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有关西藏的课外读物,了解西藏的风土人情,比如有哪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其突出的文化成就有哪些?它的食物和特点是什么?
1.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常见的礼仪。哈达一般在婚丧嫁娶、民间节日、探望长辈、礼佛、迎送客人等场合供奉。哈达是一种长短不一的生丝制品。献哈达意味着对人的纯洁、真诚和忠诚。自古以来,藏族人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祥,所以哈达一般都是白色的。
敬哈达的动作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应双手捧哈达,举至肩高,然后向前伸展,弯腰递给对方。此时的哈达与头顶平齐,寓意着互相尊重,也是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对方恭敬地双手接过。向尊者、长辈敬哈达时,应举起哈达。将哈达举过头顶,身体微微前倾,将哈达捧在座位前或脚边。对于同事或下属,您可以将其系在他们的脖子上。
2。磕头:是藏传佛教盛行地区信众之间进行的虔诚的佛教崇拜仪式。
信徒行礼时,遵循这样的程序:首先立正念诵一些东西,大多是六字明咒,读作摩尼贝德梅哞,这是印度佛教密宗的真正宝藏(就像中国佛教徒常念的南无阿弥陀佛,念六字真言时,双手合十,举过头顶,然后迈出一步;继续合掌,移至身前,迈出一步。第三步,双手离开胸前,与地面平行,身体前倾,掌心朝下。首先是膝盖,然后是整个身体,额头轻轻拍打地面。重新站起来,重新开始。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嘴和手一起使用,念诵六字真言的声音是连续不断的。还有一种是长时间的磕头。
3。尊称和称谓:藏族十分注重尊称的使用,这一习俗在拉萨人中更盛行。要特别注意它。在拉萨乃至整个西藏,每句话都有三种说法。一种是普通话,一种是敬语,一种是最敬语。这适用于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地位相同的人互相使用敬语。 ,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也用敬语,对地位悬殊的人用最敬语。不会使用敬语的人被认为是缺乏教育,如果使用错误的敬语s,你会开玩笑的。藏族人民非常重视头衔。不准确的标题通常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在对方名字后面加上“L”一词以示尊重。例如称格桑为“格桑拉”,称呼扎西为“扎西拉”;老师“格拉”、“厨师”被称为马青拉等。
4。敬茶:到藏族家里做客时,主人会敬酒,通常是青稞酒。青稞酒是一种类似米酒的未蒸馏水酒,度数为几十度、五度至二十度。敬茶时,客人必须先喝三口,主人每一口都要加满,最后喝满一杯。喝茶是一种日常礼仪。客人进屋落座后,主妇或小孩就会过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亲自奉上。他们必须等待主人把它带给你才可以喝。只有这样,你才算有礼貌。
5。礼品:藏族非常重视礼品。每当有庆祝活动时,必须给予祝贺。一般来说,礼物必须退回,而且退回的礼物数量往往是金额的两倍,否则就是小气和无礼。
6。尊老:藏族自古就有尊老的美德。在很多节日里,都有向老人祈福的习俗。藏历除夕,全家人吃面条辞旧迎新时,总是先请老人吃第一碗。大年初一天一亮,家中最小的女孩或儿媳妇就必须第一个背第一缸水,冲泡成酥油茶,敬给老人以示。晚辈对长辈的孝心和祝福。
7。见面礼仪:见到长辈或尊敬的人时,应脱帽然后将其放在手上,弯腰成45度;见到同伴时,只需稍微低下头,将帽子扣在胸前;有时合掌 与鞠躬一起使用,手掌应过度握紧以示尊重。
8。宗教礼仪:僧人见到老师,必须磕头。例如,见到堪布或活佛时,必须磕三拜。根据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级别的坐垫。每逢宗教节日,达赖喇嘛、班禅喇嘛给信众揉额头也有分寸。对于高官,则要低头,双手揉额。对于中层官员,他们会用一只手揉额头。对于普通平民来说,他们会在头上戴上丝绸流苏。搅拌一次以表达祝福。
转载自:中国西藏旅游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