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是指民间人民的风俗习惯、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共同生活的人们所创造、共有和继承的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它是普通百姓(相对于官方)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事物、民俗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风俗的多样性是指习惯上人们常把自然条件不同造成的行为规范的差异称为“风”,把社会文化差异造成的行为规则的差异称为“风俗”。所谓“百里风不同,千里风俗不同”,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各地风俗习惯的不同。我国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各不相同。扩展资料:f的发展现状老风俗。尽管中国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民间文化的措施,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体系的建立和学术界发起的“救国”式的田野调查上。对于民间文化在整个文化产业结构中的产业发展及其转化机制的研究明显不足。老艺人失传、老作坊被拆毁、老工艺失传掺假等情况层出不穷。就连年画、皮影、剪纸等幸存的经典民间文化艺术也逐渐衰落。

当地的风土人情有什么特点?

1.地理环境: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呈阶梯式下降;郑州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项。编辑;郑州市方言略有差异,大致可分为新旧两派。郑州市地处秦岭东段余脉与我国二、三级地貌台阶的过渡地带。总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呈阶梯状下降。由西部和西南部中低山的构造剥蚀,逐渐衰落过渡到构造剥蚀丘陵、黄土丘陵、斜(山)平原和冲积平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地形。地貌序列。 2、历史文化:郑州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项,传承人4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9项,传承人26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85项,传承人149人。五批市级项目现已公布了三批市级传承人。其中,少林功夫、新郑黄帝故里祭祖仪式、朝花吹歌、巩义潇湘舞狮等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风土人情:郑州话属于中原官话方言郑开片,是居住在城市地区大多数人流行的地方方言。郑州市区方言略有差异,大致可分为新老两派。老派分“健团”,口语中er、u音较多,而新派则不分“健团”,且“er”音更接近京音,“u”音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