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阳有多少个民族?
目前沉阳市有38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满族、朝鲜族、回族、锡伯族、蒙古族、壮族、苗族、土家族、侗族、达斡尔族、白族、维吾尔族、藏族、彝族、高山族、畲族、布依族、瑶族、哈尼族等37个少数民族。 、哈萨克族、傣族、黎族、水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仫佬族、羌族、毛南族、仡佬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鞑靼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珞巴族。汉族占全市人口的91.26%,少数民族占8.74%。
沉阳简介?【沉阳概况】地理资源 沉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东经122度25分9秒—123度48分24秒,东经41度11分51秒 北纬 - 43 度 2 分 13 秒之间。东西长115公里,南北长205公里。沉阳市土地总面积1298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85平方公里。沉阳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平均海拔50米左右。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北部和东南部,是辽东丘陵的延伸。西部为辽河、浑河冲积平原,地势由东向西缓坡。全市最高海拔447.2米,位于法库县;最低海拔5.3米,位于辽中县于家坊镇。沉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她背靠长白山麓,面向渤海之滨,是辽东半岛的腹地。以沉阳为中心的150公里半径内,有中国著名的钢都鞍山、煤都抚顺、煤铁城本溪、煤电城阜新、石油城盘锦、纺织城丹东、化纤城等。辽阳市和粮煤基地铁岭这些位于辽宁中部资源丰富、工业实力雄厚的城市,形成了世界罕见的城市群。连接世界主要港口的大连港和正在开发的营口新港、锦州港距沉阳不超过400公里。气候特点:沉阳属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受季风影响。全年气温和降水分布由南向东北、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一年中有四个不同的季节。 1999年极端最高气温达35.2℃,极端最低气温-24.9℃。 1999年各县平均气温在7.8-9.0℃之间,其中康平县最低,东陵区最高。年平均气温8.6℃,比1998年下降0.63℃。沉阳冬季长;春天升温快,阳光充足。夏季炎热多雨,空气湿润,秋季短暂,天高云淡,凉爽宜人。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沉阳的平均气温也有所升高。对于游客来说,4月至10月是旅游的黄金季节。住在沉阳或外地来沉阳旅游的人,通常穿冬棉衣、夏单衣。春秋季可穿毛衣、开衫,夏季可穿单衣。全市辖九区、一市、三县:市区辖和平、沉河、大东、皇姑、铁西5个区;东岭、于洪、苏家屯、新城子4个郊区;新民1个县级市,辽中、康平、法库3个县。全市总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沉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此外汉族居住着满族、朝鲜族、回族、锡伯族、蒙古族等32个少数民族。 1998年末,全市总人口674.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80万人。沉阳地区以平原为主,东南部集中山地、丘陵。辽河、浑河、修水河流经境内。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温差大,四时分明。历史渊源 沉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因位于浑河(古称神水)北岸而得名。据对新乐遗址的考证,早在72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战国时,此地属燕国辽东郡;西汉时期,侯置程、高县、辽阳、王平县;神州始建于辽金;元代改称沉阳路;沉阳卫是明代设立的。沉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之城”之称。 1625年,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王朝迁都于此,更名为盛京。 1636年,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建立清朝。 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盛京成为陪都。沉阳故宫是清初皇宫遗址,是中国仅存的两座完整的皇宫建筑群之一。奉天府始建于1657年,抗战胜利后改称沉阳市。经济德新中国成立后,沉阳作为重工业基地,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八五”以来,沉阳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取得了更加令人瞩目的成就。 199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94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增加65亿元、410亿元和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11%和9.8%。地区财政收入55.81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8.85%;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31.6元,比上年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92元,比上年增长20.6%。 %。目前,沉阳经济出现四个显着变化:一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村经济总量、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改变了沉阳单一的重工业结构。二是经济质量显着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63亿元,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良好成效。三是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三分之一的固定资产投资、三分之二的技术改造投资、45%的出口创汇都来自外商投资企业。四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纾困步伐加快。全市工业总产值1310亿元,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型向好方向机制和利用外资嫁接改造。 1998年底,世界银行评选出全球41个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其中包括中国的北京、上海和沈阳。发展优势 沉阳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经过长期积累和发展,形成了三大难得的优势。首先是地理区位优势。连接世界主要港口的大连港和正在开发建设的营口新港、锦州港距沉阳仅400公里,这决定了沉阳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重要地位;以沉阳为中心的150公里半径内,集中了8个以基础工业和加工业为主的主要城市,形成了资源丰富、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含量高的辽宁中部世界知名工业城市群逻辑相关性;沉阳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民用机场、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和最高等级的公路网,是东北地区不可替代的交通枢纽。沉阳作为区域性中心市场,对周边城市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的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沉阳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铁路、公路网络和众多的全国和地区市场,成为人员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散中心,并逐步成为区域性的商贸、科技、交通、旅游、信息和文化中心。金融中心。二是存量和规模优势。沉阳资产存量雄厚,已形成较大的城市规模。目前,拥有资产存量已达1000亿元。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沉阳城市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五。作为主要工业沉阳市不仅形成了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工业体系,而且拥有一批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型企业,如东北输变电集团、东耀集团、机床集团、沉阳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等都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企业。庞大的资产存量、相对齐全的产业门类和城市规模,是沉阳振兴的基本条件。三是技术和人才优势。沉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众多,人才水平高,实力雄厚。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自动化、生物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并初具规模。和光集团、东软集团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奥普。科技和人才优势为沉阳振兴提供了关键条件。从市场基本情况出发,沉阳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着眼21世纪,精心谋划城市发展,提出“一三五”(一年取得好成绩,三年建立形象,并用五年时间来改进)。步骤)发展目标。 1998年,我们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塑造中心城市功能,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发展;经过三年的努力,2000年,“九五”规划全面实现,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基本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程度经济和高新技术明显提升,经济结构适应性进一步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0%和15%。沉阳振兴主要方面树立了新形象。农业树立新形象,以工业化、现代化为目标,加快“一带四”建设,粮食总产量保持在325万吨左右,农业农村面貌进一步改善。综合经济水平。行业树立新形象,瞄准国企三年改革纾困。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得到发展产值和利润占全市60%以上。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覆盖率达到80%;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5%;绝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摆脱困境,亏损控制在15%以下。第三产业树立新形象,以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区域中心为目标,调整结构、扩大规模,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区域商贸、金融、旅游、信息中心等进一步建立。城市建设树立新形象,以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为目标,实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使中心城市的功能作用进一步发挥。树立城乡文明新形象,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形成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的精神力量、舆论氛围、道德规范和法制环境。步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成为环境优美、管理有序、服务优良、文化繁荣、风俗良好的全国文明城市。树立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新形象,以廉洁、高效、精干为目标,全面加强党政机关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队伍的专业素质,使他们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市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展现了高水平的组织领导和良好的公仆形象。到2002年,全市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城乡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都达到一个大水平。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向建设现代化国际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发展战略 1999年是沉阳实现“一、三、五”发展目标的关键一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做好八项任务:一是坚持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努力保持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坚持改革大局,加快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步伐。三是坚持“一个开放”四是坚持科教兴市战略,大力推进科教兴市战略。五要坚持城市建设与管理并重,进一步拓展中心城市功能六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七要坚持“两手抓、两手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八实力雄厚,我们将继续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努力实现十大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一)“一带四区”规划建设的园区、市场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贸工农相结合、一站式的完整农业产业化体系。种植和养殖。 (二)培育和发展一大批名牌产品,提高成套装备和产品配套水平。 (三)重点建设十大市场,加快信息产业、旅游、房地产二级市场发展,争取更多国内外金融公司在沈阳设立分支机构。 (四)重点企业集团要加快资产重组和低成本扩张,实现与国际优秀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的融合。 (五)鼓励民营经济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重组改制。 (6)推进与国际跨国公司合资合作,主导产品合资合作覆盖率达到70%;积极引导外资重点投向国家逐步放宽限制的农业、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大型基础设施和部分服务业领域。确保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出口创汇7.35亿美元。 (七)推动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做好科技与经济对接的组织协调,推动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联合,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八)加快实施50个重点建设项目,开展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9) 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十)落实精神文明建设10项务实任务,提高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整体水平,实现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展望未来,沉阳曾经拥有历史文化名城的辉煌与永恒,也拥有中国工业中心的荣耀与骄傲。如今,改革开放的旗帜为前进的沉阳增添了更加绚丽的色彩。现代化大都市的光明前景,正激励着670万人奋发进取、走向世界、开拓未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