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各地过年习俗有哪些?
#丁酉新春#山西人,你还记得家乡每年过年必备的歌曲吗?大多只是吃团圆饭、看烟花、贴春联、赏灯笼、猜灯谜等等……年夜饭与家人团聚,热闹的年俗,是深埋在心底的温暖。
1.太原第一顿饭:羊肉饺子
说到过年,大年初一吃羊肉饺子应该是老太原人最难忘的事情了。除夕之夜,羊头、羊蹄、羊皮成为当晚的主角。家里的长辈会拿出一个祭盘,将羊头和四个羊蹄排列得像整只羊一样,然后用整张羊皮盖住祭盘,只留下羊头和四个羊蹄外露。之后,就有了蜡质钱祭祀天地诸神。经过简单的仪式后,供奉盘会留在神龛上,直到整个新年过去。挑选出来的羊肉会在除夕夜的时候拿出来。这时,已经有人把羊肉切成块,加了调料。于是整个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热炕边,高高兴兴地包着羊肉饺子。元旦的第一顿饭就是家乡风味的羊肉饺子。
2.大同:春节生火旺
大同煤炭资源丰富,必然与当地百姓的衣食住行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因此,煤炭的作用早在远古时期就已渗透到风俗习惯中,其中生旺火是当地的风俗。如今,生旺火的习俗在大同又兴起了。不仅是过年期间,举办婚礼、葬礼或重大节日。有些是在冬天做的,以保暖;有些是在冬天做的。有些是在夏天进行的,以求好运。说到火的规模之宏大、造型的精美程度,尤以过年期间的火最为重要。
3.左权:大年初二吃面茶
春节期间要熬夜、吃饺子、放鞭炮。我的家乡位于山西和河北交界处,春节习俗和大部分北方地区几乎一样。但有两个习惯是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到的。一是元旦早上天没亮就吃脑子。另一种是大年初二早上喝茶。广东有喝早茶的习惯。左泉也叫早茶,但只在大年初二才喝。茶叶不是广东习惯的茶叶市场而是一种用小米粉和玉米粉混合炒制而成的“面茶”。 ”,加水烧开,满屋子就会有一股特殊的香味。
4.乡宁:给亲朋好友送枣馒头
过年乡宁继承了整个晋南的温馨浓烈的风格,按照乡宁的传统习俗,正月初一到初五是不可以用火做饭的,所以春节前人们必须准备面食。现在“做饭不用火”的习俗变了,但年前做面食的习俗还保留着,“枣花包”与乡宁人的“年”息息相关,家家都有红枣和面粉,做红枣馒头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有味道的。
5.寿阳:送穷群众过年
正月初一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在我的历来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重视。在寿阳县,人们习惯在大门左右两侧留下红纸。据说,裹条的黑炭代表秦琼,黑炭代表尉迟敬德,寓意“辟邪”。除夕之夜,这里家家户户都熬夜,这就是所谓的“熬夜过年”。第二天一早起床的人们生火、放鞭炮、拜长辈、吃饺子、喝脑浆。吃完晚饭,我们出去拜祭邻居、长辈,大家见面互相道贺。初一到初四这四天,把扫在地上的土倒出来,直到初五凌晨才一起倒出来。谓之“送穷土”,北乡人称其为“送五贫”。
6.广陵: 整体村里出门迎喜神
春节一年一度,风俗年年都一样。广陵县过年期间,有存年米、喝糖水、生火、祭祀家神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然而,家家户户最重要的习俗就是过年、迎喜神。当地流传了几千年的俗语是:只有烧香磕头迎喜神,才能一年到头财运亨通、人丁兴旺。
7.闻喜:过年蒸花馍
每到过年,花馍都是闻喜人不可缺少的食品,象征着生活吉祥如意。包子的制作很有讲究,看得出来他们很懂。经过一番搓、扭、滚、剪、切、捏、拉,压、采、滚等技艺,花、鸟、草、虫、鸟兽都出自他们之手。底部变形生动。经过染色、绘画、组合、搭配,刚刚涂成白色的面制品变得栩栩如生,红花绿叶、凤飞鱼游、蛇盘狮吼。
8.洪洞:最热闹的庙会
洪洞的人们大多在除夕之际开始燃放各种烟花爆竹。越是象征着来年吉祥如意。除夕的活动也多种多样——挂千(根据挂的大小,从二数到五到七到九)、摆天地桌、辞别新年、看新年除夕、迎新年……诸如此类的庆祝活动层出不穷。据民间传说,开斋节的第一天正月是扫把的生日。洪洞人这一天不使用扫帚,否则会招来“扫帚星”,带来厄运。如果一定要扫地,一定要从外向内扫。这天也不准往外倒水或倒垃圾,以免赔钱。院子在除夕前被打扫干净,所有垃圾都被倒掉。洪洞人过年期间也忌用刀。除夕之夜,他们准备大年初一的一日三餐。大年初一每顿饭都会有剩菜,以求年年有余。
山西很多地方都流行着“正月前是年”的说法。整个正月里,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山西的过年真是过年有味道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