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肃慎人。他们的后裔一直居住在长白山北部、黑龙江中上游和乌苏里江流域。 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中国,开创了满汉长期杂居的局面。 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族改称满族。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满族属于阿尔泰语系满语族-通古斯语族。满文创建于16世纪末,使用蒙古字母。 1740年代,满族大量入关后,普遍开始使用汉语。

满族人民自古以来就爱好歌舞。古代舞蹈大多是由狩猎、打斗活动演变而来。历史上,满族男人喜欢身穿青袍、马褂,头发编于脑后,戴圆顶帽,下穿长裤。妇女喜欢穿旗袍,梳头或“盘髻”,戴婴儿戒指,腰间挂手帕。满族入关后,服饰与汉族服饰保持一致,但旗袍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饰。

满族人尊敬长辈,讲究礼仪。在路上遇到长辈,要稍微侧身行礼,低手行礼,等长辈走过才继续前行;老人也应该问候。亲朋好友见面时,除了握手问候外,有的还互相拥抱问候。春节期间,人们要拜两次,一次在除夕辞旧岁,一次在除夕夜拜旧年。在新年的第一天迎接新的一年。

传统的满族房屋一般有西、中、东三间。门向南开。西间称西上房,中间称正房,东间称东下房。西侧房屋,南、西、北三面设有炕三间。西炕最贵,北炕较大,南炕较小。游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