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杭州过年习俗300字左右
杭州过年习俗
从钱王定都临安算起,杭州人过年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至于杭州的除夕习俗,那就说来话长了。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古都深厚的底蕴和淳朴的文化氛围,融入了喜庆、欢乐、团圆、祥和的气氛。杭州的除夕习俗也各有不同。全部都一样。吃是过年的重要组成部分。腊月初八,又称腊八节,杭州先民通常用核桃、松子、莲子、大枣、芡实、桂圆、荔枝等熬制腊八粥,送给亲友。这是杭州人新年的前奏。这碗粥起源于南宋的寺庙。它最初被用作供僧人居家之用,名曰“七宝五味粥”。
以前杭州流传着一句调侃欠债人的老话:“二七不着急,二十八想办法,二十七不着急。” ——年九有事,三十一不相见,初一相见。” “交出。”除夕之夜,杭州人家中一般都会备一些吉祥蔬菜,比如猪大肠,叫“长双双”;鱼丸和肉丸称为团团圆;头;肉丝包春饼,暗指银包金线;黄豆牙被称为如意菜;花生被称为长寿果;黄荸荠、莲藕、荸荠、红枣一起煮,美其名曰发财。莲藕在杭州话中同音“是”,黄菱果肉形状如金元宝,它的声音和形状的总和等于财富。杭州的过年习俗是将生瘦猪肉、生鸡、鸭肉浸泡在酱油中,然后晾干食用,别有风味。以前,在这些腊味展示的月份里,家家户户的屋檐、椽子都密密麻麻地挂满了铁钉,上面还挂着酱油肉、酱油鸭、酱油鸡。自制的酱油肉、酱油鸡味道鲜美,品质上乘,所以即使市场上有售,人们还是愿意自己做。在杭州的过年习俗中,杭州人通常会去市场买一些较大的鳗鱼,剖开晒干,就成了我们所说的“鳗鱼”。鳗鱼比新鲜的鳗鱼更美味,是年夜饭的佐餐。是一件精品,也是杭州年俗的一大特色。
昔日,在东阳地区浙江省,腊月进入岁末之际,民间有“年鬼”的习俗。 “年鬼”从腊月初一开始,到腊月十五结束。因为此时,旧的一年即将告别,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为了让千家万户都能平安喜乐地过新年,必须消灭天下所有的鬼魂,以免滋生灾难。 “马年鬼”都是街头乞丐或无家可归的人。他们头戴武术帽,脸上留着红胡子,手里拿着剑,腰上系着一根铁绳。他们打扮成钟馗的样子,挨家挨户地喊着、戏弄。鬼。后面跟着一个追随者,为他加油,主角大喊,追随者回应一声“抲”!就这样,他边跑边表演,跑遍了村子的各个角落,以表明他已经彻底消灭了敌人。他是鬼魂和怪物。最后,各家各户都会向表演者致以应有的感谢。
春节期间挂年画在城乡也很常见。在杭州的年俗中,浓浓的黑彩年画给千家万户增添了不少的繁荣和欢乐。随着雕版印刷的兴起,年画的内容不再局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题材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里,有《福禄寿三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受福》等经典画作。已生产。色彩缤纷的年画可以满足人们喜迎新年的美好愿望。
拜年、祈福是杭州年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第一天每逢农历新年,杭州先民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炮棍,俗称开门炮,并贴上“开门大吉”的字样。然后祭天地马,祭家族堂,祭灶主,祭祖神像,然后按照辈分对家族成员进行排名。进行新年祝福。更有趣的是,在杭州的过年习俗中,亲朋好友互相拜年时,需要手持名片,古称“飞卡”。上面按辈分顺序写着来访者家里所有男人的名字,如某某带领他的侄子某某、侄孙某某、曾孙某某等。等等,影片的结尾在某处注明,老话说,就是脚注。一些书香世家或者小康之家新年伊始,必须有一本专门的笔记本,上面写着“提丰”或“流芳”的字样,记录自己的亲人或亲人;笔记本的前四列是所有者的姓名。为了求好运,我自己填写了。杭州的过年习俗中,第一是家住百岁坊巷的百岁老人;第二是百岁老人。第二个是有钱的于先生,家住元宝街。第三位是桂无极先生,家住大学牌楼。第四个是住在五福楼的福照邻居先生。虽然来客是杜撰的,但好在杭州确实有它的地名。
老杭州过年的传统娱乐活动一般有锣鼓、纸鸢、龙灯、爆花等。所谓锣鼓,又称年锣鼓。除了大锣大鼓,还有清脆的鼓、小锣和添加了竹板。正月初五,商家大多使用新年锣鼓。此外,新年锣鼓还具有为其他娱乐活动增添热闹的功能。杭州人对各种新年锣鼓各有各的看法:只闻声而不闻言的,称为元宵鼓、吉祥鼓、雨丝利、七五三;只闻其声、不见其字的,称为元宵鼓、吉祥鼓、雨斯利、七五三;既闻声又闻言者,谓之十番、风云会、丝弦锣鼓。没有节奏、没有文字的杭州人统称为潮柴。
龙灯的含义比较广泛。小的层面上,它是用纸或丝绸制成各种形状的灯罩,可以保护燃烧的蜡烛免受风吹;集体。老杭州船灯一般以薄木为骨,扎成船形,再蒙皮纸或嵌玻璃;有还有马灯,用细竹子绑成马的形状,但没有四足。在纸上,分为正面和反面两部分。每个部分都点燃一根蜡烛,分别绑在孩子的前面和后面,就像骑马一样;还有一种走马灯,中间立着麦秆,麦秆下面插着细钉子。上面是一个纸风车,四个侧面挂着剪纸的人和马。用烛烟驱动风车,用旋转灯上的数字。走马灯、船灯只能悬挂而不能移动,而其他形状的灯笼则可以随着龙灯队在大街小巷喧闹。
花榜是烟花爆竹。杭州的过年习俗中,最大的烟花叫烟花。它们设置在空旷的地方,主要用于观看烟花。它们通常在以下时间完成:州政府或政府机关宣传政绩或举办节日活动;二是花筒,有小有大。由此看来,它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点灯后,可闻其声、观其形。炮棒特别受孩子们的欢迎。点燃后,你可以听到惊心动魄的声音。当时杭州人民掀起的花爆,大多是花筒。比较有名的就是木盆里的金盆月光、池塘溪流里的水鼠,还有不受地形限制,随处可用的花爆。九龙汲水、二龙戏珠、白鹅下蛋、老鹳戏云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