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1.民族风俗
1.草原盛事——那达慕:意思是娱乐、聚会。多于八月在草原上举行,起源于七百年前。那达慕节当天,商贩云集,还有各种说书、表演。主要传统体育项目有赛马、摔跤、射箭等。
2.蒙古包:蒙古包一词来源于满语对蒙古族住宅的称呼,是游牧生活的产物。
3.祭敖包:蒙古族的传统宗教活动。敖包是用石头、土块、柳条等搭建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的。
4.饮食习俗:大量吸收了蒙古族的饮食文化。牛羊肉、乳制品是主流食物,也是他们最喜爱、不可或缺的食物。 “羊五茶”(蒙古语“全羊席”)手扒肉、炒饭、奶茶、奶酪、羊肉p血肠、“古乐代”等都属于风味食品。
5.服装款式:由于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男女都喜欢穿长袍。牧区的冬装多用裸皮制成,但也有缎子或棉质的衣服。夏天的衣服大多是布质的。袍体肥大,袖长,多为红色、黄色或深蓝色。男士或女士长袍的下摆没有开衩。腰带由红色和绿色缎子制成。
扩展信息:
内蒙古文化景观
1.成吉思汗陵:是蒙古帝国创始人成吉思汗的陵墓,中国AAAA级旅游景区、草原历史文化圣地。它以三座相连的蒙古包为主体,陈列着与成吉思汗生平有关的物品。
2.辽中都遗址:位于宁城县,是规模宏大的大定府城仲景殿始建于辽同和二十五年(1007年)。
3.阿尔寨石窟:位于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是内蒙古最大的石窟寺建筑群,也是中国西夏至蒙元时期最大的石窟寺。
参考:百度百科-内蒙古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