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阿坝藏族自治州金川县是嘉绒藏族的聚居地,至今仍保留着传统、质朴的婚礼习俗。

新娘被哥哥抱出村门。

婚礼当天清晨,新娘在至亲的陪同下,被哥哥抱出村门。
这时,喇叭声、唢呐声响起,平时亲密无间的新娘和姐妹们忍不住落泪了。新娘为开始新的生活而兴奋,也很怀念父母的家庭。新娘的邻居在路边唱着一首山歌:“我们已经把姑娘送人了,你一定要好好照顾她,祝你好运,一路平安。”前来送新娘的队伍也用一首民歌回应:“请放心,我们会好好对待新娘的,一切都会顺利。”


当新娘到达时到了新郎村,村口已经有很多邻居在热切地等待着。新娘的叔叔将柏树枝浸入纯净水(称为圣水)中,祭祀天、地、山神。

到达夫家时,一个难题摆在了新郎的面前,因为新娘和伴娘的穿着一模一样,脸上都蒙着红领巾。由新郎来辨别谁是新娘,谁是伴娘。
新郎费了一番心思,从送给新娘的定情手镯和戒指上认出了真正的新娘,于是揭开了红领巾,新娘见到了参加婚礼的村民。

嘉绒藏族婚礼由新娘舅舅主持

婚礼以新娘舅舅为中心,可见这种婚礼体现了嘉绒藏族古代女性的痕迹——中心性。 。
虽然嘉绒地区长期经历了母系氏族的历史发展阶段,原始人类社会只知母不知父。哥哥作为家族中弟弟妹妹世代的保护人的地位一直沿袭至今。

嘉绒藏族婚礼隆重而神圣。从始至终,村里整天载歌载舞。
但最奇特的是,婚礼当天,新娘不能与新郎同住,只能由伴娘陪同。她甚至没有机会说一句话,甚至连碰一根手指的机会。第二天,他们就要回父母家了。在父母家住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就去了丈夫家。就这样,婚姻生活才真正开始。

第二天,当新娘的叔叔和侄女离开新郎村时,新郎村的左邻右舍,特别是年轻男女,都在门口排队。大街上为她送行。
道路两旁,两个青年手持一块红绸,挡住了回去的路。这就是所谓的“挡红”。与此同时,有人上前,将白面粉涂抹在送别新娘家属的额头上,让他们钻穿红绸。嘉绒藏族人民非常看重白色。互相涂抹白面,是对亲人、邻居、生活的祝福。

安多藏族草原婚礼,人们向新郎新娘传播隆塔

阿坝州草原安多藏族婚礼又是另一番景象。
过去,他们世世代代过着游牧生活,以追求水草为生,每年根据季节变化迁徙三四次。随着现代文明生活的临近,牧民建立了定居点,开始了定居生活。不过,他们的婚礼仍然离不开帐篷。在婚礼当天,男女亲友两队分别抬着草原家庭的最低生活生产物资,并分别为新郎新娘准备了半个帐篷。一声令下,新郎的同伴赶紧在地上打桩和绳索,撑起了半个帐篷。新娘也不示弱,用同样熟悉的技巧撑起了帐篷的另一半。
当帐篷的两半无缝地融合成一个帐篷时,草原上诞生了一个新的爱巢。人们向新郎新娘传播龙达,祝愿他们吉祥如意、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