节日。糯米也是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食品。湖南省苗族横部互赠印有鸳鸯图案的糯米糕作为信物。婚礼上,新郎新娘喝酒,司仪请新郎吃龙凤娃娃的年糕。
浏阳三朝送号习俗
浏阳北乡有三朝送号习俗。邻居、亲友将选定的男婴的名字、派别、名字用楷书写在红纸上,上面写着“恭喜文朗志清夫妇”或“恭喜文朗志清夫妇”。额头。在鞭炮声中,大厅主梁两端的墙壁上贴满了这样的祝贺。根据房屋、部落等情况,可能会同时发送多个号码。清朝以前,女婴是没有名字的。民国以后,也有人认为他们给女婴提供了出生号码,但只给了她们一个名字,通常是“女朋友叫某某”。还有满月酒、百日酒、元年酒等。长沙县有用鲤鱼亲吻婴儿喂汤的习俗,称为“开肉”或“鲤鱼跳龙门”。亲友出席宴会,被赠送金银手镯、项链、“长寿锁”等物品作为礼物。宝宝一岁的时候,有人把文具、针线活、口红、字画等放在盘子里让宝宝接住,测试他的兴趣。这就是所谓的“抢周”。从此以后,每逢生日,就叫“长尾”,父母总会给他们吃荷包蛋。俗话说“大人过生日一顿饭,小孩子过生日一个鸡蛋”。 10岁、20岁等的称为“宗生”或“正生”。亲朋好友多送布鞋袜,多送礼客人通常会邀请几桌客人。通常,生日称为三生。除叔叔阿姨来访外,街坊邻里的妇女、家人都会送鸡蛋、面条等来祝贺,主人还会以“干茶”招待,故又称“吃茶”。古人云:44百岁曰长寿,八十曰中年,六十曰下辈。可见,古人的最低寿命是60岁。未来会有50岁被称为长寿的人。长沙人说长寿“男不如女”。 “满”,即男人过自己想象中的生日,女人过自己真实的生日。 60岁的生日被认为是一个特殊的生日,特别隆重。她们被称为长寿星、寿星。有些人会搭建生日桌,摆放生日桃子,点燃生日蜡烛,还有一些相关的东西。es 和朋友将它们作为礼物赠送。寿匾和长寿屏风。寿星坐在长寿台上,接受子孙们的跪拜。这时,鞭炮放的时间越长越好。开席时,先吃长寿面。面条又长又细,象征着长寿,所以长沙人把生日宴称为“吃面”。 。也有人在50岁之前过生日,但有“男不过生日,女不过生日”之说。即男性到了29岁不庆祝生日,女性到了40岁不庆祝生日。有的人生日那天出去避客,这叫躲避生活。有些人遵循古语“母亲在家不庆祝生日”。哪怕是60岁、70岁,只要高唐还在活着的时候,他们不会庆祝生日。他们把自己的生日视为母亲的艰难日子,只给母亲送食物来感谢她的生日。分娩的痛苦,养育的恩惠。
结草痕
土家族苗寨有结草痕作为记号的习俗。草标是由数根草编织在一起制成的,以形状区分不同的用途,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在贸易活动中,旱地播种或稻田移栽后,将标签绑成双层形状,以祈求丰收,保护农作物。除草时把草拴在锄头上,放鸭时把它拴在浪杆上,封山造林时把它拴在树上。搬运柴火时,将其绑在背上的篮子上,以表明该东西有它的主人。卖牛的时候把草牌绑在牛角上,卖猪的时候把草牌绑在牛角上在猪笼上标明牛和猪正在出售。吸管标签还用于情感交流。矢量.绿色 青年男女相爱时,会在约会地点形成圆形草标,以表达团圆、求爱。如果女人同意,她就会在草牌上系一根丝线。如果她不同意,她会系上两个单独的草标签,以表示不再接触。如果草痕是由青草和黄草组成的,则表示秋后相会。几个草根结在一起代表一次会议,草根的数量代表几天后的一次会议。
哭嫁
清康熙十三年,清廷对湘西土司王朝实行归还土官流放制度,即更换土官流放官员。地方官员不再由土司国王任命或世袭,而是由封建朝廷派遣。从从此,中原文化进入湘西,湘西千年习俗开始受到冲击。开场寒兔风凤生赌凤芝麻胸、清纯直率、以歌交友、以歌相爱的自由恋爱方式开始被“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权柄”所取代。匹配”。男女一生的婚姻、一生的幸福,全靠父母和媒人的一句话。有些女人结婚后从未见过自己的丈夫。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恐惧,我不禁心酸,泪流满面。同时,他以泪水表达了对父母养育之恩,对邻居、村民的照顾的感激之情,抒写了兄弟姐妹之间的兄弟情谊。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也纷纷以哭声回应,劝告女子要孝敬父母、爱兄弟、爱兄弟。d姐妹,和邻居和睦相处,到了婆家就经常回家。 《哭嫁》的高潮是骂媒婆,把媒婆骂得血淋淋的。媒人永远不会生气。因为媒人根据经验知道,女人在新婚之夜就能认识到媒人的价值。土家族常以未婚女子的哭嫁来衡量她的智商。
捉僵尸
捉僵尸:这是世界上只有湘西地区的民间习俗。在香港电视台看鬼片,在内地影视城看鬼片,都能看到追僵尸的恐怖场面。古代湘西人在外地做官、经商、读书、生活。他们不想在死后被火化。而是他们的亲友聘请了湘西巫师给死者穿上黑衣、黑裤、黑袜、黑布鞋,和一顶黑帽子。上帝让僵硬的尸体站起来,走回家乡。赶走丧尸有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晚上,人少的地方。白天阳气太强,则不行;白天阳气太强,则不行;白天阳气太强,则不行。第二,被追赶的丧尸数量必须是三只以上。如果数量太少,就无法赶走。至于僵尸为何能行走,至今仍是一个至今无人能解开的谜团。
背篓的吊脚楼
吊脚楼是苗族、土家族的居住地。同宗同姓的人聚居村落,村名以姓氏命名,如李家湾、向家坡等。民居由正房、偏房、木结构三部分组成。主屋一般为六门五间,有三柱四棋子、五柱八棋或七柱十棋子。有七粒药丸的大房子十一个棋子有十个门和九个房间。居住在山区的人们多建造纯木结构的脚楼,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吊脚楼有四根柱子支撑地面,横梁相互贯穿,顶部铺上木板,形成悬空阁楼。建筑四周三侧设有悬空走廊,走廊沿线设有木质扶手。木栏杆上刻有“字格”、“幸福字格”、“分字格”等吉祥图案。您可以倚在堆上欣赏风景并晾晒衣服。阁楼屋脊为太极纹瓦,四角挑檐,精致典雅。屋顶的屋脊和屋檐用灰浆覆盖,嵌玻璃,画格子窗。背包武陵源一山高又陡p,道路崎岖,肩上扛比较困难,背上比较好。当地土家族、白族、苗族常用竹片编织长筒形的篮子作为生产和生活的承重工具。根据不同的用途,背包有不同的规格和生产。用于生产的则大而粗犷、耐用;用于生活的则小而精致、精致。柴篮是用厚的青竹篾编织而成,形状较大,周围有竹片做的墙;洗衣篮用料精良,荠竹打碎细条精心编织而成,上大下小。嫁妆篮的形状像洗衣篮,但制作工艺更加精致。篮口镶有斑竹和青竹,代表阴阳合一,宽约3厘米的圆圈上涂有红色。画在中间以表示幸福。丝绸细腻,图案独特,图案巧妙,尽显新娘的心灵手巧。孩子被装在椅架式篮子里,篮子的框架是用毛竹做的,布做带子。
赶年
关于“赶年”的来历,有不同的传说。有人解释说,朝鲜时期,朝廷派遣士兵到沿海抗击日本侵略者。现在是除夕夜,所以我们提前过年了。团圆年过后,士兵就可以上阵打仗了。有人说客家王派兵进攻土家族。春节将至,土家人提前过春节,上山避难。当外国士兵来寨里过年时,土王命令当地士兵鸡鸣时反击,并取得了胜利伟大的胜利。因为鸡有报晓的功德,所以过年时不能杀鸡。他们的财产被抢了,没有食物。春节过后,他们就上山打野猪。有人说,贫困的土家族负债累累,有钱人年底都来讨债,所以提前过年,进山躲债。这些说法与古代战争和土家族的经历密切相关。土家族一般比汉族早一两天过春节,有的可早六七天过春节,称为“赶年”。 “赶年”的时间因姓氏而异。以酉阳县为例;老寨乡彭姓寓意腊月二十九“赶上新年”乌纳尔月;后溪乡彭姓的意思是腊月二十四“赶上新年”;第十八年是“赶上新年”。庆祝新年的方式并不完全相同。但大沙滩乡“过年”期间,禁止杀鸡杀猪,夜间禁止点油灯。只能点燃蜡烛并保持整夜。一些姓彭的人过年的时候,男人们一大早就要做饭。饭菜做好,祭祖完毕,妇女儿童就被叫起身。吃完晚饭,全家人出去玩。土家人平日用鼎锅做饭。做米饭时,他们把肉切成块,加入佐料,将米、肉、萝卜等分层,一起放在锅里煮。 “年饭”做好后,首先要祭祀祖先。祭祀时,人们烧香点蜡烛,烧钱化纸,三跪九叩,记念祖先的功德,祈求祖先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