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风俗,包括衣食住行
河南风情:百家米、百家衣
百家衣是一种用百户捐献的布匹制成的婴儿服装,故名百家衣。每当婴儿出生,尤其是单胎的时候,孩子的哭声就会打破家庭的宁静,全家人都感到无比惊讶。这时,孩子的奶奶、爷爷就会向邻居报告这个好消息,并向数百名至亲好友乞讨布匹。尤其是“刘”、“陈”、“程”姓,与“刘”、“程”谐音。在老人眼里,这些谐音都是吉祥话,对祝福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老人家会珍惜这些家庭的一小块布或一块旧布。布料的尺寸和颜色一般没有太大讲究,但以蓝色最好。因为“蓝”与“块”谐音,只要有一块蓝色的布,怪物无法带走孩子。
民间保婴长大的习俗,不仅是穿白家衣服,还要给孩子喂白家米。对于那些溺爱孩子的家庭来说,正月初一,爷爷会抱着不满一岁的孙子,装作乞丐,端着破碗,沿街乞讨。一百户乞食为宜。他们把收集来的馒头、蔬菜、大米炖成粥给孩子们吃。据说这样孩子就可以得到百家护佑,避免灾难。吃完几百顿饭后,孩子的奶奶会蒸100个铜钱大小的小麦粉馒头,装在篮子里,沿着村子或街道走。每当遇到小孩子,她都会送他一个小馒头。这100个馒头分给100个孩子任。包子煮熟了,灾难就由别人来结束,你的孩子就可以平安健康地长大了。这就是俗称的“咀嚼灾难”。摘自中国民俗文化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