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夕夜——农历12月30日(公历2月2日)。人们常常在除夕夜熬夜,称为“熬夜”。除夕之夜,不仅要保持室内外的清洁,还要贴门神、春联、年画、门笼,穿上色彩喜庆、图案喜庆的新衣。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习俗一般有吃年糕、饺子、汤圆、大丸子、全鱼、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茶、山珍海味;还伴随着除尘、洗被褥、准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剪纸包饺子、贴窗花、贴福字、点灯蜡烛,点燃火,点燃火过年、压岁钱、拜年、走亲访友、送新年礼物、扫墓、逛花市、开联欢会等等,全家人一起享受的活动还有很多。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正月,古人称其为“宵”,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节。又称小正月、元宵节或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因此各地元宵节的习俗各有不同。其中,吃元宵、赏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的一些重要民俗。

4.清明节——初三f 农历三月(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丰富有趣。除了禁火、扫墓之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草、艾叶、白术、当归、喝雄黄酒、扎白锁子、制香钱、贴五毒、贴符、放黄。烟籽,食十二红。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浪漫的节日,也是女孩们最浪漫的日子。过去最受重视。这天晚上,妇女们会做针线活,祈求吉祥、长寿。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中秋节拜月是我国一项非常古老的习俗。赏月习俗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乐。 “民间拜月”已成为人们渴望团圆、幸福、幸福的象征,他们用月亮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枣子、李子、葡萄等供品。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5日)。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在这个季节登高望远,可以达到心旷神怡、强身健体、祛病健身的目的。与登高有关的还有赏菊赋诗、植茱萸树、吃重阳糕等习俗。

9.冬至节:冬至是我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一个盛大的节日。时至今日,我国台湾仍保留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以示不忘新根、祈愿家人团圆。在北方,冬至有杀羊吃饺子的习俗。南方的传统食品有冬至粽子、冬至面条等。


10.祭灶: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这所谓“官三人四船夫五”,是指官府在腊月二十三祭灶,老百姓在二十四祭灶,水上百姓祭灶。 25日。主要活动有两个:扫年和祭灶。此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吃火烤、糖糕、油糕,喝豆腐汤。


11.腊八节:腊八节是佛教节日。正值十二月初八(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称“成道日”。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吃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红豆。后来演变成一道极其复杂、精致的菜肴。主要原料为白米、tem大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