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山东是一个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大省,各种过年民俗风情丰富多彩、丰富诱人。民间有说法,过了腊八节,就是过年了。进入腊月,年味渐浓。由于地域差异等原因,山东也有自己的特色,体现在民俗风情上。由于胶东半岛濒海,其风俗习惯与海洋密切相关;南方多山,历史文化深厚,比较传统;而山东北部地处黄河沿岸,其风俗习惯深受黄河文化的影响。北方人过年吃饺子,山东也一样,只是吃法不一样。胶东过年吃四顿饺子,小年第一顿,三十号晚上第二顿t、正月初二的第三顿饭、正月十五的第四顿饭。在胶东,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会蒸鱼、蒸包子,胶东人称之为饺子。大饺子被包成各种形状,上面贴着鲜花,红纸上写着“福”字。济南人过年习惯吃汤圆、吃年糕等。济南过年吃饺子。除夕夜,饺子必须有素馅。通常都是提前包好,快到半夜的时候才开始煮。半夜包饺子的时候,大人们就会邀请孩子们放鞭炮。素饺子是祈求一年的庄严与安宁。大年初一早上可以吃肉饺子。农历初五又称破五,吃饺子。这一天我们吃了饭。这一习俗源于汉代,东方朔《占书》中记载:“岁后初八,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猪。”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在山东地区,农历初五是马。这一天之后,企业将开始营业。在山东,过年还有贴年画、贴“福”字的习俗。其中,潍坊杨家埠、平度、高密、滨州、聊城东昌、鄄城等地都有具有地方特色的年画。人们在贴“福”字时,一般都是倒着贴,寓意“福”字到了。过去,大多数人的门上都贴有门神。原来的门神是用红木雕刻的人像,挂在门边。 A相传,最早的门神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兄弟。唐代以后,门神改为秦琼、尉迟敬德。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常常心惊胆战,夜夜难眠。直到秦琼和尉迟敬德守在门口时,他才能睡着,于是他请画师画了他们的肖像,贴在门上。左右各各各有一门神像。后人常画一对门神,一文一武。山东过年的娱乐活动也很多,有放鞭炮、踩高跷、走核,还有全国闻名的秧歌等。在济南,踩高跷的人从农历七、八开始,到正月十五达到高潮。这一天,人们吃元宵、看灯猜谜灯谜。山东秧歌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济南上河秧歌以男子为主,粗犷豪放,间有陆船穿插。胶东秧歌以妇女为主。舞者不动,手执扇,以腰、扇扭动,有九调、十调。八弯的美誉。辛子流行于博山、周村、章丘等地区。几个人扛着几根大杆子。杆子上有一根柱子,人们站在上面表演。大多数表演者都是儿童。他们或站、或坐、或挂在这些柱子上,色彩缤纷的服装巧妙地遮盖在柱子上,使表演既精彩又惊险。延伸资料:山东,因居于太行山东部而得名,简称“鲁”,省会济南。先秦时期隶属齐国又鲁,故又称齐、鲁。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有曲阜的孔子、邹城的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创始人滕州的墨子、军事家孙子,他们都出生在今山东。姜太公在临淄建立齐国,造就了齐桓公、管仲、颜婴、鲍叔牙、孙武、孙膑、邹衍等一大批名人和仁人志士;齐国还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官办民办的高等学府。 ——稷下学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