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人把过年称为“坐岁”,习俗也很多。如果你有亲戚朋友在莆田的话,你会发现每年大年初二他们一般都不出门!这不奇怪吗?按说大年初二是我们走亲访友的好日子,但这个地方却有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当然,如果要追溯这个原因,就不得不提到明代嘉靖四十一年,倭寇入侵莆田,当地不少百姓被杀。后来齐军打败了倭寇,出去的人都回来了。不幸的是,很多人都死了……恰逢农历正月初二,很多家庭都在忙着为死者安排后事。来探望的人都是来吊唁的,所以在莆田,正月初二被称为“unlu”天啊。

当然,这只是习俗之一。还有这些风俗,颇有特色:

比如,每年腊月二十五之后,大人都要对孩子进行特殊的叮嘱。不准骂人,更不准与人打架,大人不准打骂小孩。

此外,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这些过年的东西,比如:红饺子、红薯糕、白糕、炸葱糕、炸豆腐、炸排骨、橘子、茶、酒等。 ……,还要杀鸡(鸭)、猪(羊)、鱼等,这些是准备祭祀天地、神明、祖先等,以辞旧迎新的。

腊月三十时,我们辞别新年,莆田各个村庄都会响起鞭炮声,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摆上供桌,上面摆着供奉的供桌。金线刺绣桌裙五果、六斋、三兽,还有红纸花热干面,祈福、富贵、长寿。全家在长辈的带领下,焚香跪拜天地。他们在祭坛前把银子和银纸烧了,又烧了一遍。鞭炮。坛桌退一步,摆上同样的供品,跪拜祖先,祈求来年全家平安幸福。最后,再次在供桌前焚烧供银、银纸和鞭炮,标志着新年的结束。

除夕中午,家家户户都吃粉。这种粉是由红薯粉、面条、炸豆腐、肉丝、蔬菜混合而成的糊状,寓意告别过去。悲惨且不如意的生活。

此外,最值得关注的就是除夕夜的火围!一对大R每家每户的门上都会挂上灯笼。灯笼上会写上主人的姓氏。房子里的灯应该一直开着。然后,全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吃饭。当然,食物也很有讲究。每天每一道菜都应该有意义并且丰富!最重要的是鲫鱼、虾、蟹、牡蛎。其他菜品并不重要。这取决于每个家庭的喜好和经济状况。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莆田人在这一天厨房水缸里会养几条活鱼,意味着每年都会有余。 (部分信息来自:五叶青郎)海峡网黄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