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有哪些资源?
矿产资源方面: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优势突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30种。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钾盐、天然气等13种矿产资源储量占全国50%以上,处于绝对优势。铅矿、铜矿等9种矿产资源具有比较优势,储量占全国的30-50%。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丰富,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能源替代基地。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该地区生物资源种类丰富。森林、草原分布广泛。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等也极为丰富。但发展程度西部地区的资源和利用率较低,因此有人称西部地区为“贫富区”。西部地区各类自然资源中,以能源、矿产资源最为突出。它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双源富裕”。西部地区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近年来,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发现了多个大中型一体化油气田。根据“八五”期间全国第二轮油气资源评价,西部地区石油资源量占全国的43.9%,天然气资源量占全国的78.75%,最终可采储量为预计将达到110亿吨当量。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十大规划水电基地中的七个该国位于西南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部分稀有金属储量位居全国乃至世界前茅。按45种主要矿产工业储量潜在价值计算,截至1998年,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为44.9万亿元,约占全国的50%。在已探明的100多种矿产中,有30多种的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0%至90%以上。尤其是国家急需的磷、钾、镍、石棉等重要资源尤为丰富。在全国具有绝对优势,单项矿产储量占全国99%以上。西部地区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资源后备潜力巨大。 12省土地总面积西部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75.464万平方公里,人均102.8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量的38%,人均2.5亩;未利用土地占32%,可供开发利用的后备资源潜力巨大。西部地区农牧业优势明显。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和棉花中转区,农地资源开发潜力巨大。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是我国四大牧区。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日照时数全国最长,有利于规模化农业发展。西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虽小,但森林资源丰富。西南林区木材蓄积量全国最大。其面积虽仅占全国的24.4%,但储量却占全国的45%以上;有广阔的草山和草坡。水热条件良好,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越条件。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是西南地区丰富畜产品的重要基础。西南地区水资源也十分丰富,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50%,土壤条件良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多样,光、热、土壤资源独特,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西南地区雨量充沛,林草茂盛,森林覆盖率17.28%。这里生物种类丰富,被誉为“世界植物基因库。西南地区是我国发展橡胶、甘蔗等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不可多得的宝贵地区。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样,为多种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区内有太白梅花草、单叶草、虫草、藏红花、天山雪莲等数十种珍稀植物,同时区内还有数百种珍禽异兽,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羊、野牦牛、白唇鹿等;青海湖鸟岛是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最大的岛屿栖息地。新疆帕米尔高原、天山、阿尔泰山等地有马鹿、棕熊、松鸡等珍禽异兽。西部地区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是一个宝库我国和世界的生物资源。我国在西部地区建立了多处自然保护区。西部地区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独特,民族风情浓郁。形成了许多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自然旅游资源方面,有举世闻名的华山、峨眉山、天山等奇峰,还有广阔的戈壁滩和广阔的草原。在文化旅游资源方面,西部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仅陕西省就有古遗址10378处,古墓葬4011座,出土文物超过100万件。有黄帝陵、秦始皇陵。秦始皇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甘肃有敦煌莫高窟、安克斯i 榆林石窟、古代“丝绸之路”等;四川有峨眉山、长江三峡、黄龙寺、九寨沟等风景名胜古迹1000多处。云南四季如春,自然景观优美,如三塔寺、洱海公园等景点。而且,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习俗,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贵州黄果树瀑布、青藏高原风光、布达拉宫、大昭寺等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极为有利的条件。总体而言,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但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程度较低,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尚未发挥出来。发展水平很多资源不足10%,有的甚至不足1%。资源产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