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 壮族的春节从正月三十到初一、初二,持续三天。除夕夜,家家户户杀鸡杀鸭,蒸五花肉、肉粉、叉烧等,除夕夜多蒸米饭,象征财富。饭桌上一定有白煮鸡,有老人的家庭,还需要炖猪脚和整鸡。粽子是壮族人民过年不可缺少的食物,但三十晚上不吃。壮族的粽子是一种高贵的食品。大的有一二年的,小的只有两三两。
此外,还有“风馍”,意思是特大的粽子,重一到二十公斤。粽子很好吃。正月初二,就有客人要吃粽子。期间春节,举行对歌、打陀螺、舞蹈、球类等文化体育活动。藏历新年 据藏族学者介绍,古代西藏并不在冬春之交过新年,而是在夏季过新年。 “新年伊始,麦子就熟了。” “雪山下,麦子黄了,幸福的新年即将到来。
”现在,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有过春节前过“旺果”节的传统。秋收。人们穿着古老的服饰,骑马,沿着收割的大麦田绕圈祈祷,在马背上射箭,围着篝火跳舞狂欢,以娱乐自己和当地的守护神。相传,这些都是古西藏六月过年的遗迹。还有人在藏历十月初一过新年,“麦子”
拉萨以东四百公里,周围雪山和原始森林环绕的工布(宁芝)地区,依然在农历十月初一过新年。藏历称“贡布洛萨”。藏族历史记载,贡布地区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西藏原始宗教苯教就在这里盛行。藏历正月起源于远古时代。公元13世纪左右,萨迦王朝统治西藏时,藏族人在藏历正月庆祝新年。
但农民常常提前庆祝新年十二月初一,称为“索朗格洛萨”(农历新年)。因为藏历正月,立春,农事准备工作繁忙,农民无心庆祝。迎接新年。过年的时候,一定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名贵的珠宝。即使是经济条件不好的人,也要准备一件年袍或者一两件粗制滥造的装饰品。藏语称“萨朱”,意为新衣。
当然这些都源于藏族人爱美的天性。但也有一种说法是,神王辛哲曲杰想要从铜镜中观察人间的生活。当每个人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时候,他就高兴,然后给这个世界一些恩惠。他因衣衫褴褛而心烦意乱,带来了灾难和瘟疫。因此,过年穿新衣,就有讨神王喜悦的意思。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队地走出喧闹热闹的街道,来到东郊的包包。西郊的平山、药王山上,悬挂经幡、彩带,进行祭祀山神、水神。

藏历正月初五,拉萨郊区的农民要举行隆重的犁地仪式。农民们穿着喜庆的盛装,健壮的牛群更加美丽,额头上有酥油图案,牛角上插着红旗和彩羽毛,肩上披着彩缎,缎子上镶满了贝壳和绿松石,还系着彩色丝带。用“鲜花盛开”来形容丝带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