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地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闽南海关:
1.镇辰日
是年终大扫除。为了迎接新年,人们用嫩竹枝叶、榕树枝,或稻草、甘蔗叶等,扎成长掸子,清除房屋角梁上的灰尘和蜘蛛网。他们还用“桌布巾”来清洗各种农具、东西。 “扫尘”的主要目的当然是打扫干净,让自己能够神清气爽地过年。也是为了驱除病虫害,祈求来年平安。
2.蒸碗糕
“镇辰”节过后,闽南很多地方,如泉州、晋江、石狮等沿海地区,为了庆祝春节,人们也得蒸“蒸碗糕”。碗糕”,又称“发糕”。在闽南语中,年糕越“发”越好,因为“发”意味着发财、发达。
蒸“碗糕”一定要先“发酵”,所以“碗糕”意味着可以发展、发财。而且,米粉经过发酵、高温蒸熟后,饼顶会裂开,寓意“笑脸常开”,象征着全家幸福、健康、欢乐。 “碗糕”多是加糖蒸制而成,味甜,寓意生活甜蜜、吉祥如意。
3.贴春联
除夕夜,人们把家里所有门上的旧春联和“福”字都取下来,贴上新的春联。在一些地区,春联通常由家里的男性贴。这样,家就变得焕然一新,幸福美满了。
4.敬神
敬神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最隆重的仪式。新年第一天,我们敬拜神,祈求神今年五谷丰登,平安。一到紫正时间(零点)到了,到处都是鞭炮声。人们立即在家中大厅摆上桌子,摆上三兽、水果、茶、金茶等供品,烧三炷香,点蜡烛,拜“天神”,祭祖。 。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
5.开正
除夕之夜,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家里的长辈会先给家里的孩子们发红包,然后跳火团舞。大家聊天玩耍,熬夜到深夜12点,迎接新的一年。子正时节,家家户户在“敬神”的同时,放鞭炮开门迎春,迎吉祥,俗称“开正”。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